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李和十一 编辑|小博
在育儿方面,我基本是一个佛系妈妈。宝宝抗拒刷牙,我就不再坚持,美其名曰民主妈妈”。直到宝宝一岁3个月时,我被一条2岁宝宝因为龋齿牙齿全拔光”的新闻图片震撼到,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孩子身上,我决定坚持给她刷牙。
决定可以轻易下,实施起来却不是很顺利了。
每天晚上,我家的场景都是:轻声慢语规劝刷牙(没效果)——坚定认真摆事实讲道理(没反应)——沮丧不耐烦大嗓门吆喝(躲你)——武力上场完成刷牙任务(鬼哭狼嚎)。
每次刷完牙,看着小家伙满脸泪水和鼻涕,哭得一抽一抽的,我心里总会动摇: 要不随她去,我们小时候不刷牙,乳牙也没坏的厉害,恒牙不也长的挺好的。然后2岁宝宝全牙龋坏的图片出现在我脑海里,恐惧让我坚定了坚持刷牙的决心。
日子就这样在武力刷牙、鬼哭狼嚎中快速流过。随着年纪渐长,宝宝各项技能大力提升,其中就包括对抗妈妈武力刷牙这件事。
武力对抗不过,就跟你比警觉性和灵敏度。
一到固定刷牙时间,宝宝就开始很忙的样子,要看书、要跳舞、要画画……总之白天的项目都要在刷牙时间来一遍。
眼睛随时瞄着我,一看都我拿着牙刷有移到自己身后的动作,立马翻身、打滚、脸朝地,就是不给你刷牙的机会。
多次斗智斗勇没赢过孩子后,我开始思考问题,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我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爱刷牙?
第一,不适应口腔护理。对大人来说把一个你从不认识的东西塞进你嘴巴里,然后胡乱捣鼓一阵,是你肯定也是排斥的。而孩子的口腔比大人柔软敏感的多,排斥感会更强,加上家长刷牙力道有时候掌控不好的话,不舒适感会更明显。
第二,因为被控制而失去掌控感。当孩子排斥刷牙而抗拒时,我都是直接按住孩子然后刷牙,这种被控制的感觉,也是任何人都不会喜欢的。
根据这两方面,我做了一些调整。
1.把牙刷暂时换成柔软的硅胶牙刷。
刷牙的时候动作轻柔,给孩子口腔一个舒适感和适应的时间。当她感觉刷牙舒服的时候,就会慢慢不再排斥刷牙。
2.让宝宝互动刷牙,找回掌控感。
之后给宝宝刷牙的时候,同时会让她给小鳄鱼玩具刷牙,并且给她唱刷牙歌,宝宝就会在把注意力放在刷牙工作上,她的掌控感回来的同时,也会减轻对自己在刷牙的关注。
不想给玩具刷牙的时候,我就会准备一个干净的牙刷,跟宝宝互换刷牙。
她很乐意玩这个游戏,在她的意识里,我也控制了妈妈的牙齿。这样的掌控感,减弱了她对自己牙齿的关注。
3.利用好奇心,小镜子刷牙
有一次在刷牙的时候,宝宝发现了我的小镜子,很开心的拿在手里,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我趁热打铁,告诉宝宝小牙刷来给牙齿打招呼了,我们让牙刷亲亲小牙齿吧。”宝宝非常配合,以后这个小镜子刷牙就成了保留节目。
4.榜样的力量,绘本人物来帮忙。
我买了一本牙婆婆的绘本书,在封底上有小哥哥躺着刷牙的图画。每次刷牙前,我会把绘本找出来,跟宝宝说:宝贝,小哥哥也躺在妈妈腿上刷牙了,我们也一起吧。”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加,绘本榜样的力量在不断加强,她很乐意跟绘本里的人物做同样的事情。
另外我录制了其他小朋友刷牙的视频,也会给她看,也是利用了榜样的力量。
5.利用孩子的探索欲,游戏中刷完牙。
刷牙前,会跟宝宝讲:我们的牙齿上有虫虫,虫虫会把牙齿吃掉。你怕不怕虫虫?我们现在用牙刷把它捉出来。”看,妈妈抓到一条虫虫”,哎呀,这条虫虫太狡猾了,跑到里面去了,别动,我把她揪出来”。好了,牙齿上的虫虫被捉完了,我们漱漱口,把虫虫吐出来。”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她会很乐意的配合,表情也很丰富,怕虫虫留在嘴巴里。
6.利用爱美心,视觉冲击。
我的智齿龋坏了,牙齿发黑,我就拍了张照片,并且捂着脸给宝宝看。
宝宝,妈妈牙好疼啊。你看看,原来牙齿坏掉了,上面是不是发黑了,上面是好多黑色的虫虫。妈妈不刷牙,所以牙齿坏掉了,宝宝是不是要好好刷牙,不然牙齿也要黑黑的了,好丑好丑的。”
每次不想刷牙的时候,跟她说:宝宝,你不刷牙就变成妈妈黑黑的牙了,你愿意要黑黑的牙么?那样就不漂亮了。”基本上之后就会痛快的刷牙。
通过这些方法,现在宝宝已经很配合刷牙了,结束了之前鸡飞狗跳的刷牙日子。
抗拒刷牙是大部分宝宝刷牙的必经之路,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克服,过程中也总会出现不同的意外情况,但是帮助宝宝维护口腔健康,给他们一副健康洁白的牙齿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所以请妈妈们坚定信念,每天一定要温柔坚定的执行刷牙仪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