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d调唢呐专用伴奏 求一个唢呐曲子的名字和伴奏

唢呐伴奏怎么变调

专业音频升降调,裁剪合成,截频加频,加速减速,伴奏音乐,任何格式转换mp3高品质320k,音频降噪,等等。

d调唢呐专用伴奏

一只d调唢呐的价位

看你想干什么吧,要是玩一玩的话就买吴氏的老红木唢呐,不愿意裂,音色也可以!大概在1100左右吧!千万别买新红木的,音准一般,听起来燥,用于打人不错,因为裂的几率小!要是专业的话,就买紫檀的,紫檀分大叶檀和小叶檀,小叶檀的好!但是刚学还是推荐老红木的

d调唢呐专用伴奏

求一个唢呐曲子的名字和伴奏

原著: 且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且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dī liū)五斤鳎目。提了着五斤鳎目喇嘛要拿五斤鳎目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五斤鳎目的喇嘛的五斤鳎目。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五斤鳎目的喇嘛一喇叭;还是提着五斤鳎目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目。喇嘛回家炖鳎目。 还有最后一句: 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 最后一句在小品中没有出现。 改编后的绕口令: 从南边来了个啊吧啊吧,背着个伸缩喇叭;从北边来了个高高大大的喇嘛,手里拿着五斤比目鱼的啦。拿着五斤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要拿五斤比目鱼的啦换背着伸缩喇叭的啊吧啊吧的伸缩喇叭;背着伸缩喇叭的啊吧啊吧不愿拿伸缩喇叭换拿着五斤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的五斤比目鱼的啦。不知是背着伸缩喇叭的啊吧啊吧打了拿着五斤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一伸缩喇叭;还是拿着五斤比目鱼的高高大大的喇嘛打了背着伸缩喇筏弗摧煌诋号搓铜掸扩叭的啊吧啊吧一比目鱼的啦。高高大大的喇嘛回家煮比目鱼的啦。

d调唢呐专用伴奏

谁有唢呐曲子黄土请歌的伴奏

1. 沉默的瞬间 (张栋梁) 2. 我叫小沈阳 (小沈阳) 3. 天使不寂寞 (解小东) 4. 分生 (张惠妹) 5. 在KTV说爱你 (言承旭) 6. 蜀绣 (李宇春) 7. 最炫民族风 (凤凰传奇) 8. 女人的情歌 (李慧珍) 9. 把心拉近 (吴克群) 10. 烟花翩翩 (胡杨林) 11. 寂寞先生 (曹格) 12. 为我们披上嫁衣 (巫启贤) 13. 幸福的糖 (许慧欣) 14. 南国的孩子 (张悬) 15. 来不及 (萧贺硕) 16. 残缺的歌 (王啸坤) 17. 放肆 (五月天) 18. 城市 (张悬) 19. 爱极限 (许慧欣) 20. 心的旅程 (谭晶) 21. 融雪之前 (苏打绿) 22. 你们的爱 (周笔畅) 23. be with you (潘玮柏) 24. 相信未来 (巫启贤) 25. 双人舞 (潘玮柏) 26. 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 (戴佩妮) 27. 那么爱的人 (黄征) 28. 在我们有生之年的日子 (黄维德) 29. 我是谁的谁 (黄征) 30. be with you (潘玮柏/akon) 31. 搜神记 (容祖儿) 32. 狠狠哭 (郭采洁) 33. 终于明白 (动力火车) 34. 可歌可泣 (容祖儿) 35. 乱 (香香) 36. 又圆了的月亮 (郭采洁) 37. 阳光下的花儿 (金海心) 38. 日光 (苏打绿) 39. 启程 (水木年华) 40. 勇敢 (BY2) 41. 因为爱你 (魏佳庆) 42. 气管炎 (任贤齐) 43. 明知你的他没有 (蔡卓妍) 44. 恋千年 (蓝雨) 45. 熊猫人 (周杰伦) 46. 我知道 (BY2) 47. 清新 (许慧欣) 48. 副歌第一句 (任贤齐) 49. 盲目 (魏佳庆) 50. 二缺一 (蔡卓妍)

兵哥哥唢呐吹用什么调的唢呐?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1、、长短分类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2、基本构造
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1、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2、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
3、抬花轿
音乐是我国民间的曲剧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
4、六字开门
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

