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坑”爹,都是被逼的?这三个关键时期的教育家长别做错事

©本文为本人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文 | 童话爸爸石祥新

坑”父母的孩子们

日前,加拿大警方接到一起报案:一名刚来加拿大的 16 岁中国留学生遭到绑架,要求该男孩在中国的父母支付100万加元(约530万人民币)!

由于今年3月,有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万锦市被绑架一案引起轩然大波,加拿大警方对此类事件非常重视。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这名中国留学生很快被警方找到,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起自导自演的绑架案。这名学生只是希望以 绑架自己 ” 的方式,来测试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同时获得一笔钱。

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这类通过不正当手段敲诈”父母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家长满怀期望地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却反过来坑”父母呢?是孩子变坏了,还是父母做得不够多?

孩子坑”父母的原因

一、对父母情感淡薄

付出爱,收获爱,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浓厚的感情。对于我深爱的人,我们总会担心爱得不够,父母对子女正是如此。

而当一个人主观去欺骗、伤害另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对对方没有感情,或者感情太单淡薄,不足以激发他的爱心。

孩子欺骗父母,往往正是因为对父母没有感情,缺少对父母的爱与尊重。

二、试探父母底线

有的孩子欺骗父母,则不是出于恶意,而是想试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或者试探父母的底线。

孩子做出这种试探,第一种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导致孩子对父母缺少信任,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第二种原因则恰恰相反,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甚至溺爱,因此孩子想要进一步试探父母,看他们对自己的包容底线究竟达到什么程度。

三、无法控制欲望

我们都知道,人性有很多弱点,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对物欲的无限追求。

一个人想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是非常难的,对于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更缺少控制欲望的意志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对孩子进行控制欲望方面的训练,甚至对孩子有求必应,激发了孩子对物质的欲望,就会导致孩子心理失控,欲壑难填。

当孩子的欲望被激发出来,而父母又无法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欺骗父母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正常沟通受阻

有的父母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因此拥有对孩子的绝对控制权。

因此,他们对孩子管教比较严厉,只强调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权威,而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表达权。

孩子无法通过平等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因为惧怕自父母的淫威,就会采用极端或阴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设法欺骗父母。

成长三个关键期,做好三件事

我们知道,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递进上升的过程,拥有不同的阶段。

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是心理滞后反应,也就是说,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源在早年,而不是在问题发生的当前。因此,防范孩子形成扭曲的心理,就要把预防教育前置。

以下三个关键期的教育,需要父母特别重视。

一、1~6岁情感依恋期:注重陪伴订规矩

6岁之前,是孩子对父母形成依恋情感的最关键时期。

这时期,孩子由于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都处于初级状态,生活上对父母处于完全依赖状态,由此产生了完全依恋父母的心理。

这时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心理可塑性非常强,对其的情感陪伴和心理抚养,会决定其一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

这时期,因为孩子还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对于父母的言行几乎照单全收,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极其重要。

而由于这时期形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决定其未来的人生和性格,因此父母要多陪伴,让孩子形成浓厚的依恋情感。这是未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因为孩子对父母有依恋情感,未来孩子才会接受、服从父母的管教。

与此同时,因为这事情孩子比较容易管教,父母要通过订立规矩,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让孩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6~12岁观念形成期:恩威并施多引导

6岁之后,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开始走出家庭,生活活动范围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情感的形成。

人类社会是一个讲规则有规则的群居社会,我们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也要关照别人的权利。

孩子想要成为受他人欢迎的人,就要形成受欢迎的性格,愿意和他人合作。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会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行为中发现与他人交往的规则——有些行为是受到肯定和欢迎的,另外的行为则会遭受批评和排斥。

换句话说,人的是非观念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因此,作为父母,这一阶段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一方面要满足他们的正常诉求,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过分的要求和错误的行为要果断拒绝和及时纠正。

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引导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形成和强化懂得尊重、宽容、关爱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分辨善恶、美丑、是非的标准。

而恩威并施的教育,也会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敬畏父母和理解父母。

三、12~18岁青春叛逆期:少说多听做朋友

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很大。一方面他们追求独立,另一方他们又对父母有所依赖,因此常常处于矛盾心理状态。

这时期的孩子,对于很多事情已经完全可以理解,知道分辨是非善恶,也拥有了自主决定的行为能力和权利。

他们的价值观,这一阶段会从加固”发展到定型”,为进入成年做好准备。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和管教会非常反感。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而依然以早年的经验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而且会恰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这一阶段,作为父母,必须学会少说多听”。很多事情,家长只要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做主决定。因为,他们已经具备部分或者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进入青春期,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才会把父母当成朋友,拉近亲子之间心灵的距离,遇到事情才会愿意主动跟父母沟通。

结束语:孩子坑”爹多是被动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天下没有天生不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天生憎恨父母的孩子。因此,父母爱对了,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坑”父母,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孩子被逼采取的行动,或者说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这种被动”行为,也许是父母有意造成的,也许是父母无心造就的。但无论如何,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的身上。

爱孩子,不仅意味着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但必须防止物欲膨胀),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情感上的抚育,让他们有一颗充满阳光、善良、正义的心灵。

【我是童话爸爸石祥新,阳光奶爸一枚,儿童文学作者,出版有《丛林大反攻》系列童书。我将在这里分享育儿经验和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关注我,和我一起交流、探讨、分享育儿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