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放养方式,现在撒手还来得及

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一是讲道理,二是发脾气,三是刻意感动。

有的人平时放养孩子,一有问题就开始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不但起不了好效果,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反感家长的教育;

而有的人同样放养孩子,为什么能让孩子在自由中成长,还能自律又懂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养教育”到底需要什么窍门?

有位妈妈曾经对我说,家里的爸爸对孩子的那种放羊”似的教育令自己很难接受,虽然自己也知道惩罚和严厉批评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这位妈妈说的放羊”似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放养教育:

是在宽松的环境下,对孩子进行一种有别于严厉、教条式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并给予孩子自由的教育。

很多80后爸爸都这么说,严厉控制并不能让孩子自律,打骂也不能让孩子学会礼貌、获得自信,惩罚更不会让孩子学会善意。

严厉的教育手段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孩子了。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由的放养教育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那么放养教育是不是就是完全撒手不管,让孩子自由发展了呢?

事实上,放养本身没有错,但需要一定的限度,拿捏好自由的分寸,有边界有规矩地放养。而不是完全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任意而为。

放养教育,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会孩子规则,让他们有敬畏之心

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都是从父母的教育开始。走在马路上,父母一定会告诉孩子,马路不能随意乱跑,要遵守交通规则,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害的重要守则。

如果小孩子一开始没有敬畏之心,看见火,随意玩;看到弱小的动物,随意伤害,缺乏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让他们意识到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清楚了解自己和外在世界的界线,不随意划破界限。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地铁上别人给自己让座,需要道谢,因为这不是别人义务要做的事情。

孩子天生爱玩,喜欢不受拘束。但不意味着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随意抢夺或者霸占。

学习一样东西,不要半途而废,应该坚持到底。养成界限分明的好习惯,明确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随意跨界,孩子将终身受益。

父母以身作则,育儿先育己

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

复印件出现问题,先要找原件的原因。

不能一味地用父母的权威去逼迫孩子改正。

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有父母成天说孩子不看书,不喜欢阅读,那整天看手机的父母怎么要求孩子能够如此自律呢?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懒惰的父母确实轻松的,他们不愿意自己学习,不愿意花精力在孩子身上。

要把孩子养成一个拥有独特个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就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