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得宠”

美国向来是以推崇独立和冒险精神而出名的,我们印象中的美国孩子也都是很有主见,很独立,他们的妈妈应该不会宠爱孩子。但是,其实在美国的家庭中,特别是在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妈妈往往对孩子宠爱得有点过头。妈妈的这种宠,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另一种方式与孩子互动,孩子可以从妈妈的点点付出中获得爱的回应。这样一直被宠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助于感情和智力的成长,在稍稍长大之后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生长在被妈妈置之不理的环境中,那很有可能将丧失掉对外界沟通的欲望,接受外来刺激的信心也不足。而当孩子从小就成为家庭的中心,被妈妈鼓励和外界沟通时,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见解,所以比那些在家里管教过严的孩子要活泼得多,智力的发育也比较充分,快乐幸福指数也更高。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得宠”

美国是强调独立精神的社会,但是也不妨碍孩子们明显地感受到妈妈的宠爱。妈妈们知道,让孩子得宠”,不是对孩子的溺爱,而是对孩子的滋养。

在美国,女性无论身居任何社会高位,只要是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就是第一职责。不仅传统观念如此,美国法律在对照顾儿童这一方面也有详细的规定,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可以独自在家,所以母亲的责任就更为重大了。美国有不少的职业女性在结婚之后根本扛不住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只好退回家中做起了专职主妇。

妈妈作为家庭中的强大后盾,在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美国的中小学一般中午都会免费提供午餐,但是很多妈妈觉得学校里的饭也许不合孩子的口味,或者食品不够健康,还要额外准备一份午餐送到学校来。

在美国的家庭中,孩子们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家务。如果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房间的,会被视为管教严格的家庭。为了培养孩子们一点点的劳动习惯,妈妈们就用零用钱来”诱惑。

得宠

在美国大多数的城市,凡是住家离学校有1英里以上的中小学生,无论是上学放学都有学校的校车来接送。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中学以前,每天都要由母亲来护卫”。在每天的放学时分,人高马大的美国孩子在学校门口张望着等待妈妈来接他们回家,可以算得上是美国学校最有趣的景象之一了。一般当孩子到了上高中的时候都开始热衷于学习驾驶汽车,这时妈妈无疑要担任教练,负责传授技艺。

美国的学校中有各种兴趣小组。如果学生对某个兴趣小组很热衷,妈妈一般都会介入帮忙,包括向小组提供赞助,帮忙联系活动,等等。不仅如此,美国的妈妈基本上每天都会帮助孩子辅导功课,特别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妈妈总是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分担一部分。

得宠

另外,美国的妈妈也比中国的妈妈更容易用言语和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我爱你!”是她们对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而温暖的怀抱是她们无时无刻传递爱意的渠道。这对于受含蓄的东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妈妈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妈妈没有对孩子说过我爱你”,以为孩子自然会懂妈妈的爱,但是,想让孩子感受到他对你有多重要,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呢?

得宠

其实,孩子很需要妈妈的宠爱,一声宝贝儿”,一句我爱你”,一个含情脉脉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浓郁的安全感……都是妈妈爱的信号,孩子需要从这些信号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感觉到自己是得宠”的,所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在成长中充满能量,他在一生中充满幸福快乐!所以,妈妈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不要疏于对孩子爱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宠”,这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孩子的福气和能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