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也许很多父母看过这句话之后并不认同,把孩子放归到大自然,真的能培养好孩子吗?这不就是所谓的散养吗?
现在的父母大多不认同散养方式,认为散养的孩子性格会自由散漫,没有规矩,孩子小的时候进行散养,等孩子长大之后想进行管教,那就更难了。于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异常严格,休息日不让孩子去外面玩耍,参加各种补习班,难道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前几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8岁小男孩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在游玩的过程中,对于花花草草非常的感兴趣,男孩在路边看到一个很漂亮的蘑菇,拿起来就要吃,还好老师及时发现,让他丢掉,男孩拿起来的原来是一个毒蘑菇。
按理说,一个8岁的男孩,应该有一些生活常识,知道漂亮的蘑菇都有毒,可是这个男孩什么都不知道。原来男孩缺少与户外接触的机会,平时放假都是在家中学习或者是参加补习班,父母很少让他到外面玩耍,男孩对于外面的一切充满了陌生感与好奇感,以至于连漂亮的蘑菇有毒都不知道。
孩子缺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会有哪些危害呢?第一,体质变差
父母想让孩子学习好的前提,是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样孩子才能够精力充沛更努力的学习,可父母让孩子待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难以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一有流行性感冒孩子必然会中招,因此缺少与自然的接触会让孩子的体质变差。
第二,缺少沟通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智商高重要,情商高更加的重要,所谓情商就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试想一个小孩子经常在家中,或者参加补课班,缺少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机会,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之间交流,长大之后又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团体中呢!
第三,出现近视
小孩子长期在家中学习,免不了视力会出现疲劳,长此以往孩子的眼睛度数会升高,相反如果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让孩子看看绿色的花草树木,有利于缓解孩子的视力,避免出现近视问题。
第四,缺少认知能力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接触外界,领略外界的风土人情,更加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孩子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可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认识美,认识世间万物的美好。
我们在评价散养孩子是否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如果孩子接触自然太少,必然会依赖于父母灌输的知识,以及课本上的知识,这会让孩子的生活缺少色彩,缺少丰富性。
作为父母,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灌输孩子书本上的知识,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劳逸结合,既能够学好也能够玩好,多带孩子去感受自然,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孩子自然会变得愿意学习,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