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是不是龙眼树的皮
不是: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功效: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桂皮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陈代谢。每天在饮料或流质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对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预防作用。桂皮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中医人为,桂皮性热,具有暧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每次一小块(约5克)。
受潮发霉的桂皮不可食用。用量不宜太多,香味过重反而会影响菜肴本身在味道。桂皮香气浓郁,含有可以致癌的黄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长期食用。桂皮性热,所以夏季应忌食。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少食。
桂皮是不是桂花树的皮?
桂皮不是桂花树的皮。
桂皮是桂树的皮,学名柴桂,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
桂皮的营养价值有:
(1)桂皮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令人食欲大增。
(2)菜肴中适量添加桂皮,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
(3)桂皮中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
(4)桂皮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食欲不振、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动过慢的人食用。
(5)桂皮不适宜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
什么是桂皮?
你好!
桂皮又叫肉桂、官桂、香桂、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桂皮图:
http://meishi.88838.com/pic/l/b41ef9003c088b49858a564a9ab650f7
一: 桂皮介绍:
桂皮是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和粗枝皮,气味芳香,作用与茴香相似,常用于烹调腥味较重的原料,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是最早被人类食用的香料之一。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以广西产量大而质好。产地亦有采鲜桂叶作调味的。
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清洁、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厚肉桂皮粗糙,味厚,皮色呈紫红,炖肉用最佳;薄肉桂外皮微细,肉纹细、味薄、香味少,表皮发灰色,里皮红黄色,用途与厚肉桂相同。
二: 桂皮营养分析:
1. 桂皮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令人食欲大增;
2. 菜肴中适量添加桂皮,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
3. 桂皮中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
4. 桂皮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宜食欲不振、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动过慢的人食用。
5. 但是不适宜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
三: 桂皮的食疗作用:
桂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效;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腰膝冷痛、经闭?Y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等症。
1.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
2. 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
3. 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四: 桂皮有很多种烹调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
1. 肉桂鸡肝:
主料:鸡肝(100克)
辅料:桂皮(5克)
调料:大葱(3克) 姜(3克)
做法:
将鸡肝洗净,切成四块;肉桂洗净,切成小块,一并放在大碗内,酌加适量葱(切段)、姜(切片)、精盐、料酒和清水。将碗放入锅内,隔水加热,炖至鸡肝熟烂,可加少量味精。当点心食用。
2. 泡鱼辣椒:
主料:红辣椒(5000克) 鲫鱼(750克)
辅料:桂圆肉(10克) 草果(10克) 桂皮(10克)
调料:盐(150克) 江米酒(23克) 赤砂糖(23克) 白酒(88克) 料酒(8克) 八角(5克)
做法:
1. 将新鲜小红辣椒洗净,晾干;
2. 盐放入水泡出盐水备用;
3. 将鲫鱼放入清水养1天(不断换水)后,用二次淘米水1500毫升,加盐少许搅动,将鱼放入约1小时,再捞出放清水中6小时,捞出搽干水;
4. 将盐水、江米酒、红糖、白酒、料酒拌匀放进坛内,放鲫鱼;
5. 鱼死后捞出,再同辣椒混匀入坛,加香料包(大料、桂皮、草果、桂圆肉),盖上坛盖,放足坛沿水,2个月后即可食用。
3. 豆芽炖猪排骨:
主料:黄豆芽(150克) 猪排骨(大排)(400克)
辅料:桂皮(5克) 香叶(5克)
调料:八角(3克) 大葱(5克) 姜(2克) 盐(3克) 料酒(10克) 酱油(10克) 胡椒粉(2克) 白砂糖(4克) 植物油(30克)
做法:
1. 将猪排骨斩成3厘米长的段,投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放入另一锅内,加入料酒、生姜、大料(八角)、桂皮和香叶各适量;
2. 锅内烧沸后改用小火炖至排骨六成熟倒入汤盆;
3. 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热;
4. 将葱丝、姜丝炒出香味,加入黄豆芽煸出水分,放入料酒、酱油、排骨及原汁、精盐、白糖和胡椒粉,用中火炖至料熟透入味即成。
4. 炸羊肉块:
主料:羊肉(瘦)(1000克)
辅料:丁香(5克) 肉豆蔻(5克) 砂仁(5克) 桂皮(5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5克) 八角(5克) 草豆蔻(5克) 桂枝(5克) 陈皮(5克) 牡丹皮(5克) 高良姜(5克) 干姜(5克) 枸杞子(5克) 白芷(5克) 胡椒(3克)
调料:面包屑(120克) 植物油(100克) 孜然(5克) 辣椒(红、尖、干)(5克) 盐(5克) 味精(3克) 啤酒(150克) 鸡蛋(100克) 淀粉(豌豆)(50克) 芝麻(30克)
做法:
1. 用清水熬制丁香、豆蔻、砂仁、桂皮、小茴香、大料、草豆蔻、桂枝、陈皮、丹皮、高良姜、干姜、肉桂、枸杞子、白芷、胡椒制成调料液。
2. 将精选的羊肉块浸泡在加入食盐和啤酒的调料液中。
3. 将浸泡后的羊肉块淋干,将淋干后的羊肉块蘸淀粉糊后,滚上面包屑和芝麻。
4. 将蘸滚后的羊肉块放入热食油中炸成金黄色,将炸好的羊肉块撒上孜然、胡椒、辣椒粉。
工艺提示
谢谢!!
