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暑假期间儿子带了女朋友回来,这是大喜事啊,我俩口子特别高兴。从听说他们要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折腾了差不多一个月。打扫卫生,布置房子,添置各种各样的新用品,新床单新被套新枕头新枕巾,就连牙刷牙膏和洗脸毛巾都挑了最好的。还有他们回来之后的食谱,第一顿吃啥、第二顿吃啥一直写了几大张,也把各种难找的食材都准备了个七七八八。大红包当然也准备了,我俩口子一人给准备了一个两千块钱的。我们是老企业上退休的,退休工资很低。他们在家总共五天,跟我们生了四天半的气,总之是一言难尽,感觉上儿子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对爸妈贴心又孝顺的孩子了。特别伤心,人心变起来就这么快吗?我们不敢图什么养儿防老,但想要得到一个脸不难看、话不难听”的孩子,就这么难吗?
答:谢谢信任。曾有人向我追问过类似的话题:你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得到一个孝顺的孩子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人父母者,除了岳母那样的非常人”养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所指都是精忠报国”之外,芸芸众生凡尘若我等,对生活与生命最终极的渴望莫过于夫妻和睦、孩子孝顺”。也有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爱孩子、养孩子从来都是光明无私不求回报的,我不敢苟同。也许表面上看来确实如何,但如果将表面上这些虚头巴脑的花哨重重拨开,身为家长对孩子最终极的期望确实是孝顺”——只不过,孝顺”由表及里分为两层:
一是孝顺”的表象层,指向物质资源方面。
生活富裕、收入稳定的家长们自认为不需要的那个孝顺,只是孝顺”的表象层,一般指来自于子女的金钱、物品等物质资源方面的回报。此类父母自认为的不需要,只不过是建立在自己经济收入相对可观,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前提条件下。
二是孝顺”内核层,指向情感资源方面。
自认为不需要子女以孝顺回报的所谓大公无私的父母,是真的不需要子女们的孝顺吗?其实不!只不过此类父母所需要的孝顺”更具有隐蔽性罢了。它指向于除金钱、物品等物质资源供给之外的情感资源”。比如父母过生日,子女哪怕一毛钱不给,但能够回家来看看,陪着父母一起说说家常,为父母者便能够得了无比的满足与幸福;比如过大年,千万里奔波山一程水一程的归来,进门时候两手空空离家时候满车满厢,父母也是乐不可支睡梦里也能笑醒的快乐与足意……如此等等,难道不是为父母者心底最深处、最想求得的回报吗?所以,世间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根本就没有全然无私的爱”这回事。区别无非是,有钱的父母要情感的回馈,没钱的父母要金钱的回馈——没钱的父母就不想要情感的回馈吗?当然想。只不过生存线以下的父母亲人们,他们衡量子女孝顺”或不孝顺”的指标更加简单、更加赤裸罢了。
孝乃德之本”,孝顺是一切好德行的底线与起点,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给予金钱或情感的回馈,他对其他人、对这个社会又会怎么样呢?
是故,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养育出一个以孝顺为底线与起点的、有善念和良心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父母得不到一个孝顺孩子”呢?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些父母到底做错了什么?又该如何做才能养育出一有底线、有良心的孩子?
1、最终得了个不孝顺”的孩子?父母错在惯”过头儿了!最终得了个不孝顺”的孩子,这些父母到底做错了什么?第一错:惯”过头儿了!
梅子娘七十五岁了,腰部受过重伤。
地里麦子拔节儿了,可地里草比麦子旺势多了,刚回老家屁股还没坐稳老娘就心急了。看不过眼啊,怕招人指脊梁骨啊!于是老娘辛辛苦苦整天在麦地里拔草。拔了一整天草,水米未进,又饿又渴又累。刚进家门,在家歇缓着没完没了手机上网聊微信、打游戏的梅子的50岁的大哥说,晚饭吃手擀面”。
梅子娘说,今儿太累了,做手擀面擀不动了,下点压面吃好了(农家必备的极小型手摇压面机,百十来块钱一台的那种,面当然还得要手工和好,再一遍一遍来回捣腾着压好,至少四遍才能切,也很费人费工,很麻烦的)。”
大哥说,才干了那么点点活就喊累,比我差远了嘛!”——大哥这不是凉薄,更不是不孝顺,他就是有口无心,他习惯了。他五十五岁了可他对娘的依赖程度还相当于一个五岁孩子。在他那儿,娘永远是个顶天立地大事小情一肩扛的铁人。他不觉得把一个受过重伤的70多岁老人与一个50多岁的壮年男人比有什么不对。换言之,他是认真地在说话,说真心的话,不是在说气话或者不是为了气谁(这是赤子之心”么?如果是的话,这赤子之心能把人噎死有木有?)
