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身经历)这样教孩子讲礼貌,孩子受益终生

有一次父母课堂,跟几个养女儿的爸爸们聊:爸爸对女儿的期待是什么呢?

几个爸爸不约而同地说道:希望自己的女儿懂礼貌,具有基本礼仪。

对于这个回答,我有些惊讶,但细想觉得也正常。这不正是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吗?在男人眼里,女性就应该是体贴孝顺,举止得体的。

这也是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说到礼仪”,中国的家长还是很重视小孩这方面的教育的,特别是教育孩子要懂礼貌:

见到长辈,要喊人打招呼啊。”

与他人说话要看对方眼睛啊。”

接受他人帮助要说谢谢啊。”

寻求帮助要说请啊。”

不小心绊倒对方要说对不起啊。”

离开告别要说再见啊。”

等等。我们有各种条例去衡量一个小孩是否懂礼貌。可是,在我看来,这样抠字眼的礼貌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小孩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使用礼貌词汇,并没有自然运用它。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教给孩子讲礼貌的原因。

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让孩子说出”请,谢谢这几个字,恐怕这种礼貌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即使言传身教了,我的儿子还是不会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说出动听的请,谢谢,对不起”,直到有一天.......(后面会讲到)

这就好比知识,不懂其原理,最多只能记住”死”知识,无法活学活用。

那么,不妨想一下为什么要教孩子懂礼貌呢?

因为我们希望孩子与他人相处时,通过带给他人舒服的感觉,从而让自己受益。所以,真正的礼貌既让他人感觉好,也不委屈自己。

当孩子发生争抢时,通过忍让以显示自己懂礼貌,这种让别人舒服自己却委屈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礼貌。

礼貌绝不是几个词加温和的态度,礼貌是社交中尊重他人,感恩,保持界限的原则。它其实是一种修养。

比如:孩子好奇老师的教具时,不是粗鲁地拿走,而是询问一句请问我可以看一下吗?我想玩。”这正体现了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同理,大人也要以这种态度对小孩,当我们要清理掉孩子的玩具时,我们可以问孩子:我发现你很少玩这些玩具了,请问我可以把它送人吗?”这种礼貌的问句也传递出尊重他人的感觉。

当家长这样言传身教时,孩子自然内化出情境下的礼貌用语。等到孩子具备整句表达能力时,他就会表达了。

到这里,孩子只是具备能力去使用礼貌用语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会稳定地去使用。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

他在5岁以前,并没有我想象地那样懂礼貌”。很多情况不去使用礼貌用语,也无法体谅他人的境况,一些语言和行为也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当我跟他讲了一个故事后,一切都变了…….


有一天,我跟他分享了我真实的一个经历: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汉口一个地方,想向路边大妈问路,结果我向她问,她没告诉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我也自我反省)

这个人真坏,她为什么不告诉你呢?”儿子气愤道。

我顿了下,重现了我当时问路的语句和语气,补充到:正是因为我没有很礼貌地问她,大妈感觉不爽,她拒绝帮助我(从当时大妈的表情推断确实是因为我的问法导致她不悦)。后来,我换一种方式向另一个人问路,马上得到了回复。”

所以,当我们使用礼貌用语时,别人听了很舒服,被尊重,更乐意帮助我们…..”

我的一次自我检讨仿佛使儿子一下子全明白了……从那以后,当他需要帮助时,他总会很礼貌地询问,包括我在内。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孩子不仅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会做得更好。

但父母别忘了,还有一种礼貌,叫保持界限的礼貌。对于无法接收他人礼貌的孩子或成人,我们需要保持界限。以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