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会分享!?早就从我的育儿观中删除了

你这孩子,就把你的饼干分了一半给弟弟,怎么就哭个不停,这么小气的性格,到底是随了谁啊?”

不就是把小汽车给小朋友玩玩嘛,怎么就发脾气不愿意了呀!”

……

孩子自私、小气、不肯分享,想想自己和土豆爸爸都不是小气的人,平时对孩子也是疼爱有加,吃的、喝的、玩的一样没有少过,就是不知道儿子自私、小气、不愿分享的性格,是从哪里遗传过来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家长们应该要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学会分享,该怎么教孩子分享都是有讲究的。


为什么要让孩子分享?


孩子早晚是要长大、离开娇惯他们的父母,独自一人面对社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


而乐于与人分享,不仅仅能帮助孩子赢得友谊,也能避免他们因为自私而被群体排挤,因此早期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教会孩子融入群体。


在鼓励孩子学会分享之前,家长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要你的孩子去分享?


很多家长坚持让孩子学会分享,是因为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他们在其他家长面前会很没有面子。


其实孩子的分享行为不应该是被强迫的,如果为了让孩子分享而对他们发怒,孩子们会觉得分享是与训斥联系在一起的,反而会导致抵触的情绪。


学龄前孩子不愿分享很正常


孩子从很小就会开始寻找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情感,从自己的奶瓶、妈妈的怀抱、玩具、衣物各种,归属和拥有是安全感的前提。


因为属于自己是一种存在感的体现,是我们对于占有的成就,每个人都需要,孩子在理解分享、参与的意义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有物权的概念。


没有拥有,何谈分享?


你以为现在孩子坚守的只是一个玩具吗?其实这是TA对物权的建立,今天的TA懂得捍卫自己的玩具,未来的他才可能坚守自己的情感、原则和追求!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教他们分享了。


但这时,家长们经常将「分享」这个词用在没有相似性的不同情境中:


分享其实有不同


分享被子:这个不需要轮流使用或者给别人;


分享玩具:需要轮流使用;


分享饼干:需要给别人一半,并且这一半不会再回来。


这是几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孩子理解混乱。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首先需要意识到这些情况的不同,并且依据这些不同来调整对孩子的要求。


别让孩子「忍痛割爱」


家长们可别觉得只要强迫孩子分享,他们以后就会乖乖听话、主动分享了,在家长的不断强迫下,孩子们反而不能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只要我哭得足够惨,就算别人再怎么想要,玩具也是我的;

谁闹得最厉害,谁得到的就最多;

我讨厌别的小孩,他们总和我抢;

我要变得贪心,才能得到属于我的东西;

总会有人来抢我的玩具,我要时刻准备着。


总之,要给孩子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引导为主,不可强求。


如果让出一个玩具让孩子伤心了一天,分享的意义在哪?


如果为了做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哥哥好姐姐,不得已分享给弟弟妹妹,这样的牺牲可以持续多久?


如果任何帮助和分享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中,这样的付出是否要慎重呢?


写在最后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讨好外界的工具,更不是我们满足虚荣心的载体,你可以不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孩子,但我希望你是个忠于自己、热爱生活、在乎周遭的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土豆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