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止痛最强的穴位 缓解痛经穴位在哪里?

牙痛按什么穴位止痛

按合谷穴吧,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凹陷处,我前段时间也是牙痛,按这个穴位虽然不能完全止痛,但是能减轻牙痛。。合谷经穴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等、都可以。。

止痛最强的穴位

严重痛经有什么穴位速止痛

脐下三寸有一穴,名曰“山路十八弯”。此穴位深,棍状点之,初点许见落红。经痛时日点之可暂忘月时之苦,但非釜薪之法。民间亦有“延年益寿穴”之称,广于房事,男阳施之。所谓取阳补阴之法矣。




盛唐时,民间广为流传打油诗一首。以供初学者寻穴之用,流传至今数百年之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实为医者初门入学之根基,男性化身“纯爷们”所必须:

离地三尺一条河,
一年四季水长流。
不见牛羊来吃水,
只见和尚来洗头。








^_^恭喜发财,把分拿来~~~

止痛最强的穴位

缓解痛经穴位在哪里?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痛经的经历,在经期前后这一段时间,出现腰部、小腹部位的剧烈疼痛,常常使人疼得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手足发凉,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
迅速止痛的按摩方法:
这里只需要用到三个常用的穴位,即合谷穴、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在出现痛经的情况时,可以用右手大拇指迅速按压左手合谷穴,穴位也很好找,左手虎口张开,用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横纹贴在虎口边缘,这时大拇指与虎口边缘垂直,然后大拇指贴着虎口倒向左手腕处,大拇指头达到的点就是合谷穴。按压时,要用大拇指指甲尖端垂直用力,强烈刺激穴位,以感觉到酸、麻感为好,用力按住数5个数,然后放松2个数,接着再按5个数,每个数1秒。共数100个数。这时一般都可以让疼痛得到缓解。然后用拇指肚按揉三阴交和足三里各100个数,要用力,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使用这三个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痛经带来的痛苦,不少用过的朋友都反映这种按摩方法很简便,也很有效。在女性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试用一下,至少可以让朋友们暂时止住疼痛,不至于给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希望能够帮助您。

止痛最强的穴位

镇痛的穴位是哪个?镇咳的穴位是哪个

    镇痛的穴位很多,我给你两个主要的(合谷穴和外关穴),然后再给你一个《咳嗽、咳喘的点穴疗法》。点穴位不仅可以调理气血而且没有然后毒副作用----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一  合谷  “合”指相会,泉出通川为“谷”。谷者两山之间通水之道也,故名合谷。 ­

    位置: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指尖到达之处。 ­

    主治:头面部、口腔、咽喉部疾病、一切痛症、上肢瘫痪、产后下乳。­

    二  外关  由腕而上至此穴犹如“关”口,三焦经的络穴,别走心包经,故名外关。     位置:位于腕背横纹正中直上二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偏头痛、热病、耳聋耳鸣、落枕、腮腺炎、胸胁痛、关节疼痛。

    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严寒季节比较多见,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一种症状表现,医学上认为本症与外感、内伤有关。外感指风寒等外邪浸入人体,肺气上逆则咳嗽,症状为鼻塞流涕;内伤的咳嗽多因久治未愈,肺气不足。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舒筋、活血、理气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  孔最  “孔”通也,“最”极也、第一的意思,故名孔最。     位置:在太渊穴和尺泽穴的连线上再向尺泽穴一横指。     主治:咳嗽、咳喘、咳血、胸痛、肘臂疼痛、不能屈伸。     二  大椎  在第七颈椎下,第七颈椎为椎骨中最高大者,穴在此椎骨之下,故名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咳嗽、咳喘、热病、胸痛、贫血、神经衰弱、癫痫、头项强痛等。     三  肺俞  本穴近肺脏,能通彻肺气,为肺脉经气转输之处,故名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穴旁开1.5寸处。     主治:咳嗽、感冒、热病、荨麻疹、气管炎、肺炎、咳血、盗汗等。     四  尺泽  腕后至肘为一尺,前臂称“尺部”;“泽”指沼泽,低凹处,故名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的中央,大筋的外侧取之。     主治:咳嗽、咳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疼痛、潮热。     五  膻中  本穴为“八会穴”之一,即气会膻中,可以治疗所有的气病,故名膻中。     位置:位于两乳头连线的正中点。     主治:咳嗽、咳喘、胸痛、噎膈、乳少。

痛经按脚上哪个穴位管用

按太冲穴。太冲穴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月经来之前会有腹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按摩太冲穴来止痛,此外太冲穴还可以治疗不少妇科疾病,女性朋友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身体十分有好处。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扩展资料:


引起痛经的原因:
1、饮食习惯不好。白领的工作压力大且过度思虑,再加上生育越来越迟、没时间吃饭、盲目节食减肥、喜爱重口味等,都导致月经失调,或会引起痛经。
2、工作压力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造成女性的神经一直处在一个紧张环境,会使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在经期时出现痛经现象。
3、作息时间不规律。白领工作忙碌,经常生活作息日夜颠倒,劳累过度,这都会导致月经不调,引起痛经。
4、经常受寒。在经期,如果女性受寒,会导致盆腔内的血管收缩,造成卵巢功能紊乱,会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也可能会出现痛经现象。
5、喜欢喝、吸烟。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女性会因月经不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经不调的女性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按摩4穴位治痛经超管用
人民网-常按什么穴位能改善痛经?四个穴位得知道
人民网-为什么痛经?7个原因让你躲不过痛经

牙疼按哪个穴位,在哪里,要马上止疼的

展开全部


你好,牙痛是急性牙髓炎的话,按那个穴位都见得有效果
你只需要到牙科 2分钟之内就不会让你疼了!真的,效果明显!

针灸哪个穴位可以缓解头痛

经络点穴位治疗对头痛有很好的疗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尤为有效,常能立即缓解疼痛。如果头痛持续而又逐步加重者,须到医院查明原因,治疗原发病。一般情况引起的后头痛,比如运动后头痛、上电脑后头痛、人流后头痛、饮酒后头痛等这类问题一般对生活影响不大,因为这类头疼大部分是由于长期头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穴位一用就灵。下面我就把《头痛的点穴疗法》告诉你,你可以针灸;当然也可以再见点按穴位了----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一 风池 “池”指浅的凹陷处,是风邪窝积的地方,故名风池。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痛、近视、感冒、鼻塞、高血压、视力模糊。 二 玉枕 “玉”指肺金;“枕”指枕骨,古人称枕骨为“玉枕骨”,故名玉枕。 位置:位于枕骨粗隆上缘脑户穴旁开1.3寸,后发际直上2.5寸取之。 主治:头痛、鼻塞、目眩。 三 后溪 因该穴位于小指本节后的横纹头处,比前谷高起,故名后溪。 位置:位于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握拳在小鱼际外侧掌纹头处。 主治:手指痉挛、手颤、落枕、头项强痛、颈部扭伤。 四 昆仑 原为山名,“昆仑”指高大的意思,故名昆仑。 位置: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足跟肿痛、头痛、项强、目眩、难产、胞衣不下。 五 太阳 本穴主治阳盛亢奋引起的头痛,故名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之中点向后外开约1寸处之凹陷中。 主治:前头痛、偏正头痛、目疾、三叉神经痛。

按摩可以治颈椎痛的背上穴位叫什么名字?

(一)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二)治法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