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开学季已过去了一个月。
送娃娃上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嘴角都扬起了轻松的笑容。
家家户户的阳台,都飘起了解放”的味道。
咳咳!开心归开心,接下来迎来秋冬季节,也需警惕校园高发的传染性疾病。
不想和孩子去医院报到”,不想老父老母泪两行,以下几招请收入囊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被传染,平均潜伏期3-5天。预防重点:
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注意手部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经常清洁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二、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方式。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因多发于秋季而得名。
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染致病。症状表现:起病比较急。典型表现是先吐后泻,在刚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呕吐的症状,随后1-2天出现腹泻。排泄物大多数呈蛋花汤的状态,并且会带有少量的黏液,没有腥臭味。部分孩子还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感冒样的症状。预防重点:
季节交替,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不吃腐烂变质食物,避免食用剩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感染机会。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每天更换脏衣物。保持锻炼,充足睡眠,营养均衡!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具有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症状表现: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甚至重度呼吸道症状,严重的会发生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预防重点:
通风到位: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清洁到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运动到位: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礼仪到位: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盖口鼻。疫苗到位:在流感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即使已经感染过流感也应及时接种新一季的流感疫苗。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 红眼病”,好发于春、 夏、 秋季,8-9月为流行高峰, 虽然暂时过了高发期,但其传染性极强,家长们也需要额外注意。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及经水传播是本病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被眼分泌物污染的手,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毛巾、手帕、脸盆、水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表现症状:眼睛发红、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预防重点:家长要引导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接触过诸如公车扶手等 公用设施之后,一定要勤洗手,不要用公用的毛巾擦脸,提倡流水洗手,不要用手揉眼。
了解这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后,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
家长要勤,娃娃也要勤!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虽说送娃上学可以缓解家长带娃的疲惫,
但孩子身体健康才是父母心灵解放的根本。
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不生病,
起码能保证自己不偷懒,对吧?
更多阅读推荐:
宝宝中暑都有哪些症状?中暑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宝宝发热?家庭护理全攻略!手把手指导,让你不再惊慌
又到手足口高发期,儿科医生告诉你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