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的妈妈抱怨: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为他操碎了心,可破孩子越来越不让人省心了。每天磨磨蹭蹭,丢三落四,啥事也做不好。 我每天忙前忙后,人家小东西还不领情,真是一肚子苦水,不知道找谁诉啊。
曾经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的我,自从有孩子后,变成了急脾气的疯婆子,每天的口头禅变成了快点快点。”可是孩子仍然像一头小蜗牛一样,慢吞吞的。
如何改变这样糟糕的状况呢?看看这位妈妈的故事吧。
1.聪明妈妈懂得适时的放手
以前,我以为我会是一个温柔的妈妈,会带着孩子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母慈子孝,岁月静好。
可是,自从孩子上学后,我才发现,每天的日子,就剩下鸡飞狗跳,一地鸡毛。每天早上起床,直奔厨房,洗手做早饭,本打算早饭做到一半,叫小家伙起床,他洗脸刷牙后,人落座,早餐上桌,然后我们出门,我的计划堪称完美。
结果,早上起床,磨蹭;穿衣服,一件体恤穿五分钟,还有一个袖子在外面;洗漱,不但磨蹭还马虎应付,好容易坐到餐桌前,还是一口饭在嘴里嚼半天。快点,别磨磨蹭蹭的了,要迟到了。”我一遍遍的催,他充耳不闻,反而把我气得半死。
上学路上,我像一头耕地的牛,努力拽着、拖着这头小牛,我俩的身体完美的划出大雁南飞的人字形。能不能快点呀,别磨磨蹭蹭了,要迟到了。”我加快步伐,手上也加了力道,小家伙,哭丧着脸,非说我捏疼他了,又哭又闹。这一路上的别扭,别提了。
晚上回家,写作业,简直就是煎熬。两行抄词,半小时,只写了一行,一会上厕所,一会儿喝水,一会找橡皮,一会找尺子,一会又说本子没带回来。
我的火更大了,嘴里念念叨叨早上要早起,晚上这么晚睡觉,怎么可能保证8小时睡眠,没有好的睡眠,身体怎么可能好,没有好的身体,要饭吃都要不到热乎的,每天磨磨蹭蹭,就不能快点啊。好了,好了快点、快点,赶紧睡觉,否则明天早上又叫不起来。”
直到老公把我从儿子屋子里请出来,我还意犹未尽。
在我的催促声中,儿子不但没利索起来,反而更磨叽了。中年老母亲的心,真是抓挠抓挠的。
上周,单位有事,要求比平时早一个小时到单位,而他爸爸又出差在外,我真担心啊。但又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早早把早饭做好,放到桌上,叫醒儿子,叮嘱几句后,不得不匆匆去上班去了。
这一路上,心里真不踏实,孩子会不会不吃早饭,会不会忘了时间,会不会忘带了课本,会不会迟到。
正在我心烦意乱,偷偷溜出来,准备给儿子打电话,催他出门时,儿子的电话也打过来了,说老妈,我到学校了,早饭也吃了,连碗都洗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晚上回家,我好好的表扬了儿子,也说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平时我连催带骂,你都做不好,今我不在家,你却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呢?
儿子笑了笑说,妈妈,其实我也怕迟到啊,老师可凶了,会被罚的,有你在,我不用担心,因为你一定不会让我迟到的。”
我都发现规律了,你和颜悦色的喊我,说明时间很充足;你有点着急的喊我,说明我还可以再磨叽一会;你气急败坏的大喊,说明必须出门了,否则就真的迟到了。
我的老天爷啊,这是孙猴子派来专门折腾我的小妖怪吗?
我太难了。
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聪明的妈妈,懂得适时放手。
2.聪明的妈妈懂得及时反思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开始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各种磨蹭?难道真的有所谓的拖延症?”