大哥是老娘最在乎、最牵挂、最宠惯的孩子。
而梅子,梅子是被家里最忽略的孩子。这忽略不跟梅子是女孩子有关,是因为老娘那时候确实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口粮全凭老娘镢头铁锹笼担架子车十八般武艺全上的、没明没黑拼死了干才能换回来,娘是全队唯一跟男人挣一样工分的女人。老娘忙忙忙的间隙里但凡有点宠爱都给大哥了,梅子是比她大两岁半的二哥一手带大的,然后十二岁住校,十八岁出去上学之后从此就自力更生没得过家里一毛钱的支援。唯一贯穿并响彻梅子从小到大所有记忆的是老娘那句:别跟你大哥计较,让着他点!”
不是老娘偏心,是老娘习惯了。梅子和二哥一样的待遇,从小到大柴米油盐、行止坐卧、大情小事、事无巨细都得让着大哥。大哥大梅子六岁,大二哥三岁。这让”是从梅子三岁开始的哦——呜呼,一个三岁多点的女孩子吃吃喝喝都得要让着一个十岁的男孩子,想想都是眼泪!但能理解,因为大哥是老娘的第一个孩子,几乎付出了她的全部的孩子,几乎得到了她的全部的孩子。
老娘最在乎、最牵挂、最宠惯的大哥如今五十五岁了还是万事不管,自己个饿了找老娘、没钱了找老娘,自己个的儿子该娶媳妇了要新房子和天价彩礼还是找老娘,尽管这老娘早已经掏空了血肉之躯垂垂老矣。可大哥看不见这苍老与白发,该老娘干的活得像壮小伙儿那样的量,不能落下;该老娘给的钱得像工薪阶层那样确保现金流,不能缺下……怎么办呢?老娘还有两个孩子啊,一个是梅子,一个是梅子二哥,这两个继续让着点大哥啊、包涵着大哥啊。
2、最终得了个不孝顺”的孩子?父母错在管”过头儿了!最终得了个不孝顺”的孩子,这些父母到底做错了什么?第二错:管”过头儿了!
卢令,独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人共同的心肝肝肉蛋蛋,当然是要各种宠、各种惯。
上幼儿园天天接送——好吧,这个不接送就不正常。上小学,天天接送;上初中,天天接送;上高中,天天接送——不可能了,因为没考上高中。幼儿园和小学新入学接送是正常,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干嘛要接送啊?因为三伏天太热要给娃打遮阳伞、大冬天太冷要掐准时间点儿给娃送暖手宝,不是夏天不是冬天的时候有下雨天、有刮风天,都得要顾着护着娃哦……一年中有那么多天都是不送不行的,把这些天减掉剩下的也没多少天呗,让娃一个人上学下学的多不习惯。那咋办?就继续送呗,皆大欢喜。
诸如此类,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全部有人包办,就连挤个牙膏、给刷牙杯里兑好温水这种事,都得有人提前准备好。没准备好怎么办?牙没刷就直接睡呗。没刷牙是谁的错?当然是爷奶或爸妈没把牙膏挤好、没把温水兑好的错喽。
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成绩太差,求情下话到处找关系各种折腾,最终还是没能上得了,法子使尽没奈何最后上了技校——没上成高中谁的错?当然是爷妈爸妈没本事的错喽!不然别人家同样成绩的孩子为啥能上高中?
技校上到第二年,部队来征兵。已长成人高马大大小伙子的卢令,坚决要求去当兵。多好的上进机会、锻炼机会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人难得的想法一致、坚决赞成——皆大欢喜了吗?没有。世间哪那么多皆大欢喜啊。
小伙子身体那是杠杠儿的,轻而易举过了新兵体检,来征兵的军官们对他报之以厚望,赞说城市兵大都瘦弱,卢令这小伙子身体倍儿棒,说着还满意拍拍卢令肩膀。一应事项齐备了,新兵即将要出发了。卢令爷奶爸妈你一趟、我一趟去找接兵军官。你一趟、我一趟的扑通扑通给军官们跪下,求求你们,我家卢令到底要被派到哪里去当兵?”
