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和孩子之间,藏着相同的“痛”。

父母和孩子之间,藏着相同的痛”。

-1-

时间向前推移,这个社会愈来"精彩",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好的坏的一阵阵凶猛且开放地袭来,每天睁开眼,手机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推送。

有令人欣慰的,也有令人痛斥的,但似乎愈来向后者的方向发展。

今天不是有个人无知地抢方向盘,就是明天有些人要无耻地道德审判。

今天不是有个人要自私地上吊跳楼,就是明天有些人傻X地报复社会;

······

真想问一句:你们不累吗?

明明这么好的社会,非要被搞的千疮百孔、鸡飞狗跳,好像每天不弄点事儿出来,总就感觉自己心里痒。

还有更多更多的问题,逃过了摄像机,淹没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所有出的这些问题,我承认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甚至还有可能是受当下社会的一些风向影响,但是大多的源头一定是教养和思想的问题。

而给予一个人最初思维萌芽状最大影响的其实不是这个社会的看似不公平和残酷,而是我们最亲的父母,或者说我们的原生家庭。

也或者说因为他们,交织的这个环境,在一步步熏陶、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孩子。

-2-

父母的思想和眼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未来的走向。

我记得在某一期的《吐槽大会》上,池子说潘晓婷打台球和她父亲分不开的。

她爸看着她第一次摸杆,连进好几个,就觉得女儿很有天赋,从此就着重培养她。

但是如果换作我们的爸呢?就像池子调侃的那样,我们的爸肯定来一句:台球打的不错哟,学习有这么好就好了。

在他们眼里,孩子学习好就是唯一该做的事情,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

之前还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爸爸和他的孩子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一种爸爸会对孩子说:你看,你不努力,以后就像他这个样子;

另一种爸爸会说:努力点,以后争取可以多帮帮像他们这样的人。

我相信,现在大多的父亲都是第一种父亲。我也不能说,哪一种是错的。

但是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是从两个不同的点出发,去往不同的方向的。

但正是因为这点小小的区别,将会让孩子的人生很大可能呈现出两种迥异的结果。

-3-

一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环境的影响和时间的累积出来的,其中最大的主导者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父母。

我想你也一定见过这样的,很多小孩子去上学的时候,父母总会在临走时对他们说:去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啊!离开学校的时候,老师也会说:回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但是无论怎么说,你会发现,孩子永远是更会真正去听老师的话。

很多很多的父母,也会把更多教育孩子的任务,不能说是责任,无形之中丢给老师。

为什么?

因为他是老师,因为老师这两个字已经长久在我们脑海里固定了下来他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书育人。

所以顺理成章,家长把很多的本该自己教育的事丢给了老师,孩子也似乎在无形之中更听老师的话,也或许这就是老师与生俱来的威严。

但是,他们都错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其实从一个孩子可以拥有记忆开始,到他真正大部分时间脱离父母一个人独自生活的这个区间内,他更多的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的,而不是老师,除开个别例外。

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之间通过联系交织会形成一个无形的环境,这个环境会生出一种场或者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会潜意识地熏陶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小孩子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之前的这段时间。

而且小孩子从小的教育和培养成一些性格表现也好,一些习惯等等也罢,是会带到他以后得生活中去的。

所以从这看出,到底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所以一个孩子在他快速萌芽期时,他的父母也没有什么"作为",不能真正对孩子有好的正确的帮助和引导,那孩子长大后也极可能成为今天我们社会上那些"问题人"。

······真想问

-4-

遗憾的是当今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几乎的中国父母与如今这个时代都完全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他们的思维已经不再那么好的适用于这个时代了。

我们也知道父母都是为子女好,而且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他们便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

殊不知,这种爱,好沉重,孩子根本无法承受,无福消受。这种爱慢慢演变成一种真正的碍”。

也是因为这份爱,他们大张旗鼓打着爱的旗号,要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教育他们孩子,给他们指引前行的路。

但你会发现,他们再怎么努力,孩子不仅变得越来越叛逆,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也很有可能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5-

作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我想大多的我们其实和我们的父母真的就都是"陌生人"。

我见过我身边很多的朋友,在外面和朋友兄弟侃侃而谈,但一回到家在父母面前瞬间就没话说了。那一刻似乎彼此的嘴都像上了封印。

其实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还是愿意去试着和父母聊聊天。

但你也会发现,好多时候我们彼此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开口,却聊着聊天也就没了,心照不宣的散了。

我们和父母聊天的同时,我们也把最坏的脾气和语气作为了赠品送给了他们。

当然最终的还是因为双方的思维不一样,不在同一个轨道。

我们能理解他们嘴里那些带有童年记忆的俗语,但他们理解不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专业名词。

城市待久了,有些东西你一时半会只能用专业名字去形容它们,你找不到一个属于童年的那些词语去清晰地概括它好让他们更能理解。

所以对于我们这样在快节奏生活下大多没有耐心的人来说,很少或根本就懒得再去跟他们解释了,于是淡淡说一句:哎,反正说了你也不懂。

好吧,我是不懂。摇摇头,走开了。

这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件你们看着云淡风轻的事儿,其实这是何其的恐怖。

这个世界上最亲的带着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竟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坐在一起,心中纵有万语千言,竟无语出口。

所以我们会特别羡慕那些朋友”的家庭,父母孩子之间完全就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欢笑嬉戏,无所不言。

那样的轻松和真正的自在。

-6-

有时候想想,如果处于现在这个时代里,依然按照父母的思想和价值观前行的话,我觉得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摸爬滚打得更是艰难。

而且这很大可能还会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

他们是为我们好,可是这种好就像不知国情的资本主义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样,不仅要蹩脚还要摔跟头。

可,他们并没有任何错,是时代的错。他们的思维早已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生起根来。

所以我们得昂首走出来,去勇敢接受新思想,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世界。也试着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新时代里的那些新奇。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

趁着年轻,还未结婚生子,把通往这个世界远方的门打开一点,去更多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顺便多积累点物质基础,积聚点可以真正主宰自己人生的资本。

有一天当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着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也给他们更好更正确的人生影响。

那个时候,再也不要因为我原本可以却未完成的遗憾而妥协于现实。

上一代所遗留的东西已经成型,我们无力大变,但我希望你这一代,你的下一代,甚至你的下下一代,可以因为你今天的这么努力而变得越来越好。

某一天,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回首自己的人生,可以热泪盈眶也还骄傲地说:感谢我当年的努力,你看,多好啊!

-7-

以上所言我并非在完全否定现时代里父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承认几乎的父母依然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孩子好,只是时代的发展让他们不能真正将他们的付出变成一份适应那个当下的真正的好,去真正有益于他们的孩子。

但记得,我们依然要好好感谢和爱他们。

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爸妈。

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