用笙伴奏唢呐的地区基本上在河北、河南、安徽、陕西一带(其它地区用的唢呐一般不用笙伴奏)。这一带的唢呐基本上是中音唢呐和中低音唢呐。中音唢呐是降E调、D调和C调,中低音唢呐是降B调(我说的是唢呐的基本调,也就是从下往上数第三个空视为1(duo音)。河南一带有方笙(14个音)也有圆笙(17音、21音、24音),其它几个地区基本上用的是园笙。笙的基本调是固定的,分C调、D调、降E调为中音笙,F调、G调的笙基本就属调音了。唢呐的基本调是什么调就最好配基本调与唢呐对应的笙。但现在的17音、21音、24音的笙都可以变调了,音越多,变的调就越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唢呐独奏曲的伴奏哪里能下啊?

唢呐论坛,镇淮音乐里面有【百鸟朝凤】的曲谱和伴奏,更多伴奏请关注唢呐论坛镇淮音乐!【czh658】是我代号

唢呐筒音怎么决定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之。
目前对唢呐指法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含著指法的变化运用之内容。
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以下都以第三孔作“do”,筒音作“sao”的D调唢呐为例) 。有习惯用D调筒音作 sao的指法,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re的指法,还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 la和A调筒音作do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於受地方风格的影响和要求,先采用适合自己的指法后定调这也是正常的,这些乐曲往往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从属。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不同了(一般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唢呐 ) ,所以,并非是所有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可换唢呐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基本方法,从音阶自低至高的顺次来看,当然开始先用sao的指法为好,如果用re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do,就必然会出现翻高的吹法, (本来的l 2 3却变成i 2 3)这样一来,显然增加了控制音准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用sao的指法,这种指法既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学要求。另外,有些人把第三孔作do的D调唢呐说成是G调,把E调说成是
A调(也就是把第三孔的do视作sao) ,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我认为,以第三孔作do来确定调子较为合适,目前笛子也乡采用这种指法定调。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是以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呼。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 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如全按作suo就等於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相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般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 ,但有时由於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下把位在 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所以,初学者一般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般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 把位)附著於杆壁,使唢呐保持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以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实际这就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般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如果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如果需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脱离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不但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暂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一般打开第六音孔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当然也可以随同打开,这样可以使手指的活动更灵便,然而奏五声音阶的快速旋律时,为了运指的方便,又可以保留第五孔手指。如第八音孔手指同第四音孔手指一样,要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那第五音孔手指也同样必须打开。另外,筒音指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保留指运用方法。