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乐是我儿子,今年七年,刚好上一年级。经过两个多月的陪学,我发现,在学习上,他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一听就懂,一到做题就不会”,甚至,有的时候,给他讲解题目,刚开始说上一句半句,他就恍然大悟的样子:会了,会了。”往往再做题的时候,依旧写不对答案。
相信,不少家长也有类似的体会吧?
现在,《和孩子一起读论语》第8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自己不厚重
【指读】 与孩子一起,逐字认读。一般以2遍为宜,读第1遍时,用铅笔记下哪些字,孩子有认识上的困难。
在读第2遍时,有针对性地,多读一遍难认的字。

君子不重则不威”句,重”是厚重的意思,这里主要指内心态度,而不是指外貌;威”,威仪、权威。
学则不固”,如果人不厚重,不光没有威信,学东西也学不牢固,厚重,才能容纳,才能消化知识,学得到,用得上。浅薄之人学习,一听就懂,一到做题就错。
主忠信”句,主”,指以……为主宰。
无友不如己者”句,无”通毋”,是不要”的意思,不是有无”的无,友”,交朋友。字面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过,则勿惮改”句,过”,是犯了过错,惮”,害怕。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厚重,就不会有威信,学习也不会牢固。把忠信作为主导自己做事做人的原则,永远都可以从自己交往的朋友身上学到东西。有了过错,就要勇敢改正。

家长朋友,要把重点放在这个环节,常常练习,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1. 不重则不威”,是什么意思?
(1)有一个同学长得很瘦小,要是劝他多吃饭、运动,增加体重,可以用不重则不威”来劝导他吗?
不可以,重,指的不是重量,而是厚重的意思,跟浅薄相对。
(2)故意板着脸,做出严肃的样子,就算有威信吗?
让孩子理解,有威信,是一种修养,是由内散发出来的。平易亲切,同样有威信。不要摆架子、随时板着个脸,那不是庄重,是装重”。
2. 有这么一个小同学,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刚听了一遍,甚至一遍都没听完,就满以为自己听懂了,你能用这节课学的一句话,来劝劝他吗?
理解学则不固”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养成留心学习、慢慢琢磨的习惯。
3. 无友不如己者”,意思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你觉得对吗?
要是人人都要交胜过自己的朋友,岂不是谁跟谁都交不上朋友了?
其实,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和有地方胜过我的人交朋友。
4. 你有过承认自己错误的情况吗?
让孩子知道,人有时候,错了之后,不愿意承认,怕影响自己的形象。其实,谁也错过?错了就错了,改就是了。
【熟读】再读三遍1. 跟读。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2. 轮读。家长读第一句,孩子读第二句。
3. 通读。家长读一遍,孩子读一遍。
【诵读】跟孩子比赛,看看谁能先背诵。注意保护孩子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