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没有文化的妈妈怎样把孩子学习教好?

作为一个9岁女儿的父亲,我的回答或许可作参考。

单纯从教”的字意上讲,没有文化的妈妈想把孩子教好是很难很难的,尤其是没文化的单亲妈妈。

教”的字面意思是教习”、教导”。猫妈妈教习小猫咪爬树、捕鼠、觅食,前提是猫妈妈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生存技能,如果猫妈妈自己都不会,怎么能教出野外生存能力强的小猫呢。

孩子都有观察、模仿的天性,好比小猫观察猫妈妈的一举一动,模仿猫妈妈的攀爬跳跃;没文化的妈妈,看手机的时间肯定元多于看书时间,打理家务的时间肯定多于自学时间,日积月累,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是有多没文化呢?

大字不识?中专水平并且文化课都快忘了?

小学水平——只是识字?

初中水平,高中的孩子辅导不了了?

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

去年我有一次生病住院,当真碰到了一个大字不识的妈妈。三十多岁,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之所以知道她不识字,是因为她儿子给她发过一张给家长的信”——大概是学校老师发给学生让转交给家长的。那张信之后,紧接着是孩子朗读给妈妈听的录音。
答:没有文化的妈妈想把孩子的学习教好很难,因为你本身没有知识储备。对于一些知识点你无法帮助孩子,鉴于这种情况下妈妈们更应该做的是从其它方面上教育孩子。”
你好,感谢题主邀请回答,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没有文化不等于没有能力和才华,不等于没有智慧。没有文化的人不会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正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农村里许许多多的妇女,小时候没读过书,不识字,不会给孩子讲大道理,但在教育子女方面一点也不差。她们会讲故事、谚语,懂得种庄稼的时令,懂得四季变化给孩子做衣服,懂得给家人吃绿色环保食物。她们顺从自然法则,从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中收到启发,得到育人智慧。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对我的教育中,充满着教育智慧。

读书阶段,除了放假或周末,母亲很少让我做家务,更不用说地里活。她情愿自己多辛苦些,也要腾出时间让我学习。于是,我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二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八十年代初中生考师范在村里很稀罕,大家都认为很有出息,很了不起,母亲也为我感到骄傲。

在接到通知书的那个暑假,母亲并没有觉得女儿考上学而忘乎所以。她很清楚,女儿只是学到了书本知识,而自我独立生存能力却不足。于是,就在那个暑假,母亲叫我拆被子,洗被子,缝被子。拆和洗都难不倒我。缝被子可是技巧活。手心带着一个轱辘(相当于顶针),不习惯,也不会用。针扎进被子里,浅了,被子后面露不出来;深了,不小心针尖扎到了手指。母亲手把手教我,右手拿针,针尖不要直直的往下扎,应斜着进去,斜着出来。左右在上面或下面托着被子,双手配合好。

我试着缝几针,针脚走着走着就斜了。母亲说,把针线放在被子上,拉直线,用针画到杠,顺着这道杠,走针就不会斜了。母亲手把手教地教,我不厌其烦地学,一个暑假把一家人的被褥全部拆洗干净,缝至整齐。在师范三年读书过程中,我的被褥、同寝室几个人被褥都是我帮着缝的。当时,颇有自豪感。

那个暑假母亲还教会了我和面,擀面条,做家常菜。

当时,母亲并没讲什么大道理,她只是以实际行动告诉女儿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现在想来,这就是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做法,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所提倡的。

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例子很多。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包顿饺子。母亲盛一碗饺子,让我送给邻居;中秋送斤月饼;过年,给长辈送斤糕点和大馍;平时,杏树桃树结的果子也会送给邻居尝尝鲜。这样,与邻居和睦相处,与人分享的举动感染了我,影响着我。

我小时候,村里有位老人身体不便,要双手拿着小板凳才能动作。于是,母亲带着我经常帮着老人收拾房间,做饭。我自己也常常跑去老人家帮提水、扫地,和老人说话,听老人讲故事。在此,我学会了乐于助人。

母亲具备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一生勤劳,隐忍,宽容,乐观,与人为善。她的优良品德传递给了我,受母亲教育和影响,我也做了一位这样的人。

母亲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方式,是许多家长所具备的,这种教育方式也一直也传承,并教育出千千万万的好孩子!


