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阶段,应该是慈母严父更利于宝宝成长
孩子的培养应该是全面发展。首先要采用平和的沟通方式,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在一些问题上有明确的态度,让孩子从小有原则意识。这样就需要家长扮演不同的角色,女士性格温柔,更细致耐心,适合亲近小朋友所以说慈母更好。母亲温柔的沟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也培养宝宝对世界友好的认知,长大后也能够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无论慈父严母还是慈母严父都存在着把父母脸谱化标签化的倾向。
实际上,每一个妈妈每一个爸爸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是活生生的人,没必要被框定在严格或者慈爱的模式里,他们可以在需要慈爱的时候慈爱,需要严格的时候严格。
那么,爸爸或者妈妈的慈与严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些底线是不能打破的,比如,关系孩子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事,过马路随便跑、不和父母打招呼随便跟别人走、触摸危险电路等等,这些情况,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要拿出严格的一面,让孩子心里明白,这些事儿必须听父母的,不能随意尝试。这也是在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
其次,抛开这些跟底线相关的情况,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是爱在教育之前。记得尹建莉老师说过,冲突里没有教育,当你为了一件事儿怒气冲天的跟孩子起冲突,总是想着教育孩子听你的,实际上,可能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记住的主要是你的情绪,以及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父母日常总是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多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多多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愿意跟你沟通,一起交流,寻找对策,你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爱也会被他学习到,帮助他更好地与外边的世界和平相处。
如果父母日常总是对孩子非常严苛,充满控制,希望孩子按照你所要求的来实现,而不在乎孩子的真实感受,那么很可能遭遇孩子的抵制,小的时候表现出来是叛逆,大了可能会拒绝与你沟通。
父母应该在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不断成长自我,根据孩子的反馈和自己的感受来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寻找更适合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所以,不要把自己框在慈爱或者严格的框子里,也不要把孩子放进乖巧听话的框子里,自己做真实的父母,让孩子做真实的孩子,一起把亲子关系变得融洽才是最重要的。
不论爸爸还是妈妈。
###我们中国人一直说慈母严父”,可是在当今社会看来,严母慈父”更符合当下的生活节奏。如果父亲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孩子会在学校表现得更好,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更和谐。相比之下,一个在感情上远离孩子的,总是严厉、苛刻,并忽略孩子的情绪,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很差,更容易和伙伴打架,健康状况也很差。
在此,我们强调父亲角色产生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参与对孩子的情商毫无作用。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很极端的,可以很积极,也可以很负面,一个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的父亲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益处,一个冷漠、残忍的父亲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当孩子生气或伤心时,父母亲要知道,这是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刻。认同孩子的难过情绪,允许他体会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陪在他身边,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尊重他的感受,并积极的引导孩子从悲伤中慢慢地走出来。父母在情绪上给予孩子指导时,孩子的复原能力和适应性也会提高。在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孩子同样会伤心、愤怒或害怕,但他们懂得安慰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回归原有的生活,情商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大环境之下,孩子的成长和太多的因素息息相关了。但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也让这个话题显得格外重要。严父慈母或者是慈母严父的教育环境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就谈谈我的看法吧:
1、严父慈母
男孩:父亲严厉给男孩子树立了男性威严的形象,男孩子长大以后大多都具有阳刚之气。而母亲的温柔,也能让孩子以后更加的爱护女性。当然这是建立在父母关系融洽的基础之上,否则,父亲在家独挡一面,可能会让男孩子养成胆小敏感的性格。
女孩:长期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成长的女孩,容易变得自卑,不自信。因为长期不被异性欣赏的环境,会使孩子长大以后也惧怕男性,在男生面前也不敢做自己。
2、严母慈父
男孩:母亲在家里很强势的话,男孩子会形成男人就是要听女人话”的观念,这种环境长大的男孩容易变的优柔寡断,自己往往很难下决定。
女孩:母亲的严格要求对女孩的成长很有帮助,一般都具有独立、自信的特点,在男生面前也能勇敢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觉得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父母相爱,关系融洽,充满欢乐的家庭氛围。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信阳光,更容易形成健康快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