经过查看相关资料,原来,在孩子身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拖延症”。
父母眼中的拖延磨蹭”行为,有些是孩子发育不完善造成的,有些是性格使然,还有很多就是由于父母的不当教育引发的。
所以,当孩子在某些行为上有所谓的拖延磨蹭表现时,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临大敌般去急切地纠正孩子,而是了解他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针对儿子的情况,还专门询问了相关专家。
儿子穿衣服慢、吃饭慢、走路慢。专家说,这些其实就是说明他还没有长大,有些工作还没有做到像妈妈一样熟练,我的大喊大叫,只会让他惊慌失措,更乱了手脚。
儿子吹笛子时,一会抠抠头,一会挠挠背,一会又说手困,用陕北老汉抽旱烟的姿势终于完成了当日的练习,然后我大吼大叫,儿子哭天抹泪,这成了一段时间里,我家每日的保留剧目。经专家点拨,才知道,这是孩子长期在我的呵斥中练笛子产生的厌烦心理在作怪,他压根就不想好好练,于是,就故意磨蹭,磨叽到睡觉时间过了,就可以休息了。
儿子每天上学路上和我的抗衡以及所有的事情,必须我提醒很多遍,他才会去做。心理学专家说,这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心理在作怪。
心理学专家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只有当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所谓的磨蹭大都是父母给孩子贴的标签,然后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标准要求孩子,带偏了他们的生物钟。长此以往,孩子才有可能成了真正的拖延症”。
所以,自从那以后,我默默调整了战略。
早上定好闹钟,做好早餐,就自己出门了,早上上学的时间,交给儿子自己去把控。实施的这段时间,他一次也没有迟到。
晚上吃完饭,孩子写作业,我就自己也拿出专门带回家的工作,我忙我的,他忙他的,互不干扰。他写完作业,我该签字签字,有不会的题目,他主动提出,我就认真的讲给他听,他不问,我装作不知道。
上班后,我悄悄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说,作业没以前做的好,但考试成绩却有所提高。
我后来问儿子时,她告诉我说,他看到作业本上的红叉叉,觉着不好看,以后做作业会更仔细,做作业用心了,考试成绩当然提升了。
以前每天耗到很晚才能写完作业,如今,他早早写完作业,还能留出大把的时间,看看喜欢的小说,听听爱听的故事。我们俩也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3.聪明的妈妈懂得让自己慢下来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大街上,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马路上,每一辆车都好像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争分夺秒,甚至不惜以抢红灯为代价来夺回宝贵的一秒;学校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拼命的往前赶,幼儿园上小学的内容,小学上初中的课程,初中赶高中的内容,到了高中,我们回过头来补小学的漏洞。
昨天中午,几个同事一起吃饭,聊起学生,说到上课内容,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语文老师在教高三的孩子如何握笔、如何写字,数学老师在教高三的孩子最基本的计算。
这些本应该在小学解决的问题,被各种抢跑赶到了高考考场上,一大堆孩子因书写潦草而伤心落泪,很多孩子因会做却算不对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我们着急抢跑带来的恶果,还是会再度还给学生。
我们没有输在起点,却也未必会赢在终点。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任务,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的花期,我们的快节奏,到底是利还是害。
小时候,我们放学十五分钟的路程可以走一个小时,一段矮墙,我们爬上去,跳下来,再爬上去、再跳下来,很多美丽的故事和难忘的记忆都源自那条不长不短的放学路。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一次一次惹恼了村头的大黄狗,一次次爬在地上观察黑蚂蚁试图将一只苍蝇拖走壮举,一次次回家,发现饭桌上妈妈用锅盖扣住的晚饭。
那时的日子好慢,那时的日子也很美。没那么多作业,孩子们每天在外面疯跑,但我们读过很多书,我们会做很多事,我们个个身体棒棒。
现在的日子好快,孩子们好累,每年高考完,都会有孩子晒出自己用完的几大盒笔芯和做过的比自己还高的习题;
现在的孩子好忙,周末的早上,一个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成了大街上的主角,他们在城市的各大补习机构间穿梭,在追梦的路上努力奔跑;
现在的孩子好孤单,拿一把老贵的枪,对着墙上自己的影子或者楼下的阿黄嘟嘟嘟嘟射击,想找个不用写作业上课外班的玩伴怎么这么难呢;
现在的孩子好想回到从前妈妈的童年,慢慢的上学,慢慢的长大,慢慢的体会岁月悠长的滋味。
想起木心《从前慢》里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小牛拉车,慢下来,才有时间看看路;妈妈带孩,慢下来,才有时间细细思考;孩子赶路,慢下来,也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妈妈慢下来了,不催不急,孩子心情愉悦,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妈妈慢下来,有时间去思考,重新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这样的妈妈孩子更喜欢;
妈妈慢下来,懂得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教育的效率会更好,效果会更好。
妈妈慢下来了,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主角,生活、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妈妈的慢,实际上是孩子的定心丸。
所以,慢是一种方法,慢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聪明的妈妈懂得让自己慢下来,让日子慢下来,让孩子低头拉车的时候,有时间抬头看路。
从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