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们希望儿童自由自在;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儿童服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导致了很多教育问题的发生。
我们发现,所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与人的个性、性格和智能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其实都源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人会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设置很多难关,这些难关对孩子具有非常大的伤害性。成人在设置这些难关时,总会打着科学和道德的旗号,试图通过操纵孩子的意志来实现自己的意图,这些严重威胁到了孩子的成长发展。因此,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即父母和老师,往往可能成为最伤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

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仅影响到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心态,造成孩子心神错乱、性情异常、情绪不稳定。就这样,问题从成人传给了孩子,孩子长大后成了有问题的成人,然后又把这些延续给了自己的孩子,就这样形成了世世代代的恶性循环。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第一步绝不是针对儿童进行,而应该针对成人教育者进行。
教育者要理清自己的教育观念,抛弃一切偏见,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接下来,教育者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没有阻碍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符合孩子的内在需求,能让孩子逐步获得解放,能帮助他克服一切困难、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个性。以上这些是奠定成人与孩子新道德的基础。一个符合孩子精神生命基本需求的环境,可以让孩子长久隐藏起来的态度自然地表现出来。在过去,因为要与成人抗争,孩子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某些本性,变得压抑。

我们能够看出,孩子的内心有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自然的、富有创造力的,能展示出其正常、美好的一面;一种是因为受到压迫而表现出来的自卑和压抑。这一发现让我们能重新认识和感受孩子的形象,使我们漫长的教育之路上出现了一束光亮,指引着我们走向新教育的康庄大道。
孩子会表现出纯真、勇气和自信,这些都是出自于道德的力量,这也是孩子愿意融入社会的表现。而另一方面,孩子的行为缺失、破坏性、撒谎、害羞、恐惧,以及那些让人不能理解的与人抗争的行为,也在这种环境中一下子消失了。老师要以全新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改变:不再以威严和权力压制孩子,而是带着谦和的态度去帮助孩子。

如果以被压制的孩子为讨论对象,我们就会知道,成人是制造许多教育难题的罪魁祸首;若以自由成长的孩子为讨论对象,那我们就会明白,成人要成为对自己的错误充满自觉、与孩子平等相处的人。在第二种情况下,成人能做到轻松愉悦地与孩子相处,和孩子共享温馨、充满爱的新世界。
孩子希望我们给予他真正有效的帮助,帮助他发展自己。他们是在环境中、通过活动得以成长的,除了活动以外,孩子也需要物质上的接触、学习上的指引。孩子所需要的这些重要的东西,都需要成人提供。
成人一定要给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去做孩子真正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帮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如果成人做不到这一点,孩子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是,假如成人做得太多,也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发展,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孩子的活动必须要借助物质,因而我们要经过科学的验证选择出有价值的教具,将其放在孩子周围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使用。
这样做,会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这种做法不但减少了成人对孩子的干预,也让孩子可以依据自己的发展所需去学习和创造。每一个通过自身的活动而获得自由的孩子,都会根据自己内在的创造力需求获得发展,他们会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所以,个体的发展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能领会出很多对教育有重大帮助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纲领。其中的一项教育纲领是,成人的干预、教具的使用、学习环境的设置,都必须有所限制。
教具提供得太多或是太少,都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教具缺乏会使孩子的学习无法得到满足,而教具过多则可能让孩子无法选择、精力涣散。

有人说,有价值的心智因素是有意识的心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想的人明显忽视了婴幼儿,因为婴幼儿这两项能力都没有发展起来。即使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也已显露出了自己的独特性。如果认为对婴儿只需要进行身体上的照顾,那就忽略了这一点。
成人若放下身段,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就可以清楚地明白,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认识的要丰富得多。曾有研究报告详细指出,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可以与周围环境水乳交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而且他适应环境的能力更甚于肌肉的发展能力。婴儿的内在有一股活跃的精神力量,哪怕他的肌肉、语言能力都没有开始发展,他也需要成人给予精神上的呵护。
所以说,孩子的天性是二元发展的,其中一元是他内在的心理发展,另一元是外在的身体成长。这与其他动物不一样,其他动物从一出生开始,就能靠着本能去做同类动物能做的事情。但人类则需要逐步建构一整套机制,逐步展现其精神,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就是说,人必须要建设自我,拥有自我,最后才能达到控制自我的目的。

孩子是一个持续发展着的个体,他必须要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在行动和精神之间获得平衡的发展。成人的行为常常是经过思考之后才产生的,而孩子则不同,孩子的思考和行为是一致的、同步的,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处。
所以说,妨碍孩子的行动,就是妨碍孩子的思考,就是在孩子人格建构中设置障碍。这样,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脆弱,而内心也会变得不协调,从而影响其行动的发挥。
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来说,了解孩子行动与精神的关系极其重要,这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深思的问题。
很多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疑虑、叛逆,这都是成人教育不当导致的,是成人剥夺了孩子旺盛的精力、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成人总是会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修正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弥补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孩子的这些问题和缺失其实都是成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