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引火归元针灸穴位 引火归元的意思?

针灸穴位定位

取穴办法:
  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臂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
  肩前穴的主治疾病为: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肱二头肌长头腱。 (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散布;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散布。

引火归元针灸穴位

引火归元名词解释

   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即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 

引火归元针灸穴位

引火归元的意思?

中医治疗上有引火归元法,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方法是在滋阴药中加入附子、肉桂之类温阳之品。 引火归元是张景岳提出的。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寓之于里。若真阴不足,则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这是其一;其二,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出现真寒假热现象;这些都可以使用引火归原的方法治疗. 引火归元的中医观点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中真阴包含着命门之火,即所谓的肾阳,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肾阴亏竭,阴不含阳,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病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赤、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生疮等。其实“引火归元”从本质而言,是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经常使用附子,肉桂等药。但是我觉得即便是使用引火归原法,出现第一种情况的时候,会在滋肾阴的药中添加引火归原的药物,而第二张情况,无须说,定用大量回阳救逆之法。 而阴虚火旺,不单单是指肾阴虚。胃阴虚、肺阴虚这些位于上位的脏腑,没有必要使用引火归原法。还是随证治之比较好。 详情:http://baike.baidu.com/view/2837427.htm

引火归元针灸穴位

引火归元的胡椒,那么引气归元的是什么

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寓之于里。 若真阴不足,则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这是其一; 其二,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出现真寒假热现象;这些都可以使用引火归原的方法治疗。 阴虚火旺,不单单是指肾阴虚,胃阴虚,肺阴虚,这些位于上位的脏腑,没有必要使用引火归原法。

外感高热时针灸应该扎哪个穴位?是曲池吗?

泄热的穴位很多,通常仅仅为了降体温的话,可以用十宣,肺经经穴少商,大肠井商阳,以及大椎,也可以用曲池。通常可以结合针刺与放血!

中医上所说的引火归源是什么意思呀??

您说的引火归源应是引火归元,百度早有解释,大体是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中真阴包含着命门之火,即所谓的肾阳,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肾阴亏竭,阴不含阳,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病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赤、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生疮等。   其实“引火归元”从本质而言,是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经常使用附子,肉桂等药。但是我觉得即便是使用引火归原法,出现第一种情况的时候,会在滋肾阴的药中添加引火归原的药物,而第二张情况,无须说,定用大量回阳救逆之法。   而阴虚火旺,不单单是指肾阴虚。胃阴虚、肺阴虚这些位于上位的脏腑,没有必要使用引火归原法。还是随证治之比较好。 中医请查阅http://baike.baidu.com/view/2837427.htm

中医《温热论》中的引火归源中的引,怎么解?重解,引的主观方位

引火归源,又名引火归元,顾名思义,就是引虚浮之火(亦称离源之火),归于本源。是引导、拉回的意思,火,是指临床上的浮阳、浮火、虚火、阴火,也叫龙火;源,亦作元,主要指肾,因肾为阳气之根,阴火之宅,故本法又称“导龙入海”。代表药物是肉桂,附子。

神阙穴位滴白醋有什么好处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时序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自然也要受到自然 .. 冬至阴极一阳生,艾灸神阙正当时,莫负一年好光景,确保来年一身轻。
神阙即肚脐眼,人体任脉上一穴位的名称。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人体元神的门户。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易经八卦中肾属水,“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按压或艾灸神阙等于重启这条通道,从生命的源头激发自身的潜能,其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所谓元神、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的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随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但只要重新激活元神和元气,任何疾病都能很快治愈。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要激发元神、元气,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要穴。
冬至是我国夏历(农历、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重要的节气。它类似于一天当中的子时,此时是阴极一阳生,即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冬天是可以进补的时节,因为冬天的热全在体内可以把一些很不容易消化的东西都消化掉;同时还可以做一些身体方面的辅助措施。比如,可以买艾条来熏神阙穴的周围。神阙穴是连接我们先天后天的一个很根本性的穴位。在冬至阴阳交接的时辰或此前此后的四天里艾熏神阙穴,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艾灸神阙穴好处多多,你可以选择隔姜灸或隔盐灸。冬至前四天加冬至加冬至后四天共九天灸神阙保你来年不得病。冬至阴极一阳生,艾灸神阙正当时,莫负一年好光景,确保来年一身轻。
灸 ”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灸法”是利用温热刺激皮肤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达到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灸法不但对寒性疾病和虚证有很好疗效,同时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素问》有:“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灸法有多种形式,现代常用和平常所指基本是艾条灸。
“节气灸”是艾灸和“时间疗法”相结合,利用节气这个特定的时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选取不同穴位进行灸疗的特殊灸法。“冬至灸”是节气灸的一种,即指在冬至这一节气进行灸治。冬至是我国夏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长,之后白天慢慢变长,此时“阴极一阳生”,从这天开始,阴消阳长,阳气生发。故冬至灸能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天人合一,大大增强艾灸温补之力,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思想的体现。
冬至灸的穴位首选“关元”。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也就是肚脐正下 4 指处。该穴位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为加强补虚养生作用,可配合神阙、足三里、中脘、肺俞等穴位。
具体操作:在冬至(加前后 4 天,共 9 天)每天下午 5-7 点肾经当令之时,艾灸为佳。
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艾灸时艾条烧过的灰烬尽量保留在艾条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温热力微,为文火为补,无灰之火灼热力猛,为武火为泻,冬至关元灸温补养生,应用温火,但要注意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适应虚证、寒证及阴证为主,艾灸养生,阳热、阴虚体质者亦可用之。阳热者艾灸乃从治之意,引火归元;阴虚者取其阴阳相长,《丹溪心法》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但阳热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时间短),阴虚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时间长),取“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意。
艾灸时间:冬至加前后 4 天,共 9 天,今年的时间是从 12 月 18 日开始艾灸,至 26 日结束。
方法 1 、悬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关元穴,间隔 2-3 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 10~15 分钟。 方法 2 、温灸:、温灸器艾灸,将 4 柱木质温灸盒的 4 柱填满或者适量 3 年或者 5 年陈艾绒或者药艾绒,对准神阙穴、关元穴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 1 个时辰。局部可垫白毛巾。
注意事项:
( 1 ) 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 2 ) 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 3 )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 4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或者冷水洗手。
( 5 ) 孕妇禁灸。
冬至艾灸原因分析: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阳气初生时,就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此时艾灸关元穴即是要将这种初生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有极大的裨益。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授告诉记者,冬至保健灸,顾名思义,即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冬至保健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图片
   冬至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今年是 12 月 22 日,即 12.18-12.26 为今年冬至灸时间。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古代养生修炼均非常重视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保健灸正是实现这一目的之中医传统保健方法,是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思想的鲜活体现。
关元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