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喜欢跟家长唱反调,面对这种行为,家长巧用“拆屋效应”

文|萌芽妈咪(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尤其到了青春期,总喜欢跟父母对着干,让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

明明的家长就为孩子操碎了心。明明已经上初中了,可也越来越不受父母控制: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总撩闲,还因为跟同学起冲突打架请了好几次家长。

明明的父母跟明明沟通了好多次,可总是起不到什么作用,明明依旧我行我素,毫不悔改。有时候父母说得狠了,明明反倒更变本加厉,跟父母大唱反调,让父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爱学习”、淘气”、屡教不改”、爱顶嘴”......提起孩子,明明妈的嘴里总会出现这几个词,而被贴上标签的明明与父母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我家的孩子除了玩,别的都学不好。”我的孩子特别懒,做事老是磨磨蹭蹭的,将来可怎么整,愁人!”我家孩子听话,可脑子不行啊,学习怎么也学不明白,也不知道随谁了!”......

相信家长们对这样的话肯定不陌生,甚至也许你也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评价就相当于给孩子贴上了片面的标签,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只把缺点无限放大。

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孩子在性格养成阶段,来自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往往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方向。

微博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非常不自信的女孩,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从来不敢露出自己的脸,出门时总是用帽子和口罩把脸遮起来。

于是某节目组做了个试验,让女孩学习意大利语,每天被各种意大利小哥哥花式夸赞,结果50天后,女孩的容貌发生了惊人的改变,不仅漂亮了很多,而且变得阳光自信。

可见,随便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孩子就会往预设的标签方向发展,成为父母最不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为避免这样的后果,父母不妨试试心理学中的拆屋效应”。

什么是拆屋效应”

1972年,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这样说过: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假如有一个屋子,你嫌太暗,希望在头顶开个天窗,肯定会受到阻拦。但如果你建议直接把屋顶拆掉,他们就会愿意采取折中的办法,同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看似不符合实际的要求来,紧接着又抛出较小的更容易实现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比如,家长想让孩子多练一会琴,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练两个钟头,孩子就有可能嫌累跟家长讨价还价,只练一个小时。

但如果家长先告诉孩子今天必须练半天琴”,然后在孩子觉得不可能完成后,再提出那就练2个小时”,这样一对比,孩子就愿意选择较容易实现的练习两个小时了。

为什么拆屋效应”更有效果?是因为人们在面对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一般会选择采取一定的办法避免事情发生,如果事情避免不了,他也会说服自己调整矛盾,去接受更容易接纳的事情。

家长巧用拆屋效应”,让孩子秒便温顺的小绵羊

家长如果能将拆屋效应”适当用在教育孩子上,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孩子能从所谓不听话的淘气包”变成温顺的小绵羊”。

那么,具体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01根据孩子承受能力,学会把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标拆解成若干个好实现的小目标。

每个人都存在畏难情绪,何况是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下达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就会因为畏难情绪选择放弃,或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因此,父母不如将大目标拆解成若干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更好接受,也容易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比如,孩子在学习英语时,词汇量是必须要过的一关。可是如果直接让孩子在一年内把常用的1600词记住,对孩子来说就太难了,也不切实际。

这时,不妨让孩子每天记住5个新单词,这就简单多了,对孩子来说也不算是过重的负担,轻松就能实现,既达到了目的,又不会破坏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02量身定制针对性计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可全无缺点的孩子是不可能存在的,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完美。想要让孩子改正缺点,父母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循序渐进,让孩子一步步完成。

比如,孩子做事磨蹭、作息不规律、爱玩手机等坏习惯,父母可以先从最容易改正的习惯要求孩子进行整改。

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晚早起,等到孩子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再让孩子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改掉磨蹭的习惯。

最后,再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每天限定时间限定次数。这样做,相比较一下子让孩子从游戏中抽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03适当运用拆屋效应”,避免过犹不及。

拆屋效应”虽然有效,但做为父母也不能经常反复地用,如果让孩子洞悉到了拆屋效应”的规律,就会跟父母讨价还价,那样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选择离家出走的例子。父母找回孩子后,因为对孩子失而复得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绩反倒不会继续责罚。如果孩子觉得这种行为有效,以后势必会不断重复。

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果断制止。

总之,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学会拆屋效应”,撕下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以正确的教育态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因材施教,让孩子在跳得起,够得着”的范围内一步步健康成长。

今日互动:你家孩子喜欢跟你对着干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萌芽妈咪的一点建议,能帮助您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萌芽妈咪】,为家长们解决育儿难题,让萌芽妈咪与您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欢迎家长们点赞,转发及评论!萌芽妈咪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