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给孩子贴标签”,父母们都能拿出一大堆文章反驳:
给孩子贴标签”后果如何?标签实验告诉你,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想撕下来,可能是一辈子摆脱不了的魔咒”
确实,像你真蠢”、你是笨蛋”这类贴标签对孩子危害真的大,甚至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所有对孩子的贴标签”行为。
美国医学博士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提到了一种贴标签方式:了解孩子的气质,把孩子行为与潜在气质关联起来,用气质语言定义孩子的棘手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用气质来阐释孩子的某些棘手行为。这种贴标签”方式会帮助孩子与父母相互了解,从而让父母更客观对待孩子。
斯坦利•图雷克是美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美国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成员。他在纽约贝斯以色列医院开展的棘手儿童计划”,使他接触到成千上万的棘手儿童及其家长,也为指导父母养育棘手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有《棘手孩子》《正常孩子也有问题》等畅销书。
在《棘手孩子》里,斯坦利•图雷克告诉父母们,先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然后用气质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身上的负面行为通过标签化”管理,变得正面积极。
下面我们先来重新定义给孩子贴标签”。
这里所说的贴标签”不带负面情绪,是指把孩子的行为与气质关联起来,用气质语言阐释孩子的棘手行为。
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说:标签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辨别行为的气质基础,并且不仅与孩子分享其中的信息,同时也使用它来修正自己的态度。”
比如高度活跃的孩子,大喊大闹不停歇时,父母不要厌烦地说:你真吵,我快疯了。”而是要充满同情的说:你兴奋过度了,现在需要冷静下来。”
父母不要指责孩子的行为,而要透过孩子的行为,指出行为背后关联的气质。
要准确关联孩子的行为与气质,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气质。
气质是指孩子与生俱来的特征,是他们天生自然的行为风格。比如大部分孩子得不到想要的玩具都会哭,但有的孩子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不再哭闹,有的孩子却会坚持哭闹,这就关系到气质。
坚持哭闹的孩子在气质特征里的坚持度比较高,所以想要某样东西时会表现得比较固执。
斯坦利•图雷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在《棘手孩子》里整合了关于气质的特征与描述,指出气质主要包括10个特征:活跃水平、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度、反应强度、规律性、坚持、反应阈、初始反应、适应性、主导情绪。
10大气质特征
气质的每一类别都有其范围,范围内一端的行为容易对付——而另一端则极难对付。拿坚持度来说,通常情况下,坚持度越高的孩子,父母越难对付。
当然气质没有绝对好坏,关键在父母的管理引导。
重新定义贴标签”行为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合理贴标签”,并加以管理。
二、合理给孩子贴标签”1、评估情况,列出相关行为”清单
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说:父母首先要完全熟悉你的孩子的行为、气质,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中二者的关联。”
了解气质的相关情况后,父母挑选安静的时间,夫妻双方共同讨论,并准备笔记本,尝试记录《棘手孩子》里的调差问卷的答案,完成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评估。
这一过程中,双方不要指责批评,秉承友好讨论原则,并且在留意孩子行为同时留意自己的反应。
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给出一张表,列出了问题行为的主要类型,以及家长们相应的描述,父母们可以参考列出孩子的行为概括表。
在行为概括表的基础上,父母进一步精简内容,列出相关行为”清单。
相关行为清单(例子)
相关行为指的是父母真正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对于高度活跃的孩子,可能安静坐下来吃饭很难,因而安静坐在饭桌吃饭”这个行为,父母可以放任他,不用列在相关行为”清单上。
父母双方单独列出清单后,再对比讨论,删除不必要的,最后保留真正的相关行为清单”。
2、建立孩子的气质档案
