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祠和宗祠的区别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民间的俗民在其社会实践中与使用这两个概念时,也是有所区别的。通常的情况是谈到家族时,其所指称的人群范围比较小,而讲到宗族概念时,其所指称的人群范围比较大。我们如果在中国南部到单姓的宗族村落中调查,往往可以看到,有的村落中有许多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从建筑物的表象看,它们大大小小,并不一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简陋。对外人来说,虽有这些建筑物表象上的差别,但都可以统称为祠堂或家庙、祖厝。但对本地人而言,这些统称为祠堂或家庙、祖厝的建筑物,则是有区别的。最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在这些统称为祠堂或家庙、祖厝的建筑物中,只有一座是整个宗族的总祠堂,其余不是房祠,就是更小的支祠或私祖厝、私祖厅或公厅,或有的地方称之为“香火堂”。人们往往用“总祠”、“大宗祠”、“大宗庙”、“大祖厝”等去称呼与界定这种整个宗族的祠堂,而用其他的术语去称呼除此之外的其他祠堂,或用“小宗”去概括它们。在这种称之总祠、大宗祠、大宗庙或大祖厝的祠堂中,一定是只供奉这个宗族的本地开基祖的神主,或者有的最多包括其第二、三代祖先的牌位,或者有的可能还会加上一些其他世代祖先的牌位,但如果发生后一种情况时,这些非前几世的祖先,往往是这一宗族中能光宗耀祖的人物,或是在修建这一总祠中贡献资财最多的人物,因为他们是为整个宗族做出了贡献,所以其牌位才能放于总祠中,接受整个宗族的派下人的祭拜。而其他世代的祖先的牌位多不供奉在这种称为“大宗祠”的祠堂里,而可能供奉在不同的“房祠”、“支祠”或甚至“私祖厝”或“公厅”里。一个宗族内派下人的世代数越多,这类房祠、支祠以至私祖厝、公厅等就可能越多。有的地方或有的宗族就用“某某公祠”、“某某公祖厝”或“某某公厅”来区分,这是因为所指称的祠堂是从“某某公”开始祭祀的,或也可称之为“某祠的开基祖”。这些小宗祠的“开基祖”往往辈分并不一致。
谁知道林氏宗祠对联完整的 西……千秋…,河……万代…
林氏牌坊联:
江边吉居,物华天宝千秋盛; 西河衍派,人杰地灵万代兴。 江水洄澜,亘古清波泽福地; 边畤毓秀,既今大宗起人文。
广东有没有林氏祠堂??详细地址。。。
你这话问得很奇怪!!
看来你应该不是广东人。
这样跟你说吧,在广东里,城市里是没有祠堂的。只有在乡镇或农村里才有祠堂的。
举例给你看:
A镇上的a村都是姓林的,那么a村里应该就有林氏祠堂;B镇上的b村都是姓林的,那么a村里应该就有林氏祠堂;
所以,其实广东的好多个城市的乡镇上都有可能有林氏祠堂。
但上我以上指的各个地方的林氏祠堂都有可能不是同一辈分的。
林氏家族来源在哪里?
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左传》中宗周有虢公林父,卫国有孙林父,晋国有荀林父。鲁国有季氏家臣林雍,林楚,林不狃。孔子有弟子林放。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福建仍为林姓第一大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三省,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林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东部和沿海地区,林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以上 你可以回福建省去找家族源头
请解释我家林氏祠堂对联贤称东鲁,郡派西河
“贤称东鲁”大概是说老祖宗是贤人辈,在鲁国的东部被人称道赞扬,“郡派西河”,古代的西河郡是个名郡,大概说老祖宗就是从那里过来的,总的就是表扬林氏老祖宗的意思
林姓以成勋二字开头的公祠对联
根据公祠对联的基本要求,原创如下:
成伟业,立家风,厚德泽被后世;
勋功伟,建宏祠,福源延及子孙。
林氏宗祠
林姓人口数量
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请问姓林的祖先是谁?姓林的人哪个省最多?
林姓祖先是商朝的比干,在河南好像是新乡有比干庙,好像是林姓的宗祠。
那个省多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好像是在两广福建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