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七(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很喜欢恐吓、威胁孩子,比如说孩子不乖乖吃饭,家长就会恐吓着说,你要是不乖乖吃饭,以后就不给你饭吃,让你饿死;比如说带孩子一起逛超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坚持想要让妈妈买下来,妈妈就会生气地恐吓孩子,不听话的话就把他丢在这里,不要他了。
家长们对于这样的威胁、恐吓式教育总是得心应手,为什么家长会喜欢用这种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呢?这样的恐吓式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作为家长,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才是比较好的呢?
一、家长为什么会使用恐吓教育方式?生活中,家长恐吓孩子的场面见怪不怪,尤其是面对调皮、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企图用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话,为什么家长会选择使用恐吓式教育呢?
1、孩子太小,没办法讲道理
很多家长会选择用威胁的话语跟孩子沟通,是因为孩子太小,定性又很差,对于大人平静的讲道理总是心不在焉,讲道理讲不通,无奈之举,只能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去恐吓孩子。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时,父母大声呵斥或者恐吓,都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关注,让孩子知道,自己犯的错误有多严重,爸爸妈妈现在有多生气,做错事的后果有多严重。
3、催促孩子
孩子吃饭比较慢或者吃一会儿玩一会儿的时候,父母也会恐吓孩子,这时候的恐吓带着催促的意味,让孩子有紧张感,以此来达到父母想要让孩子赶紧把饭吃完,赶紧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完的目的。
4、建立父母高大强势的形象
父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方面是想让孩子听话,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是高大强势、不可违抗的,这样未来在教育、教导孩子的过程当中,孩子会更加听话。
家长们总是出于各种目的、原因,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虽然孩子在短时间内会听从你的话,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都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1、给孩子留下阴影
有研究证明,当人受到语言攻击的时候, 情绪上所受到的疼痛刺激和身体受到的疼痛刺激是很相似的。也就是说,当父母们在威胁、恐吓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里是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停地受到长辈的恐吓,是会让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的,从而会导致孩子变得很极端。
2、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总是用威胁、恐吓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比如威胁孩子说不爱他了,不要他了,这种话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很严重的话,因为小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敏感的,孩子长时间接受这种信息,便会认为父母、长辈是真的不喜欢他,不要他,导致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此后做事都会变得缩手缩脚。
3、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曾经有一位博士说过,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大都是因为幼时受到的某错误的对待造成的。所以,当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威胁、恐吓的话时,是会让孩子变得消极、自卑、内向甚至抑郁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慢慢察觉到家长所谓的威胁并不是真的,这时候孩子就会不信任父母。这时候,父母就不能还是用以前的方式继续教育孩子,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这与涟漪思维密切相关。
四、怎么运用涟漪思维教育孩子?所谓的涟漪思维”,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水中泛起的涟漪。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每天都坚持跑步,每天都跑2公里,在坚持跑步的时候,还会额外做一些有氧运动或者拉伸运动,你的身体状态就会有出乎意料的变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涟漪思维,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孩子。
1. 适当的使用恐吓教育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不要用遗弃孩子的话语威胁孩子,这样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当孩子稍微长大一些时,家长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软怕硬型,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当的使用恐吓教育,此时的恐吓教育可以加入一些孩子崇拜或者喜欢的事物。
2.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要实事求是,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太久远的发展蓝图,这样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太高的期待不仅会徒增孩子压力,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再加上父母的嫌弃,很容易 一蹶不振。
3.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很容易情绪爆炸,容易恐吓,甚至打骂孩子,但是威胁、恐吓都不是明智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应该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考虑孩子的感受,然后再想办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父母们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习性,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相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有事都顺父母的心意,总是会有调皮捣蛋、叛逆不听话的时候,不少家长都采取恐吓式的教育方式,以此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但事实上,威胁和恐吓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过度的恐吓和威胁,只会给孩子带去心理阴影和不可磨灭的副作用。
作为家长,请学会用涟漪思维,正确的引导孩子、教诲孩子,让孩子在健康、有爱的环境下成长,这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方式。
育儿问题小七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小七谈育儿,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