父母询问自己关于孩子在各个领域的气质问题,然后写下孩子的气质档案。
比如,他是不是过度活跃?他是不是很固执?他是不是害怕陌生环境?要客观评估孩子,不要夸大。
气质档案
合理的气质档案是给孩子合理贴标签”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慎重对待。
当父母能透过行为发现暗藏的气质问题时,就能更好通过贴标签”,管理孩子的某些棘手行为。
3、标签化:了解你们的孩子
给孩子贴标签前,父母要先思考对应孩子的气质,然后再把拗口的气质问题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如你不能对低反应阈的孩子说:我知道你有低反应阈,所以对某些东西很敏感。”而是说:你对衣服的标牌很敏感。”
给孩子贴的标签要尽量简单、具体、友好,不要掺杂负面情绪。
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给出了一些建议的标签,父母可参考使用,也可使用自己的标签,只要设置的标签简单友好即可。
气质标签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态度要中立。不要情绪化或本能反应,也不要把问题私人化,切记关注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的动机和情绪。
只有将孩子的行为与气质真正关联起来,父母才不会习惯失控,而是对孩子充满同情,并理解孩子他只是无法控制自己,不是故意作对。”
这一步最重要,父母要经常练习,才能更好把孩子的棘手行为和气质关联起来。
父母通过反复练习,给孩子的棘手行为贴上合理标签”后,就要进行管理。
三、管理标签”1、父母针对性管理
每个孩子的气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棘手行为也不同,因而父母要针对性管理。
比如高度活跃、容易分心的孩子,很容易玩过头,忘记写作业,或者做其他重要的事。
对此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变得焦虑、无法专注的症状,比如坐立不安、东张西望。观察到这些后,父母要告诉孩子:我留意到你越来越焦虑”,然后让孩子释放下多余的精力,比如帮忙做点小家务。
父母如果能观察到孩子的兴奋规律”,就可实行有计划的暂停,比如孩子只能在椅子上坐十分钟,那就允许他十分钟站起来活动下。
通过管理,父母可以把更多习惯引入到孩子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会表现得更好。
还有些孩子对声音、光线、味道以及衣服质地比较敏感,其实这类行为大多与低反应阈有关。
但不了解的父母,通常会觉得孩子难伺候,甚至会认为孩子故意挑刺。
对这类孩子,贴标签”尤为重要。父母需要意识到孩子并非挑刺而是真烦恼,不要挑战孩子的反应阈,而是用标签认识孩子的反应阈:
我知道你不喜欢太吵闹”
我知道你不喜欢黏糊糊的东西”
我知道你怕热”
女儿落落就是低反应阈,她讨厌黏糊糊的东西黏在手上,了解这点前,我总责备她挑三拣四,了解后,我试着告诉她我知道你不喜欢手上黏糊糊”,并且在吃黏糊糊东西时,尽量帮她拿着,或者尽快帮她清洗。
低反应阈的孩子还表现在抵触陌生环境和事物,对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马上适应,试试逐步引入新事物”的技巧,给他足够时间,让他慢慢适应新事物。
比如孩子抗拒穿新衣服,就不要立刻让孩子穿,买回来放在衣柜几天,然后再拿出来,建议孩子试试,如果孩子依然不愿意,那就再等几天,直到孩子愿意尝试。
还有其他气质问题带来的棘手行为,父母们可以参考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的管理棘手特征图表,一一对应管理。
2、孩子自我管理
从四岁开始,孩子就可通过父母教育了解自己的气质,并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气质的表达,而非身体有病”。
比如,你可以帮孩子看到,他是好奇心强的孩子,但好奇心太强会变得过度兴奋,打扰别人。
其他气质特征如坚持、低反应阈、不规律、害羞等,父母都可以对孩子简单解释。
当孩子理解了身上贴的标签”后,他可以更好支配自己,满足掌控欲。
父母可教给孩子一些自控方法。比如教孩子区别出自己变得过于焦虑的情况,给自己贴标签,然后请求家长和老师给自己休息缓冲时间。
也可以用玩偶表演的方式,父母给孩子准备一个玩偶,让他教玩偶适应新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害羞、适应性差的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
当父母把孩子的行为与气质关联在一起时,孩子的行为马上变得清晰明了。
斯坦利•图雷克在《棘手孩子》里说:负面关注强化了负面行为——负面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负面关注。”
我们通常认为贴标签”对孩子危害大,那是因为贴的标签”是负面,而斯坦利•图雷克的贴标签”技巧,可以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逐步改善孩子的负面行为。
因而,给孩子贴标签”不一定危害大,只要你贴的标签”合理并且不违背孩子气质,孩子身上的负面行为,也会变得正面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