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椿萱
问过很多父母,最受不了孩子哪一点?大家的回答基本都一致——最受不了孩子哭,一哭就烦。
今天在上班等公交的时候,看到了一位着急送女儿上学的妈妈,她一手提着女儿的书包,一手拽着女儿的袖子,拼命地追赶一辆将要开走的公交。小女孩儿应该是刚被妈妈批评过,一直在默默地流泪。
但是女儿实在是跑得太慢了,索性妈妈就松了手,自己先跑到了公交旁边,挡着门对女儿大吼:你赶紧的!你怎么跑的那么慢,你怎么什么都干不好?”,哭什么哭?磨磨唧唧的你还有脸哭?”
一直到上车,那位妈妈还在一直抱怨女儿没用”、丧气脸”、小女孩儿最后也是哭着走的。我不知道这位妈妈是不是一时没控制好情绪,但是她的气话一定会在女儿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而且也并不能够解决。
与其在孩子哭的时候去训斥,倒不如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讲道理。

其实大家都知道,哭泣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孩子在表达能力不完整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另外,哭”也是一种吸引家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会有孩子通过哭来让家长妥协,达到自己的某些要求。
只是孩子在婴儿时期不舒服的时候只会哭”,所以导致家长一听到孩子哭会本能的焦虑、紧张、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再加上一天忙碌的工作,难免会控制不好情绪,对孩子发火,为了让孩子停止负面情绪的宣泄,不惜使用指责恐吓等方式。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就被教育不能哭”,哭没出息”,但是事实是,情绪是不受控制的,像犯困、疲惫一样,都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家长阻止孩子宣泄,其实是一种逃避,两个人并不能因此而得到快乐,反而过激的语言会伤害到两个人,我们小心翼翼地去伪装自己的情绪,实际上是亲手在亲子关系中埋下了一个隐患。
所以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妨不要打断他,当然也不是说冷漠的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哭,你可以尝试轻轻抱住孩子,接受他的负面情绪,等他宣泄之后再进行道理的补充。

1. 接纳坏情绪
我们不能只是接受美好的心情,而试图逃避负面情绪。
家庭是孩子最放松最信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更何况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有很多崩溃,也有很多哭泣的夜晚,也有很多绷不住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
我们要尝试接受一切正常产生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压抑,自我消化,因为在家庭中都不能得到情绪释放的孩子,在外面会越来越胆怯,不敢做自己。

2. 控制自己的不理智
冲动永远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很多家长在吵完孩子之后,往往会懊悔自己的行为,可是当下一次问题来临的时候,很可能还是控制不住。
所以说,父母的脾气才是教育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如果感到自己接近爆发点”的时候,不妨先停止,并且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冷静一下,但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这件事情本身让妈妈的情绪有些失控”,一方面是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孩子冷静的空间。

3. 引导孩子
等孩子自己稍微冷静之后,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并表示理解,同时也告诉孩子自己因为他的难过而多么难过。然后共同讨论解决事情的办法,同时教给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表达情绪。
当孩子感觉被理解,自然而然会愿意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心事。
学会接受,引导,不要让孩子认为爱哭”是一种缺陷而讨厌自己,也不要把家长自身的负面情绪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要让孩子获得面对悲伤的勇气!
---END---
我是椿萱,帮你解决家庭教育难题,让家庭教育变得简单,点击关注”,有难题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