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要么给我买玩具,或扔掉100块钱。”我究竟做了啥让孩子如此说

孩子上学第二周的有一天,因为时间点没掐好,去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大宝,他已经放学了,可怜兮兮的和几个孩子站在校门处由一个保安叔叔领着等家长。我走过去叫他名字的时候,他很不高兴。

"对不起,我来晚了。"

"哼,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呢。"大宝说着已经带着哭腔了。

"怎么会呢,只是迟到会嘛。"

"我等了你好久,如果你再晚来接我,我就永远不原谅你了。"

"那我只迟到一会会,原谅妈妈嘛。"

"你给我买一个玩具,我就原谅你。"

"啊,你不是生气我来晚了,而是想买玩具吧?"

"你有两个选择,要么给我买玩具,要么就扔掉100块钱。这是对你的惩罚。你已经犯了原则性错误了,这些惩罚都是轻的。"孩子说着说着红了眼圈。

我的天,我愣住了。我只是迟到了10分钟,没想到这个举动这个时期在孩子眼里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是的,从他上小学一年级以来,这是第二个星期。每天起床在催促他快点穿衣,快点吃饭,快点出门,快点走路,他放学回家要么是先上培训班回来就开始做作业,要么是先做完作业就去上培训班。吃饭都在不停的催促他。快一点,快一点。我总是跟他强调时间有多重要。不能迟到,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培养好时间管理的习惯,这是原则性问题。而今天我却迟到了!

于是我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样或多或少陷入以下同款焦虑中。当天晚上我回来重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重新调整了心情和计划,实施一周(现在第三周),颇有成效,思路如下:

1、 过渡担忧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担心他第一天去找不到教室,怕他自己无法独立上厕所,怕他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刚到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等等。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孩子的独立能力远比我们想想中强,在父母面前或者在幼儿园,他们早就Get到生活技能,只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放手让他们去做而已。

所以,孩子上小学,做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回家按课表整理收拾书包,带好明日上课的学习用具 ,洗饭盒,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他们主动去做的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

2、有一种优秀叫别人家的孩子。哎,别人家的孩子识字量已经1000多啦,别人家的英语学了三四年啦,别人家的孩子还会钢琴,别人家的孩子学而思都上了两个学期了,别人家的孩子写字好规范,别人家的孩子拼音都掌握了。总之别人家的孩子样样优秀,自己的孩子还没长醒,啥都在学,啥都没学好,还做事拖拉。

其实小欢喜里方圆有一个观点特别好。"孩子不要横着比较,要竖着看。"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就是横着看,与孩子自身比较是竖着看。孩子刚上一年级,咱们更应该关注自家孩子本身的成长特点,性格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孩子每天在改变,在进步就可以。真心没必要看短线,孩子的教育得看长线。

2、 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学校有没有被欺负。昨天有一个新闻骇人听闻,一个学生把另一个学生抱着从四楼扔了下去。这样的校园暴力屡见不鲜。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看到这些新闻,不免加深了我们的焦虑。所以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问,今天有没有被打啊,有没有跟同学产生矛盾啊等等。其实我们没有自知间接的也把这样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自身安全是首要问题,我们得向孩子灌输以下观点。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不招事,不惹事,同时也不怕事。遇到同学欺负,首先大声警告,如果对方动手,先大声警告,但如果对方仍然不罢手,咱也不能一直挨打不还手。遇到对方太凶狠的,懂得及时向同学、老师求助。长期用语言欺负的,懂得跟父母沟通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默默忍受,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从幼儿园模式切换到小学模式,有一个过渡时间,咱们做父母的不要着急,及时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及时采取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爱上小学生活还他们一张笑脸对小朋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