军官们为难啊,部队有规定这事儿不能乱说,更何况是真的没个准儿,得新兵集训结束之后根据部队需要分配的。军官一个劲劝,可这家人坚决不起来,一幅得不到承诺就跪到天荒地老的架势,总而言之就是要知道。没奈何军官们笼统说了个西藏。卢令妈膝盖在地上生了根,继续不起来,非得要个具体。卢令妈赢了,这批新兵集训完之后要去那曲。
那曲,西藏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地方……那还了得?要了老命了简直!卢令妈把儿子拉来身边,三下五除二就把身上的新兵衣服给扒了。一众人等都懵了,您这几个意思啊?卢令妈扒完衣服继续扑通跪下,我儿子不当这兵了!那儿太苦了!”
军官们当然不乐意啊,可不乐意又能咋滴?人带不走啊。卢令当然心生退意留下了,那曲啊?还是算了吧,原本以为可以在哪个大城市像仪仗队兵那样威风凛凛耍好日子呢。
留下来的卢令,学也没法上了。技校同学都知道他当兵去了,都见过他穿上新兵衣裳帅帅酷酷的样子——技校没能上完,求职?难得很。
再难总还是能挣一碗饱饭的吧?接连找过三次工作,餐馆端盘子的、打字复印店打杂的、广告公司跑市场的,每个新工作最长干个一周半月卢令就坚持不下去了,太辛苦了啊。爷奶爸妈当然没意见了,心疼的不行哪,多苦辛。于是一次又一次辞职重找——第四次找了个什么工作呢?没有第四个工作了。
33岁的卢令了,再没找过工作,如今还在家宅着。饭有爷奶爹娘做,钱有爷奶爹娘给,白胖胖的米虫生活,多带劲啊。至于卢令的将来?有爷奶和爹娘呢,且养着呗。
3、你的孩子为什么会不孝顺”,其爆发的诱因是什么?什么是孝顺?官方说法,孝顺是用情感和尊重为基础的,是发自内心的无私无利的一厢情愿的情感流露。
我本人的说法:不孝顺”是一种病,不会一代而终,类似于白血病。
白血病大家都知道,它是血液病,但并非是遗传病。白血病不是遗传病,但根据统计数据,它是有遗传倾向的。也就是说,如果直系家族里有白血病患者,其直系亲属发生白血病的几率要比没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很多——是的,孝顺就这样的一种东西。它不是遗传病,但却以某种我们无法觉察的方式潜藏在一代一代人的血液中,不定时候就会全面爆发,爆发于你父母这一代、你这一代、你的子女这一代以及你子女的子女那一代……不孝顺”这种病,其爆发的诱因是什么?
答案一点儿也不神秘:不孝顺”这种病爆发的诱因,是从你自己开始的!
身为家长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很不孝顺。于是,你们家族原本纯正的、清澈的、月净玉明的美好的血液因子被悄然篡改——有人说自家孩子不孝顺是自己的命”。确实是命”,孩子不孝顺是父母的命”,孩子孝顺必然也能是父母的命”!
信命”有信命”的好处,比如三代出一个贵族”、一个好女人三代好儿孙”,这话从哪来的?就是老先人从生活里、从血泪里一点点总结出来改命”的至圣密钥啊!是五千年文化传承里最神奇的部分。
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就是血液啊。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个国家的血液;一个家族的文化,便是这个家族的血液;一个人的文化,当然就是这个人的血液喽——教育是个什么东西?教育说了归去,不过就是一个净化血液的过程,以文化净化血液,让生命向更善、更美、更好处前行。
4、你的孩子为什么会不孝顺”,根子上的问题在哪里?孝顺是什么?孝顺是用情感和尊重为基础的,是发自内心的、无私无利的、一厢情愿的、情感流露——这种高贵的、纯然的情感流露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很多很多,如神如佛如空气,无处不在。有时候,它是一种理解;有时候,它是一种顺从,还有更多时候,它是尊重是帮助,是一个笑脸一个拥抱,是一碗热粥是相对无言的陪伴。
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纯然的、不求任何回报的——这观念对吗?
作为一个观念,它是绝对正确的。
作为一种心理需求,它是绝对错误的。
为什么?为人父母,如你如我,如果老之将至时候不能够从孩子那里吃到那枚叫做孝顺”的甜果子,不会痛苦吗?不会失落吗?不会纠结纠结甚至将子女告上公堂吗?我们所见所听这样的案例还少吗?许多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不是为求点钱花,而为了能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卑微至此!可这卑微还是在求回报,求情感上的回报!