以上是按sao的指法讲保留指,如换了指法;由於音阶音程发生了变化,所以保留指也随之发生变化。如sao的指法,奏fa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la指法奏fa时,第四音孔变成了保留指等。仅通过以上叙述足可以看出,正确地运用保留指,确实有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技巧的充分发挥,音高的准确控制和乐曲的情感表现。为使大家了解唢呐指法及其运用,指法的确定和选择,一般是根据乐曲的音域和风格要求,通常是以乐曲的最低音来确定指法,特殊情况亦可采用低於最低音的音或符合地方风格的要求来确定使用的指法。如《战斗进行曲》,其音域为从小字一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据其调式调性,确定为sao的指法;河北民歌“茉莉花”,最低音是do,本应采用do的指法,为了适应地方风格的要求,可采用sao的指法,当然也要考虑到它的音域。指法的运用与控制半音音准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半开半按的指法 (实际占开少按多)控制半音,往往多用在稍快和快速的乐曲中;而用唇、气配合控制的半音,往往多在稍慢和慢速乐曲中。以上讲的多是变化半音的控制方法,自然半音,一般多用唇、气配合控制(包括低控制和高控制〕,也有通过保留指解决的,也有通过半保留指解决的,如sao的指法奏fa时,mi音孔为保留指,奏si时,也可半开do音孔 (半保留指) 。在升半音(高控制)时,还可采用以唇为主气为辅的控制方法;降半音(低控制)时,又可采用以气为主唇为辅的控制方法。当然,这种控制方法并非一概而论,在伴奏和合奏中,一般指控 (半开半按,全开全按)多见。
由於乐曲的情感、风格和技巧的不同要求,指法在运用中也是不断变化的(这里是指某一个调子中的指法变化) 。如sao指法中的第 六、七、八三个音孔,通过与气的配合控制,都可以分别发出sao的音高,而第八音孔又可以发出la、si、do三个不同的音高;还有用re 的指法,mi、fA、sao三个音都可由第八音孔发出,如果第四五六音孔手指为半保留指时,再加以唇气配合,可以发出一个八度内的几个音,当然这里一般多适用於仿吹慢板中的唱腔。还有一种特殊的泛音控制方法,由一个音孔发出几个高度不同的音,以sao指法为例,“ 5”可发出5512,“6”可发出6623,但一般很少用这种指法,所以也比较难掌握。如“百鸟朝凤”中的“春鸪鸪”的叫声,均由单开第六孔发音全按作re指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几个不同的音孔,可以发出同一个音高,一个音孔又可以发出几个不同高度的音。另外,还有借孔指法,如吹奏河北梆子唱腔时,高音多采用上借孔指法sao 指法,do由do的上一孔re发出,re由re的上一孔mi发音(在奉高音时,略开第八音孔,也属於特殊的借孔指法) 。上借孔指法所发出的音,给人一种轻松明亮之感,而且省力,不过仅适用於慢板唱腔中的摹 仿,而且多用於高音区;下借孔指法发出的音(如re指法,sao由fa 音孔发出) ,有刚劲内在之感适用,於上把位的中音区。奏山东民间 乐曲和地方戏曲时,用re指法,上把位的mi和sa0连用时,可采用高控制方法使,mi音孔发出mi、sa0和sao、mi两个音高,其效果细 腻圆滑;而吹奏si、la、sa0三个吾时,又可同时半开do、si、la三个音孔,采用低控制方法而发音,其效果含蓄诙谐。由於乐曲情绪的变化和内容的需要,上下把位的同度音,也可随之变化(特别是在同乐句重覆时)。如re指法①5656 2321和②5656 2321 ,①中的2321 用上把位,②中的2321就换用了下把位,这种上下把位交替的手法也属於拍法的变化运用。运用这种手法,使音色和效果产生了鲜明的 对比,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指法的变化与高音和超吹高音的音准控制运用也有著特殊的关系 。如sao指法中的“mi、fa、sao三个高音中的mi,有时发音不纯正 此时可以将re音孔作为保留指,或者是用mi的泛音指法保留mi以F的 三个音孔的手指,还可采用将第八音孔略开少许(如同西洋管乐打开 高音键一样)的方法。高音fa、sao不易吐奏发音,可采用尽量少开多 按的指控方法,再加以手指的速开速按以及顿吐的方法给以配合,一 般可以确保这两个音的吐奏果(sao的吐奏难度更大一些,必须有 正确的口形和一定的口角力)。另外,由於用保留指而破坏了旋律的连 贯性、流畅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保留指变为发音孔为半保留指( 开半按)的方法。如la指法奏2346 3432 l -时,其中的fa 音就由原来的mi音孔保留指变为半开fa音孔而发音。
指法在运用中,必须是有目的有根据地变化运用的,否则将会产 生所得其反之效果。特别吹奏现代创编乐曲,以及伴奏、合奏、重奏 乐曲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指法(包括定调指法) , 切不可随便滥用。

D调唢呐1234567怎么吹指法是什么

D调高音唢呐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它的总音域为a(1)-b(3),乐队中的常用音域为a(1)-d(3)。



一般分为上三下四,左手上,右手下,以右手的中指为1,筒音为5,左手的大拇指为高5,二拇指为高6,右手的小拇指为低6,无名指为7,右手的二拇指为2,左手的无名指为3,中指为4,把唢呐的所有孔按住为5。
它的“本调”音高相当于键盘乐器的中央“C”即“1“。它的音阶排列为“1 2 5 4 5 6 7 1 2”,然后,以这个音阶的1234567七个音为“CDEFGAB”七调的调名,就得出了“1=e,1=D、i=E、1:F,1:G、1:A、1=B”各调的音位指法。
知识拓展:

  • 唢呐




  • 中文名
    唢呐
  • 外文名
    suona horn(英)、suona(意)
  • 别    名
    嘀嗒
  • 俗    名
    喇叭
  • 应用学科
    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 起源时间
    公元三世纪
  • 成熟时间
    明代
  • 代表作品
    《一枝花》、《百鸟朝凤》等
  • 代表人物
    任同祥、刘英等
  • 适用领域
    独奏、重奏、伴奏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