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驼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曾经有儿童成长研究机构做过一份调查:10岁之前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偷钱行为。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孩子10岁前都有偷钱行为,剩余的40%是家长不知道孩子有偷钱行为,也包括家长明确表示孩子没有偷钱行为。
看到这份数据,不知道各位家长有何感想?孩子偷钱难道是父母教育失败?再不然就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孑然一身为什么孩子有偷盗行为?是不是有一种家门不幸”的感觉?
其实小孩子有偷钱行为,多半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前不久,偶尔听到邻居小美在教育孩子。小美家6岁的女儿非常可爱,见人很会叫叔叔阿姨”,每天一副很幸福的样子,也是周围邻居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
有一天,在偶然间听到小美在教育女儿:你需要钱要跟妈妈说,需要什么也要跟妈妈说,千万不能自己去妈妈的包里拿,这可不是好孩子的行为。
小美的女儿一直很安静,一边点头一边跟妈妈说:我想要零花钱。”小美并没有犹豫,直接从包里拿出10块钱,递给有些害怕的女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到小美因为钱的问题和女儿谈心”。
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1、性格越来越自卑
虽然有些家长总想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想他们太早接触金钱,只要孩子有需求,父母都愿意帮忙实现。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但久而久之,他们看到同学或者其他小伙伴都有零花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对比后自卑的问题,而且这种幼儿时期的自卑,在长大后也容易留下阴影,一辈子都无法治愈。
2、出现偷盗行为
当家长不知道给孩子零花钱时,如果孩子非常需要钱,或者想得到某些物品,他们就容易出现偷盗行为。这不是孩子的天性,是家长的教育失败,因为孩子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钱,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家长需要在孩子形成价值观之前,告诉他们什么是钱,钱是用来干什么的,不然在孩子被别人误导后,就容易出现偷钱行为。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
简单说,孩子的金钱观,从3岁左右就要开始,因为这时的孩子会产生我想要什么”、我想买什么”的想法,家长要正面应对,也要给孩子做正确疏导,鼓励孩子自行支配钱财,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支出中来。
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责任感,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这样他们才不会一味索取,伤害自己的父母甚至是身边所有人。父母应该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一个懂得回报懂得感恩的人。
你家孩子有偷钱行为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我是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账号,我们共同学习育儿知识,也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让宝宝们可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