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天干地支查询
展开全部
一般标准的万年历都有阳历和阴历的.而且还标出阳历几号是阴历的几号;节气和天干地支等.
天干地支 查询
我来说一个更简单的计算,无论哪一年,可立即口算出正确的天干地支。把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依次定义为数字 4甲 5乙 6丙 7丁 8戊 9己 0庚 1辛 2壬 3癸把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也依次定义为数字 4子 5 丑 6寅 7卯 8辰 9巳 10午 11未 0申 1酉 2戌 3亥天干就不用计算了,年份末位数字即是对应的天干。比如2010年,年份末位数字是0 可得出天干是“庚” 1911年,年份末位数字是1 可得出天干是“辛” 再来说一下地支,年份除以12看余数就行了。比如2101/12 余数是6,可得地支是“寅”,1911/12 余数是3 可得地支是“亥”这样就可以轻松算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而今年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对吧?!这样无论什么年份用上述算法均可1分钟内口算出准确的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怎么计年月
这是我QQ空间里的一篇短文,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你采纳!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始于东周,把一年的岁首定为有冬至的月份(也就是现在的十一月),十二生肖始于【子】。也就是【正月建子】。后来到了宋、齐,改正月建子为【正月见丑】(也就是把岁首正月,建在有大寒的腊月。)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是【夏历】,夏历规定【正月建寅】也就是把岁首正月建在寅上。
正月已经确定,以后按顺序排列:
【春季】寅(虎)正月、卯(兔)二月、辰(龙)三月;
【夏季】巳(蛇)四月、午(马)五月、未(羊)六月;
【秋季】申(猴)七月、酉(鸡)八月、戌(狗)九月;
【冬季】亥(猪)十月子(鼠)十一月、丑(牛)腊月;
【年上起月法歌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日上起时法歌诀】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采纳后可继续追问!
查天干地支
如果您是下午2点以后3点之前出生,八字为:庚申戊寅辛酉乙未。
如果你是3点以后3点半之前出生,八字为:庚申戊寅辛酉丙申。
您八字中第1,3,5,7个字为天干;2,4,6,8个字为地支。
我只查到这些了,希望能帮到您!
干支除了用万年历查询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夏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冬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将一回归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个中气和节气。这种方法叫做平气。由于太阳周年视运动不均匀,按太阳黄经每移行15°的节气是非等间距的,此法称为定气。定气使用于历法计算中。因为两个节气的时间长于一个朔望月(见月)的时间,所以可能出现一个月内只有一个节气或一个中气的情况。从西汉的《太初历》起,规定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侯现象、气侯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侯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侯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如何快速推算每月初一的干支
1、推算日辰干支必须首先熟记每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及立春的日子时辰、以及每年的小月、闰月(至少必须熟记80--100年)、请参看并背熟百年诀。
2、熟记百年诀后以每年正月初一天干地支为准,天干不变,用逢双(月)冲、逢单(月)对的办法来定每月初一的干支。“冲”是指推算时与日辰地支的六冲,“对”是指与日辰地支相同的地支。意即:天干不变,在所推月份都是大月的情况下,凡逢双月均以冲正月初一的地支来定双月初一的地支,凡逢单月均以与正月初一相同的地支来定单月初一的地支。因推算时是以30天为一个周期来定日辰干支的,故凡逢所推月份前面有小月,则需在所推月份的初一上加上前面小月少去的天数,有几个小月就要加几天,加1就是初二的干支,加2就是初三的干支,加3就是初四的干支,依此类推,须知初一是什么干支,只需从所推出的日辰干支倒推至初一即可。
3、遇上有闰月的年份,闰月本身及闰月以后的双月作单月推,单月作双月推。所以,有闰月的年份须着重记忆,否则会出现推算错误。
用天干地支怎麽推算每月日期
干支纪月推算 一、月干的确定,按照年干起月干口诀——“五虎建元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从庚算, 丁壬从壬正月求。戊癸甲寅建正月,十干年月顺行流。 其歌又曰: 甲己丙寅首,乙庚戊寅头。丙辛从庚寅, 丁壬壬寅求,戊癸甲寅居,周而复始流。 二、月支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对应如下: 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 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子,十二丑。 这里需注意的是:月支的起始时间不是以每月初一为起点,而是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标准,这也是农历闰月不设独立的干支纪月的原因。: 寅从立春至惊蛰,卯从惊蛰至清明,辰从清明至立夏,巳从立夏至芒种, 午从芒种至小暑,未从小暑至立秋,申从立秋至白露,酉从白露至寒露, 戌从寒露至立冬,亥从立冬至大雪,子从大雪至小寒,丑从小寒至立春。
干支纪日法
首先查的公元54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同七年,这一步在大多数字典上都能查到,网上也很容易。
其次,下载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书,在正文第76页查得,该年六月份是辛丑朔,也就是初一,同时在旁边小字查的农历541年六月初一是西历的7月9号,
再按照干支表,初一是辛丑,按照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癸丑是十三,那么那天就是也就是农历541年六月十三,也是公历541年7月21日
以上的困难主要在查《二十史朔闰表》表上,该表框内横排第一行是年份,以年号为准。竖排最右一行是月份。交汇之处就是该月的初一朔日所对应的干支,干支左侧有竖排小字,代表初一那天的公历日子。找到初一之后,再数准欲查之日和初一的天数,很容易算得了。
这本书在verycd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