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当孩子在厕所里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最向往别的孩子“他乡的童年”

当我们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当我们迎着笑脸把他们接回家,我们如何知道他们一天当中都经历了什么?

是欢快美好的一天,还是痛苦悲伤的一天呢?

01

10月9日,渭南大荔县的京师童迪幼儿园有家长反映:孩子说吃饭要吃快,吃得慢就会被老师要求去厕所吃。和其他家长一问,发现真有这事,有的孩子甚至一整天都在厕所吃饭。

其中有个孩子因为一直嗓子痛去医院看了,大夫说可能是吃饭太快,被烫伤了。

家长们一起找到幼儿园,幼儿园的监控刚好坏了。后来幼儿园的监控修好之后,他们看到,确实在吃饭的时候,有孩子陆续走进厕所去。

虽然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都被带走接受调查,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无法磨灭。

你能想象,孩子怀着恐惧的心情,大口大口地吞咽勺子里的饭菜,根本不敢去感受它们是冷是热。光是想想,就让人心痛。

每次幼儿园出现负面的新闻,身为一位母亲,我都觉得非常心痛。心痛我们孩子在园的生存环境,心痛孩子的老师总是自以为是地对待他们。

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从前和我们叫嚣过,我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我没办法做得太好,不要对我要求太高。可是,如果你选择了这一行,请对孩子们负责,如果你不爱,请离开。

为什么我们那么羡慕别人的他乡的童年”,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缺少爱与自由。老师用无数个条条框框,把他们变成生产线上的统一产品。而象征着奖励和惩罚的物件,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可以不顾身体健康,只为夺得老师的两张小贴纸,也会为不能去参与游戏,心里不痛快。


02

我女儿上小班的时候,有几天的时间,临出门就开始哭。问她到底怎么了,她一开始说幼儿园的饭太难吃了。仔细问了以后,原来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她吃饭有点慢,而老师会把吃饭最慢的小朋友留下来,不许他们玩游戏。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我问了老师是不是吃饭最慢的五个小朋友不能去玩,她肯定地回答了我。

对此我不是很赞同。

我和老师深入沟通以后,老师同意每次盛饭给她少盛一点,后来她没有因为吃饭慢而不肯上学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不自觉地恶心干呕。不论是吃饭的时候,还是玩耍的时候,或者走路的时候,她都干呕得好像下一秒就要吐出来似的。去医院无数次,做了很多检查,医生说孩子没什么问题,大概就是消化不良。

我们和孩子说,你吃慢一点。她会回答,不行的,吃了第一名才有小贴纸。

被贴纸控制的孩子,不是真正内心自由的孩子。贴纸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他们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做的事情,而是被贴纸吓的。

昨天上学之前,女儿忽然说不想去幼儿园了。我问为什么呢?女儿说,老师要求上床以后在十个数之内躺下,而她今天穿了半身裙,还要脱裤子袜子,一定会被扣掉小贴纸的。最后我想了个办法,把半身裙换下,直接穿着长裤去上学。

孩子就好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被老师随口而出的言语控制着,而决定他们行为的线,就是那些奖惩措施。

遇到可以沟通的老师,一些小的事情可以积极地得到解决。而如果遇到比较强势不肯妥协的老师,家长却只能一肚子郁闷。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再温和的家长都会变得强势起来。


03

看了纪录片《零零后》,除了片中两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我有所启发之外,我尤其感动于幼儿园大李老师的耐心与爱的付出。

一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可以做到,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做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更多地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成长许多。他们可以真正地去探索世界,逐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一次户外活动中,柔柔和康嘉程发生冲突。康嘉程在布置一个陷阱,说柔柔一直拿湿沙子,一直拿,他越来越愤怒,接着推搡了柔柔几下。柔柔伤心地哭了。大李老师没有干涉,她耐心地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当柔柔平静下来,开始继续想办法,康嘉程已经放弃准备离开了。大李老师对康嘉程说:你是没有信心了吗?你对于柔柔的哭负有责任吗?柔柔没有放弃,她依然在布置这个陷阱。

这个时候,大李老师开始对孩子们的正面引导。

现在许多人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市面上教会父母如何做好父母的书,如此的多。而教会老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的,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

当所有人把目光都聚集到家庭教育的时候,学校教育就不重要了吗?而孩子上学的基本环境如果都不能保持爱心与纯粹,单单在家有爱与自由,又能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是让孩子过早地去适应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吗?


04

最近,又有一部纪录片走入我们的视线——《他乡的童年》。

把视角聚焦在其他国家的孩子,是如何度过他们的童年的。在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一集把我们带到了日本。

让我最感动的是他们的老师,精神面貌都特别好,和孩子说话永远激情昂扬,永远用微笑面对孩子。而孩子吃饭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带饭,也可以选择吃学校的饭菜,同时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小朋友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操场上奔跑,有的幼儿园还可以玩水。这一切都是从孩子的天性出发,设计适合孩子教学流程,有一套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而我们的这里,户外活动少得可怜,全市的学生都吃一样的东西,让人不可理解。

有些人会觉得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而国情可能不同,但是对待学前教育的心,应该是一样的。与其给自己找太多借口,让自己有理由做得很差,不如多多学习别人值得借鉴的地方,让我们的孩子同样感受到温暖。

在以色列,他们做节目的莫迪因市。市长听说他们在拍摄教育话题,也赶过来介绍。当周轶君问到:你们在教育上的支出比重占多少?市长说:51%。

更新基础设施除外,剩下的所有预算,他会先投在教育系统上,之后是福利,文化,体育。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居民和孩子在所有层面上领先。


而在芬兰,我们看到了温暖与光芒,感受到真正的平等与尊重,这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知道大环境很难改变,但是只要每个老师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有更多的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的孩子也会有一个更好的童年,让我们不只是羡慕别的孩子他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