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辟谣:孩子个头长得高、身高窜得快,就容易缺钙?绝非如此

关于缺钙”的谣言总是层出不穷,有的说孩子长得高容易缺钙,要多喝骨头汤,有的说孩子长太快容易缺钙,要多补补钙,还有的说......

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存在缺钙这种病。

首先,我们讲讲平时说的缺钙包含哪几种表现?

在查阅了医学专业书籍之后,我总结出以下几条:

1、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2、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3、夜惊,夜间常突然无故惊醒,啼哭不止。

4、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5、前额高突,形成方颅。同时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最后一条里,其实已经暗示了我们,孩子缺的还会有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讲一讲。

其次,我们谈谈,缺钙缺的到底是什么?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说,并没有缺钙这种疾病,缺钙”是民间常用语,医学上有的只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致。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宝宝是最不容易缺钙的人群,天天喝着最优质的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么会缺钙呢。容易缺的是维生素D。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食物来源摄入的维生素D比较少,而主要通过晒太阳,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通过皮肤自己合成维生素D。所以,VD足不足,跟接受日照时间和强度有关,也和肤色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阳光充足的低纬度地区、肤色浅、有充足户外活动时间的人群,就很容易通过皮肤合成足够的VD。而冬天日照少、高纬度地区、黑人、很少出门的人群就容易缺。

宝宝不容易缺钙,是因为宝宝的饮食以奶为主。奶和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一般来说,只要保证每天足够的奶量以及足够的维生素D,就不会存在缺钙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会出现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不用额外补充钙剂。

那么,最后我们讲讲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

我们先从专业知识讲起,维生素D获得主要靠两条途径:从食物中获取和通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后合成。

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初乳每升的维生素D含量约为16.9 IU,成熟乳中每升母乳含维生素D平均26IU, 要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的每天400IU(营养素推荐摄入量),宝宝必须每天吃母乳15升(试问哪个母亲可以做到?),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光照呢?光照补充维生素D与地理环境、季节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其变化很大,不能完全依赖。在寒冷的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宝宝户外活动少,不能照射日光,例如北纬45°的冬天,皮肤合成维生素D几乎等于零,不能满足宝宝发育对维生素D 的需要。

其他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D含量很有限(食物营养含量表脂溶性维生素),就算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也无法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是必要的。

全母乳或母乳与配方奶粉混合喂养的婴儿需在出生数日起持续补充维生素D 400 IU/d。12个月龄之内的婴儿不宜用全脂牛奶喂养;12个月至2岁的婴儿,如果超重、肥胖或有肥胖、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最好使用脱脂牛奶喂养。而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及儿童如每日摄入维生素D强化的配方奶粉或牛奶不足1000 ml/d,需摄入维生素D 400 IU/d的补充剂。其他维生素D的膳食来源(如维生素D强化食品)也计算在每日摄人量内。

以上就是补钙”的真相啦,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了呢?欢迎留言咨询哦!

#头条育儿##真相来了#@健康真相官@头条辟谣@儿科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