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月姐讲育儿」批评篇——你不知道的批评孩子的误区

一、您用过这些批评吗

1.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

阿哲看到妈妈在粘贴东西,以为也需要剪刀,于是爬到高处帮忙去拿。妈妈看到后,大声疾呼”:你在干什么?快给我下来!说了多少次了不能爬这么高就是不听……”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容易误会孩子,让他感到委屈,继而影响他做成好行为的积极性。

2.不分时间、场合的批评

有些家长认为当众教子”,会让孩子深刻记住这个教训。殊不知,宝贝也要面子。如果不分场合地训斥、指责,只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尤其是对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的孩子。

▲ 不当场合

公共场所

当着亲戚朋友的面

当着邻居、同伴等熟人的面

▲ 不当时间

清晨——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

吃饭时——影响孩子的食欲

睡觉前——影响孩子的睡眠

3.翻旧账

林林饭前又忘了洗手,结果招来的是妈妈的连珠炮:又忘洗手了,说你多少次了,都想什么呢?前天还把玩具忘小花园,能不能长点记性……

基于孩子当下的错误,将其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而且这种重提旧账的做法由于牵扯太多,反而将当前的主要问题淹没在纷飞的口水中。

4.情绪转嫁

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致使情绪焦虑、紧张、失落。此时,孩子一旦出现过失,家长则为雷霆震怒,情绪激动,如狂风暴雨的说教之词扑面而来,将内心不满倾倒而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这种宣泄的有效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日常的教育中,批评的运用还是需讲究策略和方法,方可事办功倍。

三 批评新兵法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机构曾组织一次国际中小学师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教师、学生参加。其中一项活动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问题是:

大、小杰克是14岁的双胞胎,他们家离学校较远,开车上下学。平时因贪玩、爱睡,常迟到被批评。有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已提醒,但他们仍迟到了半小时。老师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爆胎,去修补耽误了。老师半信半疑,稍后悄悄检查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没有被拆卸的痕迹。显然,他们说谎了。假设你是老师,将如何处理?要求所有教师作答。

最后主持人公布了主要的处理方式:

中国式:先当面批评,写检讨;再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然后报告家长。

美国式:幽他一默—— 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不会在路上爆胎吧!”

日本式: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自己打自己嘴巴10下。

埃及式:向真主写信,叙述事情真相。

巴西式: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让他们分别在两个地方写出问题答案:a.哪个胎爆了b.维修店名c.补胎费数目

俄罗斯式:给他们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之后,让参加活动的学生评选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式。

虽然都以教育引导为主,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如果形式过于严肃,如中国式、日本式、韩国式,则是不愿接受的;如果过于随意,如美国式、英国式,对自己的问题也不会当真;而巴西式、新加坡式的惩罚又添加了新的约束;巴西式、俄罗斯式则把问题扩大化”;以色列式则以小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暴露”,挨批自然也会心服口服。

其实,对于小孩子的接受意愿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么说个正着”,要么从侧面回击”,下面的方式您的参考。

1.一针见血

情景回放:

瑶瑶是个小馋嘴”,在家不管是看书、休息,总是零食不断。但她只管吃,不管收,弄得茶几、桌角、床头上随处可见包装袋、水果皮、面包渣等垃圾。每逢此时,妈妈的连珠炮”就来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不改呢?女孩家从小就这么乱,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买吃的了……

如此絮叨、空洞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接下来的行为更是我行我素。不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直接点明孩子的具体过失、原因及改正方法。就上述案例而言,妈妈可用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解决,如对她说:吃了零食的垃圾要及时收拾,否则多脏啊!再顺手给她一个垃圾盒,让好行为代替坏习惯。

2.声东击西

既然开门见山会让孩子失去面子,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那就来个声东击西吧——当孩子犯错时,不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批评与他犯了同样错的人予以警示。

有个智慧的家长就是这样处理的:

儿子小时候,我带他去打针,他看到一个小朋友打针拼命地哭,脸上便流露出怜悯的表情。想到儿子以往打针也会哭,我便说:这小哥哥不乖,不勇敢。我们毛毛打针就不哭,是个勇敢的孩子。”儿子听到我批评别人,也跟着批评起别人了:就是,这个小哥哥一点都不乖,不勇敢。我打针就不哭。”后来,轮到儿子打针了,他忍着痛咬着牙说我好勇敢,我不哭。”

3.统一战线

批评孩子时,如果家人中一个批评、一个袒护;这个说好,那个说坏,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也有可能让他通过察言观色找到自己的保护伞”。当孩子感觉有上峰”能罩”着自己的时候,更容易行为放任,不能清楚是非的界限。

4.因人而异

★ 年龄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此阶段的宝宝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把两只鞋子穿反的情况;再大点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则顽皮、好打闹……他们往往全然不知是错,这种情况也不能称为错。因此,此时不应被过过多责备,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真笨”你真是没用”。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5岁——直接告诉结果

批评不是讨伐、审讯,而是指导、教育。

因此指出错误时点明后果,让孩子明白确实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一般分两种情况。人与物:可告诉他,看,牛奶洒了。”人与人:可告诉他被打是会痛的。”

同时忌贴标签,批评孩子不能否定人格,因此不要给他打上很坏”、很笨”之类的标签。

★ 性格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用词尽量不要太严厉,一般可用协商的口吻,比如这样做是不是不对?你看这样就更好把!

对于听话、沉稳的孩子,可采用追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其自己发现错误,比如:你爱吃这盘西兰花不让别人吃,那爸爸爱吃土豆牛肉也不让你吃,可以吗?

对于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笑的孩子,父母提出批评时,需态度严肃,否则被认为玩笑而不予以重视、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