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二年级的过度,孩子心智发展速度不断加速,许多孩子不再满足于动画片、小游戏,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这个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开始影响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开始出现分化现象。
1
学习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校环境几乎贯穿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十多年。在学校里,孩子通过老师的传授学习知识,通过和同学的互动学习人际交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老师的责任不至于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还包括对孩子的思想引导以及教会其如何做人,可以说,一个号的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好的老师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影响、教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他还有一双宽容、善于发现的眼睛,他能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与天赋,自觉的促进孩子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学校环境中除了老师之外,同学之间的交往模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学校学生之间讲究攀比,想和之间讨论的不是学习,更多的是物质攀比的话题,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这种环境的产生和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也有很大关系。父母一旦发现学习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最好立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同时要引导好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的学校越来越重视家校配合,这点在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学校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是孩子成长成功的关键。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即要懂得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还要注意对学校中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进行纠正,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改变学校环境中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影响。
2
目前,网络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儿童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拓展出当今儿童教育的空间。
孩子们碰到语文课中要求查找的有关资料,就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找,从上网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电脑知识。他们对学习会更加喜爱,对学习更加有了信心。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他们的学习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和一关又一关的游戏相结合,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就会了知识,学习变得轻松了。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和极速发展为少年儿童的学习、交流,思维拓展、创新、娱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是,网络也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一些青少年儿童已出现明显的网络病症,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有不少电脑爱好者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网上娱乐综合症"。当孩子迷上网上娱乐时,就会网上成瘾,其后患无穷。一些大肆渲染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动的网站,已毒害了一批青少年儿童,几乎让众人"谈网色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为学校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
面对网络儿童,做父母的应该积极应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督促和引导:
①尽量不要让孩子到网吧去上网。
②把电脑从孩子的卧室搬到客厅,不让他有闭门沉迷的条件。
③限定了上网时间:每周末在完成作业后可以上网,但每次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④尽量陪孩子一起"冲浪",这样既能起到监督作用,还能对网上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解惑;如没时间陪孩子上网,我们就通过"历史"按钮检查他浏览过的网页,发现不良倾向及时"亡羊补牢"。找出几个较好的青少年网站和电子报纸,收入"收藏夹",作为孩子固定浏览的站点。
⑤从网上下载防"黄"软件,凡是不健康的网站一律不让孩子进入。另外,教育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⑥加强孩子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给予他最真诚的答案,不再说教。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上网已经成了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项技能始终伴随着孩子们,电脑网络越来越强地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对于孩子们来说,网络不应是洪水猛兽,也不应该成为与家长之间的隔膜,在他们童年生活里,网络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教室,是获取课堂外知识的另一个学校。
有了社会、家庭、教师密切关注,相互配合,网络会成为家长与孩子们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成为孩子们学习好的工具书,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宝库,成为孩子们寻求欢乐的殿堂。
3
电子产品也影响着孩子地成长。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在对外了解社会的途径非常便捷,即使坐在家中,用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情况。
但是网络媒体对于社会上的报道,负面的事件偏多,我们的孩子了解社会和接触社会,除了通过学校和我们居住的环境之外,更多的可能通过网络,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有智慧来引导和协助孩子。
据研究,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网络行为有很大影响,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喜欢网络游戏;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和耗时都更多;受父母关爱越多的孩子,越喜欢玩有正向功能的网络游戏且不易沉迷;四成学生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
沉迷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对学校任何活动不感兴趣,就是体育课也不想活动,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
严重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还会受到很大影响,继而出现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性格分裂症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专家对年轻的家长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2、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3、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一个负责的家长,绝对不会成天端着手机而已,那样你错过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童年。
4、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5、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6、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7、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现在的孩子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能够非常智慧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不良社会环境的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
建议家长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阅读的氛围,陪孩子一起阅读,这样孩子从小逐渐建立就能建立起起正知正念,那么他以后在社会中就会自我判断,同时具有决断力,社会上不良的环境就很难影响到他,反而他可能会去影响和改变这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