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要培养好奇宝宝,触、听、视觉经验少不了|新生儿家长指南

6岁以下的孩子是通过感官吸收环境里的东西来认识世界。3岁以下的孩子通过吸收环境,将环境肉身化。感官感知越敏锐,吸收的东西就越多。例子:有一次玻璃坏了,工作人员拿了新的玻璃来换,孩子可以敏锐的感觉到,通过视觉的观看就能测量到新玻璃大了一点点。感官经验越多,孩子的感官感知越敏锐。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感觉教具,是为了更好的让孩子的感官更精确。孩子通过感官探索获取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正确信息。他们通过感官经验发展智能。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新的,他们有极高的兴趣度。孩子会想去看、听、摸、用嘴巴和手探索,建立起对世界的概念。提供的心理感官教具让孩子通过自己主动参与而去理解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孩子出生后就探索环境,将环境肉身化,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类。孩子通过感官吸收信息,建构自己,理解所在的世界。

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在胎儿期,在子宫里已经有许多感官经验和印象,孩子有动作,会移动,他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味觉、视觉开始发展,通过皮肤的刺激获得触觉经验。

触觉经验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胎儿受孕7周后,皮肤就开始运作。通过羊水感受到压力,接触子宫和自己的身体,接触到羊水和脐带。在子宫里就建立了触觉的神经通路,将触觉和神经相联系。出生后,我们仍然要给予孩子触觉经验,建立在子宫里触觉经验的参照点。在子宫里,孩子可以摸到自己的脸、吸吮自己的手,这些都是孩子触觉的参照点。因此在出生后,我们不建议把孩子的手、脚、脸用衣物覆盖。有些新生父母担心孩子自己把脸抓花,把手用小手套包起来,这样不利于孩子建立触觉的参照点。 我们也建议婴儿按摩,用一样的按压的力度。孩子在子宫里同样经历这些,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身体基膜,在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广泛的触觉经验,天然的木制品、油漆的木制品、金属、面料、形状、温度等。

听觉经验

受孕10周后开始发展。孩子最开始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最后听到外部环境的声音和母亲的声音。在孩子出生后,我们仍要建立孩子在孕期建立的这些参照点。通过将新生儿放在妈妈的身上,重新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和母亲的声音。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对这些已知的熟悉的声音更加偏爱。在胎儿的时候,声音经过氧水过滤,声音比较小。在出生后,所有的声音都会更响一些。我们建议孩子出生后的两周,让环境声音轻一点,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 妈妈放松后可以播放一点音乐,这也可以是一个参照点。

视觉经验

胎儿在子宫里的视觉感官是很少的,视觉系统在受孕20周才开始运作,此时仅能感受亮和暗。子宫里7个月大时,会睁开眼睛。但是只有很强烈的光才能穿过肚子羊水传递给孩子,出生后视觉发展很快。刚出生可以看到30cm左右的距离,通过时间和经验增长,视觉可聚焦的距离也在增长。最开始时,孩子只可以看到明暗对比强烈的物体,当髓鞘化在脸部发生时,脸部肌肉和视觉神经开始建立,帮助聚焦更远的距离,进行物体的视觉追踪。这种能力的发生是源于髓鞘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要避免任何影响孩子视觉发展的因素,如婴儿床的栏杆。我们希望给予亮光和自然光的经验,我们是用自然光,放置植物在窗台,有风的时候植物会被吹动。孩子出生两周后给孩子介绍吊饰。第一个吊饰是黑白吊饰。黑白吊饰最好移动的很慢,孩子可以练习追踪这个吊饰。当孩子的视觉系统的到发展时,给予给多的视觉体验。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度,如果没有兴趣了,就会换下一个吊饰。吊饰悬挂的距离,最理想的是孩子仰躺时视线正前方30cm的距离。孩子的视觉经验不仅是吊饰,还有大自然里的树、花、阳光。如果有阳光,我们移动手的时候孩子也会很有兴趣的追踪。 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的视觉和抓握能协调联系到一起时,是很重要的发展,意味着深度感知的发展。孩子会通过深度感知判读手要伸多远才能够到物品。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够到旋转的布条,那么说明孩子的深度感知得到了发展。

可以用到的教具/活动清单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