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庄子的故事
1、原文】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3),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4),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5),非醴泉不饮(6)。于是鸱得腐鼠(7),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8)’!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2、【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3、【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5、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6、原文:
宋人有曹商者(1),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2),益车百乘(3)。反于宋(4),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5),困窘织屦(6),槁项黄馘者(7),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8),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9),舐痔者得车五乘(10),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译文】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7、【原文】
阳子之宋(1),宿于逆旅(2)。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3)。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朱问他的缘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阳子转对弟子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但却不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形容庄子的成语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庄子和曹尚的故事
《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同出自《庄子·秋水》,作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中心思想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中心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希望能帮到你
荀子和庄子的自然观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是说,天和人有不同的职分,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不能以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的治乱。人的职分在于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掌握自然规律为人服务。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说自然界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因为人的贤愚而改变。天的职能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日月星辰自然运行,阴阳四时自然变化,万物各得天地的滋养而生长,看不到天是怎样活动的,只看到它的结果,这叫“天功”(天的自然功用)。荀子还指出,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活动也体现着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为天情。”他把耳目口鼻叫作天官,把心叫作天君。这都是强调它的天然自有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活动也不能违反自然,但人可以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为人的目的服务。荀子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以上《天论》)就是说,与其把天看得很神秘而空想它,歌颂它,等待它的赐予,不如掌握它为人所用。这与庄子的“无以故灭命”正好相反。它是先秦最为明确的以人胜天的主张。但在今日人对于自然过度利用,在环保和生态出现很多问题的境况下,应该把向自然索取和与自然协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荀子以他的自然观为基础,对当时的许多术数迷信提出了批评,他批评“相术”说:“论相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无害为君子。”就是说,相貌没有心重要,心没有思想方法重要。思想方法正确,就是君子。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偶然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很迷信,认为这是灾祸将要出现的预兆,荀子批评这种情况,“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又如对求雨,日月食而救之,卜筮然后决大事,荀子都提出批评。对有鬼论,荀子也指出它的根源,“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眩之时定之。
庄子
庄子最赞赏的是自然之乐,甚至主张与自然界的动物共处而同游,这其中有深刻寓义。一方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另方面隐涵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在这里,自由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自由即是自然。自然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生存的环境;不是决定论的因果必然性,而是一切生命的自由敞开。'鸢戾于天,鱼跃于渊',这是儒家的自由观,海阔天空任鸟飞,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庄子的感受和体验则更加深沉,乐观与悲情是同时存在的。当江湖干涸之时,鱼“相吹(左“口”右“句”)以湿,相濡以沫”,这才是生命的真情,毫无计较之心;人难道不应该如此吗?因此,真正的自由应当是,“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忘”可以解释成忘情,但这是指有我有待之私情。这同“无情”之说是完全一致的。“无情”是从“存在”上说,“忘情”是从修养上说,二者都是实现“无我”之境,“忘我”之境。“忘”是解除'桎梏'的方法,'坐忘'是实现道的境界的方法,'同于大通',就是自由境界。
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论?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都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齐物论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
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
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
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世间万物本来不同,但却能相容于天地之间,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出种种成见,由成见划分出是非彼此,为坚持是非,彼此你争我斗,互不相容,终生役役迷失自我。人的真正解放在于消除一切成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万物,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同存。
惠子相梁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借鉴的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
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译文: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鵮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吓’我?”
比喻意义
鵷鵮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没主见的人
庄子讲鹓鶵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惠子相梁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受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这则故事告诫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读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而真善美永远是从容坦荡、无惧无畏的
四个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目无全牛:【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利害相关
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鼓盆而歌:①本为惠施指责庄周在妻子死后不伤心难过的说辞,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②后来也用来表示丧妻的悲哀
【出处】《庄子·至乐》
涸辙之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