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尤其是新生儿及幼儿父母,孩子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然而生活中总是有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措手不及。根据心理学上的视网膜效应”——当我们越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各种儿童受害的新闻层出不穷。从以次充好的假名牌奶粉到甲醛测试不合格的童装童鞋,从攀爬五斗柜倾倒致孩童被砸死到旋转门推拉门夹注孩子,从坠床到被视线盲区倒车碾压,从不合格疫苗到校园霸凌,一条条社会新闻时刻提醒着父母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近两日,江苏宜兴的5岁病毒性脑炎”患儿被误输液药品,抢救无效死亡。看到这些新闻,首先感到悲痛,5岁的孩童还没多看看这世界就这么嘎然离世,其次对值班护士的不负责行为感到失望和气氛,病人对护士是信任,实际生活中病人及家属还存在多问一两句会被当成质疑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的顾虑。最后,我实在是无法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患儿父母为什么没有及时核对挂单和药袋上的名称是否一致,失去家中独子对孩子父母来说都是一种几乎致命的打击。我们通过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扪心自问,在带领孩子注射各种品类的疫苗时有没有找护士看一下药盒,关注一下生产日期以及有效期。孩子发烧需要输液的时候有没有仔细核对药品。如果都有,那么在这方面你是一个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家长。
作为父母,虽然没有资格认定证书,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多方学习,提高自己,为孩子孩童时期提供一个安全的保护圈。我明白,现在双职工家长很多,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白天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照顾,但是老人有时候反应确实不如年轻人快,接受的信息也没有年轻人多,纵然有一颗爱护孩子的心,也难免疏忽,看着家中的老人为此自责,年轻人又怎么忍心埋怨老人呢。所以,建立孩童时期安全圈,要集合所有主要看护人的力量,取得所有看护人的重视和理解。年轻爸妈们不妨将自己看到的社会新闻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时不时的向家中老人提及,既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又能为大家都提个醒,何乐而不为。
下面我就将平时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希望对此篇文章的阅读者有所帮助
一、室内环境
茶几 餐桌 床等有硬质直角的物品用软质材料包角,防止撞到身体。
婴儿床或者同父母一起睡觉的大床应设置围挡,防止坠床。
家中瓷砖、地板有水渍要立刻擦干,防止孩童跑跳滑到跌着后脑勺。
衣橱如果是推拉门,用安全锁锁住,防止轻易滑动夹手。
斗柜要钉上墙,牢固不能随意移动。
立好规矩,禁止幼童出入厨房,必要时候设置安全门。
暖瓶要放到孩子够不到看不到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建议舍弃暖瓶,购置可保温的电子水壶。
二、室外活动
游乐设施玩耍的时候,不穿带抽绳的卫衣,以防挂住绳子勒伤
类似抽绳卫衣
能做直梯做直梯。千万不要推着婴儿车做扶梯。上下电梯抱起孩子。
过马路领着手,在室外玩耍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防人之心不可无,遇到脸生的人热情询问孩子情况,试图抱抱孩子,请直接拒绝。人贩子的花样很多,家长也要随时提防。
做了父母才知父母的不易,一颗心为孩子沉沉浮浮,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竭尽所能的保护好自己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