成年人之所以选择生孩子的目的,没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这么高大上吧?也不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别反对。传宗接代这说头,就像有些人情感破裂还坚持不离婚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一样,都纯属借口。传宗,传谁的宗,你能一口气说出你爷爷的爷爷至你爷爷这辈所有祖宗的名字吗?怕是连祖坟在哪儿埋都不知道。退一万步讲,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奇葩至变态的能说出来,又能代表什么?人都化成泥土了,他管你传宗不传宗的。你不传宗,他还能跳出来找你算帐?接代,接谁的代?呵呵,这个答案倒很清楚,接咱自己的代啊——可是咱也会成为那个被遗忘的老祖宗啊,咱也会死,咱也会化成泥土,接这代又有什么意思了?生命如此短暂,吭吭哧哧多半辈子死命的奔忙就为了孩子,自个连看个花花、逗个猫猫、撩个狗狗的时间和美好都不曾有过,白活了。
可为什么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们,都愿意为了孩子吭吭哧哧多半辈子死命的奔忙?传统观念只占一小部分原因,绝大半原因是,生孩子是成年人的一种消费的需求,一种情感的消费需求。
父母和孩子本不相识,前世你是你我是我,今生遇见,谁都能温暖谁的一生,谁也能毁了谁的一生!”这道理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
既然,父母和子女谁也不欠谁,这事儿就好办了——给了他生命”这种话,不能拿来较真。讲真儿,如果来到这样的人世间需要我本人同意的话,我肯定选择不来。所以你看,孩子成为我们的孩子,他们没得选已经够可怜了。我们如果还一手刀子一手尺子,想把他们削啊刻啊磨啊雕琢成我们想要的样子,结果注不定咋样呢,家长们想吃上那枚叫做孝顺”的甜果子自己却不孝顺父母、不用心给孩子培养孝顺”的习惯?国家都营改增了,做个白日梦什么的,不交税,您请便,继续做梦!
5、人家孩子为什么很孝顺”,孝顺的孩子是棍棒底下出来的?家长如果想老之将至吃到自己孩子那里那枚叫做孝顺”的甜果子,就得把这事做为一个将要建投的、长期长效的、重大重要项目,高度重视两个方面:一为化,二为育。
化育”,也就是我一贯强调的家庭教育之核心要义。为什么是化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呢?真要说起来有点复杂,会单篇另说。简言之,化”就是融化。化育”与教育”,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手段与高明程度高下立见。
教”字,甲骨文是个会意字,右边是一只手拿了一根棍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八成从这儿来),左下方是个小孩子,子”字上有两个叉(也就是《易经》里那个爻字),这俩叉表示嘛意思呢?这是拿棍子抽的象征性符号(难怪几千年来为人老子、为人师者都喜欢拿棍子抽)。许慎解释教字说,上所施,下所效也。”是正确的,意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这串儿简单概括成一句话:不从是吧?打到你从!(插句题外话,打怕的媳妇揉透的面,怕也跟这脱不了干系,所以,我本人对这个教”字不至于深恶痛绝吧,但真心不喜。)
千年前,棍棒底下能出孝子。如今,社会、时代、信息及观念嗖嗖地飞,棍棒底下还能出孝子?笑话吧!棍棒底下出的铁定是仇人!
