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浅谈小孩家庭教育二三事--致所有家长

说到家庭教育,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非常上心的,这应该是贯穿古今所有的家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怎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天之骄子。可以说所有的教育方式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其中是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家长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的一切都不尽相同,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但殊途同归,只有一个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日后能有一番作为。

我们先来看看小孩接受教育的几个阶段:

1.胎儿期(3个月)

2.满月期(1个月)

3.幼儿期(3年)

4.入学期(3年)

5.小学期(六年)

6.中学期(三年)

7.高中期(三年)

8.大学期(四年)

这样一分的话,其实真正适合家庭教育的还真没多少时间。

大学期基本是放养状态,大部分时间你是连个影子都不看到的,所以只能指望学校还有他之前的累积和自身的觉悟,暑假和寒假加起来有3个月,那么就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四年算下来的话 有一年的时间是可以受教的(接受家庭教育的机率不大,做家长的都懂,他不反过来教育你就不错了)。

初中和高中期分住校和不住校两种,如果住校的话,也只能是管三分之一,不住校的话管二分之一,暑假和寒假加起来有3个月。六年下来的话,住校的话可以管2年,不住校的话可以管3年。

小学期可以管二分之一,也就是3年。

入学期也是二份之一,也是3年。

从胎儿到入学期之前的话就是全部了,3年。

我们加一下看看:大学1年+初中高中3年+小学3年+入学期3年+幼儿期3年=13年

似乎还挺长的,13年,都占了人生的7分之一多了,先别着急感叹,我们再减减看。每天减去他睡觉的时间,因为你总不能在梦中也对他言传身教吧,平均每天算9个小时吧,(胎儿期到入学期每天可不止9个小时)13年*一年365天*每天9小时/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4.9年,这样一算的话,这13年中他有差不多5年时间是在睡觉中渡过的,那就还有8年。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个时间了。也就是说从小孩的出生到他成年,你只有8年时间是可以对他言传身教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而这8年还得建立在你必须都得在他们身边才行,你不能去上班,不能有其它的事情。满足了以上两点,那么接下来我就再分析下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最佳时间段:

何为最佳时间段,就是小孩能记事起,从6岁到18岁之间,科学研究表明,个人性格及习惯的形成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成形的。而6到18岁刚好是小学到高中的这段时间,我们刚才算了,这段时间能呆在父母身边的只有6年时间。除去睡觉的话,那你其实只有3年半的时间是真正的能教导小孩的。3年半,不多吧。

好了,时间出来了,我们接下来该探讨怎么去教了,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相信这才是大家伙关心的问题。

我们来看下教育本身的定义: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结合教育的悉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家庭教育就是以你的世界观,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孩子完成性格及思维方式朔造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接受从家庭教育中学到的结合他自身的理解,形成属于他自已的三观。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家庭教育应该以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为主,专业性的东西还是交给学校来完成,而不是像现在的大部分老师说的,小孩学习成绩不好,要父母去教,那么请问学校作为教专业知识的机构,起到了多少的作用。术业有专攻这句话还是对的。

所以父母在小孩成长的路上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性格及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的导师。

教什么:教家风,忠义,诚信,守时

父母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不是你讲什么他就听什么,而是你要以身作则,说的再多远不如你在行动下证明让孩子印像深刻。

举个例子:周未的傍晚,一家三口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下楼梯的时候,爸爸看到楼梯上别人丢了一个香蕉皮,随手就检起来丢到附近的垃圾桶里面,小朋友看到了就问,爸爸你为什么捡地上的垃圾呀?爸爸的问答是:因为假如爸爸不捡起来丢到垃圾桶的 话,其它的小朋友下楼梯的时候可能 就会踩到,就会摔跤,有可能会摔伤了,流血,最后还得去医院打针,你说爸爸应不应该捡呢!小朋友的问答是应该。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假设小孩的爸爸不捡这个香蕉皮的话,那么小朋友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也不会知道香蕉皮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以后看到有类似的现像就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以身作则的效应。

所以在以小孩为中心点,在他身边的所有家庭成员都是教的对像,大人们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对像,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说的意思很明显,家庭成员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

那么怎教呢,可以分为行为教育,语言教育,兴趣教育,社会教育。

行为教育:表现为在家庭为中心的环境下,在小孩面前从事的一切肢体上的活动,包括从事洗衣做饭,大人们之间的相处,应该是一派和谐的画面。在家庭的环境中与孩子互动,鼓励孩子所完成的每一个细小的家务劳动,培养小孩的动手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在小孩面前发生争吵,甚至是肢体上的暴力顷向。

语言教育:在行为教育的基础上,适当的让孩子去参与,与之互动,并耐心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小孩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兴趣教育:培养小孩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前提是在他感兴趣的基础上,不能因为家长的意志去强迫。其实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兴趣,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小孩的兴趣爱好会有一个始发期,不去培养的话,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就会磨灭掉,所以家长们都要留心了,兴趣爱好的培养其实也是孩子对事情的坚持态度的培养,是一种很难得的心理磨炼。

社会教育:带小孩离开家为中心的所有场所。休息日或是节假日,难得有空,当然得带着孩子出去走,逛街,逛公园,旅游,在外就餐等等一系列的户外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给孩子普及一些律法规,社会公德,人文历史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家长们需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在合适的时候插入一些代入画面感的解说,互动的情况下孩子们会很乐意的去接受一些新的知识的。

做到这些,相信你的小孩也是天之骄子,未来之星。

浅谈小孩家庭教育二三事--致所有家长

以上这些纯属个人经验分享,这应该也是目前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主流方式,希望每一个关爱小孩成长的家庭分享共勉,你要是有什么更好的见解都来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