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开学让我不开心”:一个月了,孩子还是不在状态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网传已经有一批开始陪娃写作业的家长要被逼疯,我们公众号也收到了不少咨询各种开学症候群的留言。

#开学症候群#,也称为开学综合症”、开学恐惧症”,是由开学”引发的不适、亢奋、焦虑、恐惧等一系列症状。随着推娃”父母日益增多,出现开学症候群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开学症候群”学生都有哪些表现?不同学段学生”表现不同,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

初入新学段,内心焦虑、学习生活不适应最常见。

新新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几天后出现比较严重的便秘问题。新新日常饮食饮水都正常,每天都吃水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仔细一问,原来是孩子不愿意用学校的厕所,想大便就憋着,结果导致排便不规律。

小涵今年上初一,小学时的几个死党”都升入了别的中学。在新的学校里,小涵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平时就有点内向的小涵,开学后这几周更加不爱讲话了。最让妈妈着急的是,原本听话好学的小涵,最近作业潦草应付,总是急于写完作业去看电视、玩游戏。(家长和小涵原有约定,只要先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玩游戏。因为洗漱睡觉的时间是固定的,写得越快,玩得时间就可以越长。)

沉迷游戏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更多新的学习挑战,容易出现焦虑、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低龄的孩子多因为对新环境的不了解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加上不会表达、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容易在生理上、生活上出现问题;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则因为原有人际关系被改变,安全感遭破坏,再加上学业压力,容易焦躁不安、甚至抑郁。上文提到的小涵就是在以看电视、玩游戏”这种消极回避方式,让自己的抑郁情绪暂时得到缓解。

处在中间学段,厌学行为比较高发。

小李刚上初二,暑假里家长对其玩电子游戏管得比较松,开学后却迟迟不能适应。只要没有家长盯着,放学回家后,总是先玩游戏。作业也是草草应付,家长没收了Ipad,就看漫画书。妈妈催他学习,他总是不耐烦,要么以知道了”应付,要么以都会了”对付。

小学中学段、初二、高二的学生,经过了初入新学校(学段)的新鲜和好奇,在一复一日繁重的课业、考试中最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近几年报班热”,很多家长不理性地给孩子报了很多学科知识类补习班,孩子在重复学习、重复练习中感到十分疲惫,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此时,如果家长对诸如电子游戏、动漫等外界诱惑没能很好的管理,孩子很容易沉迷于此,从厌学情绪发展为厌学行为。

厌学

面临升学压力,情绪敏感、不稳定的问题最多。

小雨高二升高三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升入高三后,在学校、家长等多方营造的紧张备考气氛下感觉压力巨大,最近常常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越来越缺乏自信。感觉什么都不对了,我还要坚持上高三吗?”小雨十分困惑。

高三学生小张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学校没有给予参加高校综合营的机会。小张和家长都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还考虑是不是要和学校讨个说法。原本成绩一直很稳定的小张,因此事情情绪出现波动,成绩也随之出现小幅下滑。

初高三的学生,中、高考压力从开学之初,就在学校、家庭里营造的各种备考气氛中影响着学生。无论是成绩好与不好,此时情绪都会比较敏感,容易被考试不理想、竞争名额没有争取上等各种不顺利影响,进而影响学习状态。

压力大、睡不着

如何有效#陪孩子度过开学症候群#?与大家分享三点。

引导孩子管理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绪。

孩子们的开学症候群大多伴随着焦虑、担忧、厌恶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学习状态,让症状”更加严重。情绪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家长们可以从改变孩子对事件的消极认知入手,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以积极乐观的视角看待他们遇到的事情。

另外,也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暗示性教育。最近,清华才女武亦姝的一篇军训随笔被众多网友点赞。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告诉自己不要觉得苦觉得累,一定要坚持,学会去享受。

但后来我发现,当烈日当头,腿脚酸疼而不得片刻休息的时候,‘享受’二字早就不知被遗忘到了哪个角落,倒是偶尔拂面的清风让人心怀感激。

用不协调的肢体与军体拳‘斗争’的时候更未想起‘享受’二字,但在这天夜晚的东操场,听到少年的吉他与歌,胸中忽地涌起‘世界真美好’的感慨。”

发表在《中国国防报》上的军训随笔

武亦姝在痛苦”的军训中也能唤起自己世界真美好”的情感,正如我们前些年对清华本科生调研所发现的,学霸们往往有很好的情绪调整能力,能让自己保持积极情绪。武亦姝的文字情感真挚、简洁温婉,军训的经历又是大部分孩子都体验过的,因此不妨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这篇短文,用真实可感的榜样代替说教,去启发、引导孩子。

与孩子定立规矩,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每到开学季,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都会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的一大毒瘤”,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对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对电子设备说不”。和孩子协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规矩,什么条件下可以玩,什么条件下绝对不可以碰。必要时,可以让规矩”上墙。

无论具体规定怎样,一条不变的原则必须坚持,那就是一定要先学习,再娱乐。特别是对于低龄孩子,一定要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先完成学习任务,再休息、玩耍的习惯。

帮助孩子修复、优化学习系统,让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开学之后,长时间不能适应的,特别是症状”明显的学生,往往都存在学习问题。正是因为学习上常常受挫,难以体会到乐趣,孩子才会出现学习拖拉、躲避,或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可以说带病”学习是大多数孩子绕不过开学症候群”的深层原因。

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不是传统认知的某知识点没学会导致的,而是更深层的学习系统存在漏洞和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上了很多补习班,成绩依然难以提升的根源。建议家长了解一下学习系统构成,帮助孩子从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判断和程序定制五大板块精准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对症”治疗,协助孩子建立起积极高效的学习系统,让孩子从学习上获得成就感,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宋少卫,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著名青少儿心理专家、学习治疗理论创始人,积极学习系统建构教育品牌【心聆教育】创始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