说到这儿,想起个故事,我的恩师魏先生前天讲的。
民间初年的事儿,四川某个地方某个村儿,有个小孩子特调皮——好吧,刚开始是调皮,就是有点小坏,逮个猫猫狗狗、偷个桃儿李儿。长到十几岁就不是小坏了,是大坏。坏人家的庄稼,偷人家的牛羊,西家稻田放干了水,东家稻草垛子一把火,总之是损人利己的坏事也干,损人不利己的坏事也干。刚开始是瞒着家里老太爷的,后来坏事越干越多、越干越大,纸里包不住火,老太爷知道了。大家都知道,宗族文化对国人的统驭力量、制裁力度是远大于律法的。老太爷一声吆喝,宗族里壮年男子一拥而上,三两下就将那无法无天的小子给绑了。绑了之后呢?不是打一顿就给放了。老太爷亲临现场,大太师椅上大马金刀一坐,吆喝就地挖坑活埋。就真挖了,坑挖了两人多深。也是真埋,大家伙本就恨透了这厮,再加上老太爷有令,乐得抡起铁锹唰唰填土。那坏小子刚开始以为老太爷是吓唬他呢,乐颠颠站在坑里看热闹,土埋过小腿肚时候慌了,开始求饶,没人睬,继续埋。土埋过小腹时候彻底胆寒,一声声哭天抹泪开始忏悔,没人睬,继续埋。土埋过胸口时候,哭声没了,眼泪没了,要从此改头换面做好人的求饶也没了,完全吓傻了啊——老太爷还不下令停手。旁边就有宗族长老们开口求情了(嘿嘿,估计早就叫好板的吧),老太爷不说话,慢条斯理整整衣裳,慢条斯理背搭个手,走了——这时候,土已经埋过了肩膀。小子被人们挖出来后从此离开家乡再无音讯。数十年后,某军军长(这职位有没有传讹不知道,家长们别较真)遣人送礼单到这个村子,偷了谁家的桃、烤了谁家的狗、买了谁家的牛、烧了谁家的稻,一样样儿列的清清楚楚,并折算成现价照价赔偿。据说,军长后来还亲自上门逐家道歉了。
讲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呢?就是想说,如今再不可能有这么暴烈的、残虐的矫正方式了。女人们长的丑了,去韩国整个容,就可以秒秒地变美人;孩子养废了,不可能塞回娘胎重生,也没处回炉再造——唯一的指望是等有一天,他能够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会有这么一天么?也许会,也许不会,只能呵呵了,且交给老天吧。
棍棒既然不能出孝子了,那到底怎么样才能在自己孩子那里吃到那枚叫做孝顺”的甜果子?策略惟二,一为化,二为育。
化”前头已经强调过了,化”即融化。
诗意些的说法,融化就是阳光与冰块在一起,就是火焰与钢铁在一起。孩子如果是一块冰坨子,你得是什么?你就得是那阳光!孩子如果是块铁疙瘩,超顽铁疙瘩,你就得是那火焰。你不能嫌弃他挑剔他,你不能打他骂他削磨他,你只需要暖暖和和、亮亮堂堂发自己的光就可以!你只管热烈你自己的,将你自己的生命活的热力十足、璀璨生光。闪闪发光的你像一块宝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孩子能不模仿?才怪——好吧,多多少少有点现身说法的意思,反正我家孩子对我还是挺崇拜的哦!这份崇拜,就是榜样的力量呀。在此榜样在前,放开了让他坏,他能坏到啥程度?模子在那儿呢,他便会时时处处将跑偏了的纠正回来——有参照在,他才知对错,才有标准,才知纠正。一个顿不顿骂婆婆骂妯娌、骂社会骂单位骂同事、骂天骂地骂一切可骂之人的主儿,他家孩子能阳光明媚鲜花盛开?
不诗意的说法,化”之融化,就是以身作则。这里的以身作则,绝不强调孩子是小学生时候家长就得是小学教师,孩子是中学生时候家长就得是中学老师。以此类推,孩子若是博士后了,你还得成博士后导师不成?当然,若有这意外效果,那是皆大欢喜。问题是,绝大多数家长连小学老师都做不好更遑论其他,包括我也是如此。老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请注意,这里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专业性、职业——这是一种社会分工。家长得承认自己不行,自己再努力也成不了优秀教师,除非你本来就是教师——可就算你是优秀教师,可你却成不了优秀的家长。这是个悖论,也是国人普遍意义上的悲哀。
所以,家长需要、且必须认清的一点就是:别越界!
家长干了专业教师干的事,教师干什么?
家长忙活着干了专业教师干的事,家长的事谁干?
教师原本是灵魂的工程师,原本是以化育为已任的。如今,政策等一切外因迫使
教师再不承担化育之职了,他们只管成绩。那么化育之责就得家长一肩担。教,无非知识,无非技能,知识技能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人美国老太太九十五岁了还全世界巡回开画展呢,老太太啥时候开始学画的?八十五岁。
所以说,化育”之化”,比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更加重要、更加难上加难。
化育,是一个生命以同等心唤起另一个生命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欲求!