桂皮有什么作用
原发布者:文文工作部
肉桂皮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基本资料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1.《本草图经》:天竺桂,生西胡。功用似桂,不过烈,今亦稀有。
2.《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按天竺桂生西胡,李时珍以为即今木犀之结子者。余在南康曾见木犀结实,长如莲子,俗云可治心痛,不闻取皮入药,故两存之。
拼音名:GuP
英文名:BarkofJapaneseCinnamon,BarkoWilsonCinnamon
别名:山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的树皮。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取树皮,阴干。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脾;胃;肝;肾
功能主治: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外用:适量,研末用水或酒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阴虚有火者忌服。4.3.2.
吃金匮肾气丸的禁忌
1. 忌房事、生气。忌食生冷食物。2.孕妇忌服。3.不宜和外感药同时服用。4.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桂皮是什么树上长的
桂皮 桂皮 一名天兰桂,广东民间叫“阴香”。属樟科肉桂之一种。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产。用作芳香调味品,此外还可提取桂皮油,为食品工业之重要香料,亦入药。
【植物形态】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绿乔木,高可17米。树皮赭黑色,有香气。单叶互生,近枝梢处交互对生;略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锐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淡;具离基3出脉,中央主脉于上部再分出1~2对侧脉;叶柄平滑。花5~6朵,呈伞形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花小,基部筒状,花被6裂,2轮,广椭圆形或椭圆形,内轮3片较长;发育雄蕊,9枚,3轮排列,外2轮花药内向,花丝基部无腺体,第3轮花药外向,花丝基部具2腺体,最内面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小。浆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缘。花期6月。果熟期12月。
生山野或培植于庭园。分布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桂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2.《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3.《四川中药志》: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
性味 辛、温,无毒。
成分 叶、树皮含挥发油(肉桂醛、肉桂酸甲酷),有机酸(肉桂酸)。
【相关药材】桂皮紫萁
功用 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
[心胃气病,胃寒痛]
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
[妇女产后腹痛]
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桂皮6克,山植肉9克,加红糖30克,水煎,分2次于月经来潮前分服。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功效: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桂皮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陈代谢。每天在饮料或流质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对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预防作用。桂皮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中医认为,桂皮性热,具有暧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每次一小块(约5克)。
受潮发霉的桂皮不可食用。用量不宜太多,香味过重反而会影响菜肴本身在味道。桂皮香气浓郁,含有可以致癌的黄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长期食用。桂皮性热,所以夏季应忌食。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少食。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桂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
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效;
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腰膝冷痛、经闭?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等症。
1.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
2. 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
3. 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桂心:苦辛,无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补阳,活血
桂枝:辛甘温,无毒。[功用]温经,通脉,发汗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樟科乔木植物天竺桂、阴香等的树皮。天竺桂又称川桂、土桂皮,分布于我国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阴香又称山肉桂、连粘树,分布于中南及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地。秋、冬季采取,阴干用。
[性能]味辛,性温。能开胃进食,温中散寒,止痛,活血。
[参考]天竺桂含挥发油,其中有水芹烯、丁香油酚等。阴香亦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桂皮醛、丁香油酚、黄樟醚等。
天竺桂和阴香均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气体。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或脘腹冷痛,呕逆;妇女产后血瘀腹痛。
[用法]作调味品,煎汤。
[注意]孕妇不宜。
[附方]
桂皮红糖汤:桂皮6~9g,红糖适量。煎汤服。
本方用桂皮温经活血;红糖和血行瘀,并有温养脾胃作用。用于妇女产后血瘀腹痛,或见胃寒少食。
桂皮分几种,它的用途?
桂皮的做法及营养知识详细介绍
别名:肉桂、官桂、香桂、牡桂、紫桂、玉桂、辣桂、桂心、桂辛使用提示:每次约5克
桂皮知识介绍:桂皮是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和粗枝皮,气味芳香,作用与茴香相似,常用于烹调腥味较重的原料,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是最早被人类食用的香料之一。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以广西产量大而质好。产地亦有采鲜桂叶作调味的。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清洁、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厚肉桂皮粗糙,味厚,皮色呈紫红,炖肉用最佳;薄肉桂外皮微细,肉纹细、味薄、香味少,表皮发灰色,里皮红黄色,用途与厚肉桂相同。桂心是肉桂中的一种,一般说,肉桂为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桂通”,而你说的“桂心”系去掉外层粗皮的“桂通”,也写作“桂辛”,跟“肉桂”的疗效近似 桂皮营养分析:1. 桂皮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令人食欲大增;2. 菜肴中适量添加桂皮,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3. 桂皮中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 桂皮补充信息:1. 受潮发霉的桂皮勿用,夏季忌食;2. 桂皮含有可以致癌的黄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长期食用;3. 挑选桂皮:优质桂皮,外表呈灰褐色,内里赭赤色,用口嚼时,有先甜后辛辣味道的为好。 桂皮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食欲不振、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动过慢的人食用;2.不适宜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 桂皮食疗作用:桂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效;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腰膝冷痛、经闭?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等症。 1.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2. 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3. 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桂心:苦辛,无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补阳,活血桂枝:辛甘温,无毒。[功用]温经,通脉,发汗吃中药期间有什么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芫遂俱战草,半蒌贝蔹芨攻乌,诸参辛芍叛藜芦。(2)十九畏:硫磺本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但是,“十九畏”的概念,与《神农本草经·序例》中“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同用;;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由于对于“十九畏”和“十八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2.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