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张仲景祛湿第一方 张仲景的《甘遂半夏汤》

张仲景的哪道方治太阳温病症

黄芩汤者,治温主方也。
黄芩汤  〔主方〕  黄芩三两 炙草白芍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碎 水一斗,煮三升,每服一升,日二服,夜一服。

张仲景祛湿第一方

什么中药方最祛湿?

祛湿汤 泽泻1钱,黄柏1钱,白茯苓1钱,木通1钱,防己1钱6分,苍术1钱6分,杜仲1钱6分,破故纸1钱6分方剂主治 湿热腰痛,重坠如带数千钱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张仲景祛湿第一方

张仲景的《甘遂半夏汤》

本人认为,甘遂、甘草在本方中意义目前有以下几点:

1、以二药相反之性加强攻饮之力。甘遂、甘草同用,能使二药自相攻击,水饮自然排荡而去,肠腑得以洁净。

2、为了缓解甘遂之性急。甘草性缓能缓解甘遂性急。

注:对于同用的问题,历代没有一致的认识。然而,注家从相反相成方面来解释却不甚妥当,因为“十八反”中的“相反”是一种配伍禁忌,并非一种配伍方法,所以甘遂反甘草还有待商榷。

张仲景祛湿第一方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瘦人变壮一方剂中有哪23味中药

《金匮要略》中只有鳖甲煎圆(丸)由23味药组成,原文如下: 鳖甲(炙)十二分 乌扇(烧)三分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熬)三分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熬)一分 石苇(去毛)三分 厚朴三分 牡丹(去心)五分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熬)五分 阿胶三分 蜂窠(炙)四分 赤硝十二分 蜣螂(熬)六分 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白术配茯苓】张仲景用于治疗哪些症组?

根据整个《伤寒杂病论》记载,整理出【白术配伍茯苓】可用于以下症组的治疗,具体出处见括弧内。 1、 小便不利 5次(出处:伤316;伤71;伤28;金第十三4;伤156;金第十三) 2、 发热 8次(出处:伤244;金第二十3;伤71;伤82;伤385;伤74;伤28;伤141) 3、 腹痛 4次(出处:伤316;金第二十5;金第二十3;金第二十二17) 4、 口渴 7次(出处:伤385;伤74;伤244;伤73;伤156;金第十七13;金第十七18) 5、 大便稀 3次(出处:伤316;伤385A;伤357) 6、 少阴病 3次(出处:伤316;伤305;伤304) 7、 呕吐 6次(出处:伤385;伤316;伤74;金第十七13;金第十七18;金第十二31) 8、 四肢沉重 2次(出处:伤316;金第五) 9、口渴思饮,呕吐 4次(出处:伤385;伤74;金第十七13;金第十七18) 10、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 3次(出处:伤316D;伤385;伤357) 11、 发热,太阳病 3次(出处:伤71;伤82;伤244) 12、 发汗后 3次(出处:伤71;伤72;伤82) 13、 伤寒 3次(出处:伤357;伤73;伤67) 14、 眩晕 3次(出处:金第十二31;金第十二16;伤82) 15、 发汗后,发热,太阳病 2次(出处:伤71;伤82) 16、 发热,口渴思饮,呕吐 2次(出处:伤385;伤74) 17、 发热,小便不利 2次(出处:伤71;伤28) 18、 口渴,心下痞满 2次(出处:伤156;伤244) 19、 腹痛,妊娠 2次(出处:金第二十5;金第二十3) 20、 汗出,口渴 2次(出处:伤244;伤73) 21、 发热,烦躁 2次(出处:伤71;伤141) 22、恶寒,发热 2次(出处:伤244;金第二十3) 23、 两脚凉,两手凉 2次(出处:伤357;伤305) 24、 脉浮,小便不利 2次(出处:伤71;金第十三4) 25、 身痛 2次(出处:伤385;伤305)

健脾除湿壮阳的中药方

中药释苔埂有强大的功能,很厉害,可以泡水喝。
用中药释苔埂泡水煲汤最好

中药释苔埂就可以。

生姜去湿气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祛湿讲究的不是快,而是要怎么健康有效的去湿气。可以用生姜开水泡脚;喝姜水也是去除体内水分的一种方式,可以将生姜切片,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就可以喝了,也可以加一些红糖来尝一尝。

估计很多人身体中都有湿气,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的,虽然湿气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长期在身体中积存,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平时会感觉到精力不足、全身无力等现象,其实如果能合理的运用生姜,就能帮助身体除去湿气。祛湿讲究的不是快,而是要怎么健康有效的去湿气。可以用生姜开水泡脚;喝姜水也是去除体内水分的一种方式,可以将生姜切片,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就可以喝了,也可以加一些红糖来尝一尝。

生姜与红糖加水后一起熬制,服用之后就能除湿、驱寒,而且口感特别好,有甜有辣的味道,很多人都喜欢。经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者是在湿气大的季节里,最适合经常饮用生姜红糖水。

其实女性湿气大一些,生姜、红枣、花椒、陈皮一起煮水,不仅祛湿的效果很好,而且对于有阴虚内热的女性特别合适,坚持每天两杯,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改善。

去出体内湿气,有什么好方子。

    食疗推荐红豆薏米粥。做法简单,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变味了。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