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掌掴怀孕女店员:这3种父母,很难教出好孩子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社 文|涅槃 编辑|龙方媛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在江西萍乡的一个儿童乐园里,两个小孩玩着玩着突然就打起了架,双方母亲及时介入,才把孩子拉开。

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王女士为了让孩子尽快冷静下来,就先把孩子带走了,

而另一位母亲,见当事人离开,便打电话叫丈夫过来找游乐园的工作人员讨要说法。

其实,

这也没多大个事,孩子间的打闹,互相理解让一步就行了,

如果觉得自己真吃亏了,那可以报警由警察来处理。

但是,

当孩子的父亲过来后,火气很大,高声斥责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及时报警,

完全不听对方的解释,一怒之下把柜台上的收票机给砸扁了,还当着孩子的面打了女店员一耳光。

被打的女店员此时已怀孕1个多月,事后发现下身有流血,可能面临流产的风险。

不得不说,

这位父亲的行为过激了,把一件小事弄得很大,还觉得自己吃了亏,

结果可能面临被拘留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有网友就此事留言说:

孩子未来的路还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与不同的人发生争执,难道父母以后还要去打同学、打老师、打医护、打所有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关键的领路人,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说做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严峻的工作之一”。

这份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精进修正,避免踩坑,而以下3种父母,通常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不会控制情绪的父母

一位母亲因为工作原因,在公司被领导训斥了一遍,心里压着火无处发泄,好不容易挤地铁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

一进家门,只见儿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玩玩具,地上一片狼藉,而茶机上放着的作业本却一点也没有写。

这位母亲心中的怒火被立马点燃,对儿子大吼:整天只知道玩,快去写作业!”

孩子被吓了一大跳,跟母亲顶撞了几句,跑自己房间把门一关。

这下彻底把母亲惹怒了,抓起作业本猛砸房门,整个家闹得鸡犬不宁,亲子关系降到冰点。

这样的场景不是特例,而是会经常发生在许多家庭当中。

成年人是不容易的,社会竞争太大,各方面压力让我们时常喘不过气来,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将心中的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理由。

毕竟,孩子没有责任为父母的坏情绪买单,就算因为孩子不听话惹父母生气了,单纯的发脾气训斥,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孩子惧怕你,疏远你。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被俗事困扰,但是人之所以伟大,就是敢于和那些不安的未知搏斗,强者控制情绪,弱者被情绪控制。

心理咨询师宋晓东曾说:

不能掌控情绪就不足以掌控人生,别让1%的情绪失控毁了99%的努力。”

如果父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受益的就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有极大的帮助。

当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才能在言传身教中更好的教会孩子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受益一生。

2、一味使用暴力的父母

那天带女儿去市场买肉,肉档是一对夫妻在经营,俩人面相和善,待人也很客气,他们大概11、12岁的儿子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我们刚买完肉没走几步,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巨大的声响,我一转头就看到了令人惊诧的事情:

刚才还和善客气的卖肉夫妻中的丈夫,此时正一脸凶狠地揪着他儿子的衣领往外拖去。

孩子惊恐地哭喊着:爸爸,我错了……爸爸,我错了……"

可孩子的父亲就像没有听到一般,继续拖着孩子往外走,全然不顾孩子地挣扎、呐喊,孩子挣扎得厉害了就一把抱起往外走,很快,他们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我不知道孩子犯了什么事,突然遭到父亲的粗暴对待,看这架势接下来会有一顿狠揍,而孩子的母亲却一直没有阻止,也许这一切对她来说已经习惯了。

身旁的女儿也目暏了这一幕,她小小的双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角,面露惧色,我赶紧牵着她朝市场外走去。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打骂是最不值得提倡的一种,因为这种方式最无能。

父母仗着自带的威严还有体格上的优势,对孩子进行辗压,这些都是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就可以拥有的,父母没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任由原始的愤怒支配,这不就是无能吗?

粗暴的打骂虽然见效快,但给孩子留下的阴影真的是太大了。

陈乔恩小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所以经常转学,她的母亲对此十分生气,常常拳棒加身,还用枯树枝打得女儿身上见血。

几十年后,当陈乔恩回想起来时依然是满脸的恐慌,甚至还会下意识的回头张望,生怕妈妈就出现在身后。

教育家李彦芳曾说:

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滥用”你们的权利,一旦使用不得当,将会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3、不懂尊重孩子的父母

今年暑期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控制欲强得吓人,乔英子没有隐私,日记被翻看,写作业时刻被监督,稍有偷懒便招来母亲苦口婆心”的教训。

英子喜欢航模,不让玩;

想考天文专业,不让去;

想多见见爸爸,还是不行,说是怕影响学习……

宋倩已经完全侵占了英子的个人空间,她把女儿当成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对女儿的意愿视而不见,毫无尊重,只希望女儿按自己的意愿成长,不得有一丝偏差。

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乔英子数次与母亲发生争吵大战,平日过得憋屈压抑,在重压之下,甚至有了抑郁症倾向,直到被母亲逼得想跳海!

这正应了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话:刻板、专横的教育徒劳无益,它只能让孩子疏远教育者。”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必定少不了专横,从没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施加在孩子身上,更谈不上理解孩子了。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失去自尊与自信,怎么会过得快乐和幸福呢?

心理学家认为:

自尊心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适应能力,低自尊的儿童比较容易感到无助、焦虑、自卑和不快乐。”

所以,尊重孩子是父母们首先要学习的一堂教育课,无论孩子年龄大或小,都应该得到尊重,惟有此,孩子才能更顺利的成长,并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婴语的秘密》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如果说把孩子生下来是打地基,那么,教育孩子就是不断的往上堆砌砖瓦。

这个过程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度量,要选用质量上乘的材料,要足够有耐心,一点一点去修筑。

如果糊乱操作,急于求成,一切都按着自己性子来,那这栋大厦”将难以成型,就算勉强耸立,也会变得歪歪扭扭,成为豆腐渣”工程,经不得一点风雨便轰然倒塌。

所以,为人父母,总是要谨慎些,尽量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婚姻与家庭】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