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倪海厦讲小儿脾胃虚寒 小孩脾胃寒是什么原因?(十三个月)

中医讲的小儿脾虚湿热和脾胃积热有什么区别,用药有什么不同

脾虚湿热是脾脏本虚而至湿热标实,脾胃积热是标本俱实。你提供的症状辩证为脾虚,上火是你的直观看法,应该是脾虚导致水分吸收不足引起的虚火,总之,以健脾为主要治疗方法,茯苓50克,桂枝5克,白术15克,炙甘草3克,红枣5枚,生姜2克。水煎温服!希望可以帮你,谢谢

倪海厦讲小儿脾胃虚寒

倪海厦:如何保养自己

来说说我自己的方法吧。早上起床用温水泡一勺蜂蜜空腹喝,然后吃早饭,早饭别太油腻,吃点粗粮,什么全麦面包,如果觉得不好吃,可以沾果酱,也可以自己买燕麦片和牛奶一起煮了吃。然后接下来的一整天,可以去超市过药店买玫瑰花(玫瑰花有活血解肝郁调气色治疗痛经的功效),泡水喝,每天6颗花蕾+几粒枸杞或者红枣也行,一天喝6杯或以上的水量。因为我下班要6点,一般5点就饿了,觉得让老板看到吃东西不太好,我就泡一杯藕粉吃(藕粉是清火排毒的,而且很滋养)。完后晚上我只喝一杯清水(喝多了会水肿)然后尽量保持11点以前睡觉。合理的睡眠是可以防止眼睛问题,及毛孔粗大等问题的。至于水果,我不太吃的,不过你可以吃猕猴桃,美白的,维C很丰富,水果要上午吃。以上是我在吃方面的经验。至于在外部保养上。你如果是干性肌肤,可以用蜂蜜混合点珍珠粉敷脸,一周2次就够了,保养品我觉得每个人都需求是不一样的,别人介绍的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保湿很重要,脸有水分了,代谢快了,自然就不容易有斑和色素沉淀。美白的产品尽量别用,不安全。持久的美丽还是靠吃出来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写的好累哦。

倪海厦讲小儿脾胃虚寒

小孩脾胃寒是什么原因?(十三个月)

在中医的角度来讲,脾为后天之本。若说先天之根肾是靠父母遗传来判定强弱。那么后天之本脾的强弱则是在孩子出生后来左右的。一般小孩子脾胃寒多是因久虚逐渐生寒邪,而日常生活的不注意都会令孩子脾虚生寒的。

比如在饮食上,喝凉水、给孩子吃撑着了、饥饿、吃水果过多等都会导致脾胃寒的。

这只是在饮食,在起居上如孩子肚子受寒、感冒、过度出汗也都会导致孩子脾胃寒。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

孩子脾胃寒了,就需健脾利胃才可解决。用山药50克、薏米150克、茯苓5克、炙甘草15克熬粥,在上午9:00给孩子服用,可健脾利胃、祛寒升阳。过几天就养过来了。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倪海厦讲小儿脾胃虚寒

小儿经常厌食怎么办?

宝宝有食欲不振症状,可以服用龙牡壮骨颗粒治疗,龙牡壮骨颗粒有补钙促进食欲消化的作用,能治疗宝宝佝偻病(缺钙)、软骨病,对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一般宝宝按说明书治疗量服用,1天3次,一般4周可改善宝宝食欲消化症状。bg.whjm.com

宝宝脾虚型腹泻折腾了二三个月不好咋办

我家宝宝也是,之前也吃过很多药,打针都不止泻。后来也做过按摩,刚开始有效后来也不起作用了。    最后我给宝宝喝了弘泰健脾颗粒配妈咪爱,热水冲健脾颗粒等水温凉了在放妈咪爱。配和艾灸自己在大药房买的5年的陈艾灸条和艾灸盒。把姜切成1厘米的厚度用牙签在上面投几个小孔,把姜片放在肚脐眼上点着艾灸条距离要离肚子3个手指头宽的距离。孩子皮肤嫩离的太近怕烫伤宝宝,灸15分钟左右艾灸条燃烧间要往下放艾灸条。直到孩子肚脐周围微微发红灸出汗效果更佳。

脾虚一年多了;对身体有什么重大影响?谁知道电视上讲的治脾虚的方子?

指导意见:
你好 你这情况要考虑因脾虚的原因导致的。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 、、四 肢逆冷 、小儿多涎等。积极进行中药调理是可以好的。

32个月的宝宝应当怎样食补脾胃衰弱·消化不良

对脾胃不太好的孩子来讲,药吃多了不好,但又是需要渐渐调理的病,所以建议食疗。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当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当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藊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1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方5、8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查、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1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372克,藕粉30克,白糖适当,将砂仁、37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当,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发的便秘。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当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

婴儿的身体情况

有其生长发育不完善,许多脏器功能未臻成熟外。中医理论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就是指肺脾肾三脏的不足,中医所讲的肺脾肾不是单纯指生理解剖上的脏器,它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为什么脾与小儿易感的关系密切呢?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主管小儿的饮食消化吸收,脾虚则出现消瘦厌食,食欲差等症状,导致小儿体质弱,对疾病的免疫力差,很容易生病。另外,脾与肺是中医学上的子母关系,母病及子,子病累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中医就有补脾土生肺金的治疗方法。
    除了以上的内在因素外,本病与家庭社会因素也有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又片面强调给小儿高营养的滋补食品,导致小儿饮食不节,营养过剩,使小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脾胃负担过重,消化吸收的功能失调,不思饮食,营养不良,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稍感风寒或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可引起感冒的发作。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由于脾虚易感儿常表现为一组综合症状,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 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胡萝卜粥: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