母亲教育好孩子最关键在于,母亲自己本人必须具备优秀品质和良好品德!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一举一动是子女从小的主要模仿与学习对象。任何人成长都有一个过程,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其实最先影响子女的是母亲对人对事的态度(如是真诚、热情、友善、乐于助人还是虚伪、冷漠、忌恨、恶言恶语等)、方式、情绪、思维等方面。它对子女的影响就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慢慢地沁入子女的心田。 没有文化的母亲最要紧的是要把握好孩子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1-3岁这期间就要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说话意愿。这时期母亲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好满面笑容地面对孩子,经常用自己的方式逗孩子笑,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肯定孩子的行为举足和说话及神态,让他(她)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3-6岁这期间很多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若自己的孩子没条件上幼儿园则自己多教一些韵律优美的儿歌,讲一些英雄故事(若不会讲英雄故事,讲一些受人尊重的长辈事迹也行),讲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懂礼貌、讲道德、懂感恩、知廉耻。要有敬、有畏、有惧、有戒!这时期要特别重视孩子志向、理想方面的教育,要在孩子努力做事取得成绩时(哪怕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要及时预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不断追求进步、成绩的热情与动力,对于孩子做错的事,要耐心解释教育,不能没耐性。如果孩子屡教不改且影响严重必须态度严肃甚至责罚——桑树条子要趁早媷!主动引导孩子一定要养成善良的品质。对孩子的兴趣尽量鼓励,若他兴趣太广,则要善加引导。6-12岁小学时期,教育孩子必须认真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刻苦用功!教育孩子学习是人生头等大事,只有学好知识才可以成为受人尊重与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出息的人,教育孩子必须积极思考、认真听讲,有疑问及时问老师——千万别不好意思,也不能拖。在这期间孩子的有些人生重要品质正在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是非观、价值取向、刚强与懦弱、勇敢与软弱、真诚与虚伪等。这个时期母亲要特别留心,及时发观不好的苗头善加劝诫。13-18岁中学时期,这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呈逐渐减弱趋势,但母亲的爱与关怀永远是孩子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母亲用母亲最美好的人性光辉给子女永不枯渴的前进动力、勇气、决心与坚强信念!因此个人认为没有文化的母亲可以通过塑造孩子心灵来教育好孩子。

###

没有文化的妈妈,思想品德好也是可以教育出优秀孩子的,因为从小有着良好的思想教育,学校老师是文化的领路先峰,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可以进全封闭学校,小饭桌中午,晚上都有作业辅导,思想品德、优秀的孩子学习一定好


没有文化的妈妈要跳出文化看文化,从格局和境界出发,心教、言教、身教、境教,像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一样,像岳飞刺字的岳母那般,何愁教育不好孩子。我邻居没上过学,她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名牌大学研究生,一个本科生。妈妈心中光明,孩子们便有灯塔。

###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灯塔,主要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特别是母亲只要有一颗平和包容的心就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至于知识文化这些有老师和社会。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我只是给他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内容靠他自己。

###

美国有一任联邦大法官曾说过。他并不能给色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只要把东西放在他面前,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这是不是色情。真实的生活中,让人解微积分或者算天体角动量的时候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用的就是那些我们说不出来,但偏偏自然而然就已经知道的东西。心理学家们也用严格的实验证明了,智慧和学历知识储备没有相关性。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管读不读书,看不看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慧自然而然就有了。不知道浮力不知道流体力学都不妨碍我们学会游泳。

文化”这东西被一些人解读的神神叨叨的。让人觉得他是一种很难够着却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其实没有人能说自己真的没文化”。比如你说自己因为没文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感到不安。这本身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你看不惯非常露骨的炫富,你看不惯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我们文化的底层并不是契约精神,也不是基督教。我们的文化底层是儒释道。你可能没有读过论语,但并不妨碍你对那些行为莫名其妙的不舒服,就算说不出哪些经典认为这样做不对。它不需要认认真真的学,但只要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它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我女儿快5岁了,在他出生前那一段时间我非常的焦虑。所以我找来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认知发展,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的书。等读完以后,我发现我是杞人忧天。我开始讨厌我以前看过的所有教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带孩子的博主。因为他们只要认真的读过书他们就会发现孩子远比成人要聪明的多。他们所做的唯一的事不过是贩卖焦虑。举例来说,孩子都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就算不了解本质主义的定义,至少会发现孩子总能很敏锐的找到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但细想一头雾水的东西,不断的追问为什么。他们能够凭直觉绕过大多数成人容易掉进的逻辑陷阱,他们能够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并且实验世界的客观真相及与他们相处的方式。而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家长提供额外的帮组,他们甚至能做到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