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认同,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只要不是有病,都有学会的资质。
但是有前提条件,孩子对所学的东西要有兴趣,愿意学。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认同,老师教书育人,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习。在如何教会孩子、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各种###
说个笑话: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亲耳听到我们县里的一个特级教师,也就是被称作砖家的,在一个教师培训班上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名言”。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位砖家家里有两个残疾孩子,不仅是肢体残疾,心智也残疾!知道后感觉好心疼他:把心思精力全用在教学研究上,以至于耽误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两个孩子都是白痴!说良心话,我并没有嘲笑他的两个残疾孩子的意思!我是可怜他是一个没有思想、人云亦云的砖家!人的智商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吧?手指有长短,更何况人是不同的个体,怎么能要求教师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
######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其实并不错,但要看条件。
现在,这句话一般是教育管理部门或教师的领导说的,用于鞭策老师。这年头,教师也不易,有的地方不仅管理部门给教师评价,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尝闻严师出高徒,如今也不敢太严,有时得罪了学生也够自己喝一壶的。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来到这个世界,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各具禀赋。有的人总是记不住英文单词,却对数字异常敏感。有的人总也学不会编程,却能写出秀丽的文章。有的人天生就是运动员的材料,有的人天生就是当官的素质,有的人本来就该为人师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浇花式的,给受体阳光雨露,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有的长成栋梁,有的成为牡丹,有的是带刺的玫瑰,有的则长成了青草,不过仍然可以保持土壤,光合作用……为这世间增添一抹绿色。大海不拒细流,自然界也不讨厌青草。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把青草培养成青草,而不是把青草培养成牡丹。
而目前的教育是烧砖式的,如同流水线一般,进入了,就一个模子出来,甚至连思想都一致了。这种制式教育其实挺可怕的。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句乍一听很有理,很正能量,很激励的名言,但是只要是经过基本逻辑训练的人都知道:这种意义太绝对的句子,大都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将学生学习这个复杂的系统,用老师的教这样一个维度简单化了。这种简单化的确便于理解,便于传播,也使得这句话流传甚广。然而,它依然是不正确的。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简单某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的。家庭、社会、学校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这种影响中,家庭的影响有时可能还超过了学校的影响。而且就算是学校教育这一个方面中,也不全是老师教起作用,还有学校环境、同学等等,都是影响因素。
其次,即使将这句话的应用环境简化到学校教育中的知识教育这一块,这句话依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班几十人,同一个老师用同样的方式来教,学生理解力、接受力均不相同,造成事实上成绩有高低,这都是大家认同的,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觉得,老师要教得所有同学一样水平。即使课堂上所有同学都听明白了,但课后有的学生会自己复习巩固,有的却没有这样做,结果上就是有的会了有的没会,这是教的问题吗?
再退一步来想,即使我们要求因材施教,不采取这种统一教学模式,而采用一对几甚至一对一的教学,是不是就都能取得好成绩呢?也不是,依然会呈现出差异性来。就如同古代帝王之师都是当世名士大儒,但教出来的学生却有的是明君有的很糊涂。
第三,所有学过教育学的都知道,学生和老师是教育行为的一体两面,过于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说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学不会的学生”有区别吗?不是都是同样的逻辑,只强调一方面吗?
所以,我们说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句话的积极意义,这本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自勉之语,是希望自己能达到这种境界,而故意强化了老师的作用,对于当今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也是有相当正面的意义的。
正如所认识的一位校长所说:我们需要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可以年轻,可以没有经验,但一定要有教育情怀,当老师不是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是作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们希望教育战线上这样的老师更多一些,那时,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能就能成为老师们共同的自勉,我们也能看到更多的真正扎根教育的专家了。
###也是脑子有病吧?,这话是错的!旧中国的家庭教育孩子是家长请(教书匠)老师在家里教育孩子,其实那也只是教认字,练习书法读诗词……,其余课还有些数学题。不好意思说,不吃苦的读生,家长给师墅先生一块篾片可以打手板和屁股(女孩子家长不那么把读书当回事)。可以想像那时没有老师,教育孩子是谁的责任,那时根本就叫教书匠,显然这可以说明不是老师教不好的学生说法不对,有些孩子根本就是自学获得识字和懂得道理的!至于教师之职业和尊敬的的形成也只是从国民党有点相似过度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形式才慢慢固定的,其中有点普及率高雅教书育人的味道,但这并不能个个报名到校的孩子就都能将知识学得完全?并且将个个新社会的学生要老师背学生没学好的责任?这不客观性,也不公平公正,更是道理既笼统又含混不清把所有读书不好的意思都归咎说是老师的教育方法责任,这含混不清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因人而异。
有些老师确实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有些学生使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埋没了人才。如本来臂力不行,非得一个劲的教他射箭。本来脚力不行,非得一个劲的教长跑。
但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语数外是必须学习的课程,确实有些学生对数字不敏感,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就不是老师所能掌控的了,可能换个好老师,会有些许的提高。
比如一个臂力不行的人现在必须要去学习弓箭,在普通老师的教导下,能在10步内射中目标,换了个优秀的老师指导,通过一些技巧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能射中15步内的目标,但是于正常的学生成绩30步还是相去甚远。这不能说老师不是好老师。
###这句话,其实是给老师的一个告诫,意思是:你既然当初选择做了###
这句话在于谁说的,个人认为如果老师说,这是勉励自己教育好每个学生,鼓励;如果是家长说,则是对老师的依赖和对孩子教育缺失的逃避。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最好的陪伴的家长都教不会,你还指责其他人,实属不应该啊。
孩子学习好不好在于很多因素,很重要原因是家长引导,后天学习影响次之。孩子学习不好,你指责老师,那你想想也许你的学历高,阅历丰富,那你一定能教好自己孩子学习吗?回答是不一定。那你凭什么赖其他人呢,更多的是你应该想一想你为孩子学习这块付出了什么。
###是的!这句话非常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教,多用几种方法。不断去尝试,终会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教会学生。但现在的情况是,班级授课,你不可能一个班就一个孩子。一节课45分钟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某个学生。教师也不敢这样做,其他家长会投诉。会因为家长投诉失去工作!也就是说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现在的教育模式,教育环境不允许教师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