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听话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打孩子怎么办?

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可以看些书籍之类,提升自己情绪管理能力。另外,针对孩子教育,有时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有时调皮捣蛋,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安安静静,可能家长也要担心。不要把问题看的太严重,另外要在孩子的年龄段,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多和孩子进行深层次交流

###

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人带宝宝,我之前是一个人带两个年龄相差不大宝宝,也是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控不住情绪也可能是你太累了,需要适当放松调节自己。我那时候两个宝宝一个6个月,一个2岁,每天都围着他们转,没有自己的时间,老公还经常的出差,人累,情绪也崩溃,容易对小孩发脾气,发现小孩越来越难带,而且搞的自己也跟个疯子似的。这时候我反省我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然后我试着放下焦虑,放松心态,改变自己跟宝宝相处的状态,也不再大声吼或者动不动打宝宝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之间的相处也变愉快了。其实有时候妈妈的心情宝宝是能感受到的,当你焦虑或烦躁的时候,宝宝也会出现相同的状态。所以我们大人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找到和宝宝相处的最佳方式,当自己实在要崩溃的时候,可以邀请家人的帮忙,自己可以出去走,不再单独的面对宝宝,调节自己的心情。

###

从您的问题来看,您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也说出了打孩子的导火索除了孩子不听话,其次就是因为自己太过着急了,知道问题的根源了,那么就好解决了。
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任由情绪上来就发泄一通。发脾气虽说是本能的,但能控制脾气才是本领,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有一定的自律性,每次要发脾气动手前先冷静一下,能温柔解决的绝不暴力,毕竟孩子还小,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他们现在还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难免有时不听话。如果孩子按照大人认为的标准来进行活动,他们就不是孩子了,而且这样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孩子小时候调皮点没什么不好,大人不要过多的干预,除非是危险的事情,优秀的父母从来不会对孩子乱发脾气的。而且经常发脾气动手的话,孩子容易缺失安全感,感觉爸妈不爱自己,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不利。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不听话控制不住就会打他,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孩子如果不听话的话,父母要学会言传身教,你教育孩子的态度,就会决定孩子今后面对生活的态度,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这就就显得非常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控制情绪,那么孩子今后也很难控制情绪,情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是人们对自身成长的观察经验总结。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婴儿出生2周开始产生了心理现象,经过婴儿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培养教育、家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游戏活动等,儿童的心理活动无论从感知觉的能力、认识活动的萌芽以及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都有了初步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实际资料观察到:个性的初步萌发是在3周岁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健康与否,3周岁就已奠定了基础。所以,3岁看小的道理就在于: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已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影子。但是,3周岁的儿童,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如果对3周岁儿童的个性倾向做一个总结,并进行分析、鉴定,找出个性上的优点,有意地进行培养、发展,再找出个性中的缺陷和弱点,有意识地进行矫正,就可使这些缺陷和弱点被掩盖起来而不显现,这就是通过后天培养、教育,发挥良好的个性特征,克服不良的个性倾向所取得的效果。由此,也充分显示了个性的后天可塑性。但必须指出,这种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不良个性的矫正,只有在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才是最有效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特征的初步形成是在学龄前期(个性发展和定型是在青少年时期)。学龄前期所形成的总的心理特征(心理活动的模样)是人的最初的比较鲜明的心理倾向,这时,也开始形成了人的最初的个性特征。这些最初形成的个性特征,在儿童的心理上织出了最初的较为明显的花纹”。所以,一个人在一生中所表现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活动的总特征的雏形,一般在7周岁已显现。 这个是在别的地方给您沾过来的 小时候不管他放任自由 长大了就更不好管 所以您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心疼 而害了他一辈子 现在他的表现是任性 想打谁就打谁 那长大了呢 您可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