如果把更形象些,把这美好欲求用一些词来概括,比如发现、欢喜、德行的增长、有价值的朋友、贤明的古人、彼此帮助、好的东西、好的事情、共同研讨、极大的收获等等。再把这些美好欲求的词缀连起来,就成了苏格拉底的话,教育的实践,就是建立在个人喜好之上的,与好朋友一起发现、分享、追求好的事物,最终达到灵魂的美善与德行的增长。”
用我自己的话说,化育,其秘笈与通途便是以一颗诚善的、诚信的、诚朴的心,以与孩子同样的角度、同样的高度、同样的幅度在一起;在一起柴米油盐,在一起琴棋书画,在一起嘻嘻哈哈热闹,在一起安安静静独处。也就是说,不高高在上指教指责,不哀哀戚戚诱导威胁,全然打开自己的心,全然接纳孩子的一切。以胸口膨膨热的盈盈满的爱,以诚善的诚信的诚朴的那颗心,与孩子在一起,此谓之化育。
举个例子,有个女子带孩子逛商场。商场里吃的喝的玩的各式各色琳琅满目,眼睛都快要忙不过来了,女子正沉醉,孩子却哇哇大哭——能不恼吗?这么多好东西你不看,哭什么哭啊!女子刚要发火,却最终没发出来,反倒弯身将孩子从小推车上抱起来,高高地架在肩膀上,孩子不哭了,不但不哭反倒咯咯咯笑的可清脆——为嘛没发火?因为刚要发火时候恰巧有东西掉地上了,女子弯腰捡。她弯腰捡东西的那个角度、那个高度,好巧不巧刚好是孩子看整个商场的角度和高度。孩子看到了什么?孩子看到的是满场扭动的大人的屁股和冷冰冰无趣的玻璃。
7、人家孩子为什么很孝顺”?孝顺的孩子是放手”得来的!有人会疑惑,不是在讲孝顺”或不孝顺”的事儿嘛,怎么扯到化育”上去了?
答案早已经了了分明:化”育,即融化。你是太阳是火焰融化力无上限,你百般孝顺了你的父母,孩子便被化”、便会百般孝顺他的父母,你们家族血液里良好的、良性的因子便会活性流转,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孝顺这事跟世间万物莫不相同,种了那因,便得那果。
就像开篇讲的那两个小故事。惯”,或者管”,里头都欠了尊重”,对一个独立生命的尊重。
我们和孩子,确确实实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尽管他曾经在我们身体里住过,但离开母体的那一个刹那,脐带剪断,孩子与母亲的联结就已经断了。
要重新构建一个如同脐带般柔软而又坚韧的联结,就得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就得允可他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
两个独立的生命,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着各自真实的感受,尤其是柴米油盐烟火事上绝对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可是我们寻常人家,除了这些烟火事,还有什么江山大事需要立场坚定泾渭分明?孩子还是孩子,可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我们不能还像小时候看电影那样,寻常生活里都非得分出个是非黑白好人坏人!
有个孩子有天回家兴冲冲跟妈妈说,我这次考了98分呀!”妈妈横眉怒目立马问,100分的几个?99分的几个?”孩子脸上闪闪发光的神采慢慢暗下去,高高扬起的头也慢慢垂下去。那妈妈却完全四六不着不管不顾强势逼问,最后终于得来了个结果:100分的,没有;99分的,没有。”换言之,孩子考了个第一。
你看,许多家长老怪孩子不跟自己沟通、不跟自己亲,想化”他都没法子化”——这是孩子的错吗?惟愿家长们能够事事多些自省、时时学会忏悔,能够放下架子、弯下身子、撕下面子,以真的心、诚的意,殷殷化育,濡润出一个良好心性的孩子。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孩子心性良好了,学习成绩、孝顺父母、游刃职场、幸福人生,那还是问题吗?
小结:你配当一个可以得到孝顺孩子”的父母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得到孝顺孩子”的父母吗?你又做错了什么?你其实没做错,你只是好心好意”做得太多、管得太多罢了。你把孩子惯的太狠,你把孩子的所有事儿都给包办了。包办孩子一切事是为孩子好吗?错!你把孩子该过的人生替他过了,你就一直替下去吧。因为你习惯了包办,他便也习惯了你包办,等你不想包办了可他不想你不包办啊,因为你不包办他便不会活了,因为他从不曾自己活过自己的人生。就像前文的卢令,他还不曾好好地活过,就已经到了老年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吃与睡之间如果醒着就上上网、打打牌、喝点小酒,再加上偶尔斗鸡走狗找点刺激。他不闲着你让他干嘛去啊?他想干的你不让干,惯着他你得了高兴啊,他就让你高兴个够呗!你天天价忙死了,你的孩子天天闲死了;你一厢情愿包办了他的前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你倒是不想再包办了、想像人家尝尝孩子孝顺的小甜头儿?他怎么肯,他的后半生你当然也要一并包办了。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