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娇生惯养"?"挫折训练",5点培养孩子逆境商和责任感
01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在"养"和"育"孩子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困惑和让人头疼的问题。有的事情,说一次孩子就会主动改正,而有些事情,孩子总会找借口推脱甚至就是完全不理会不去做。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或者其他父母长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帮忙做一点其他的家务劳动,孩子就会反驳说:
"妈妈,那个鞋子太脏了,我不要去碰"
"妈妈,擦地板好累,我不去"
"那个没意思,我不干"
"都说不要了,我就是不喜欢就是不要"
... ...
甚至孩子做错了事也不承认,找各种理由推脱。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孩子排斥和不喜欢做家务,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一个家庭和父母的教育观问题。
心理学家杨颖曾经在自己的著作《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个敢于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人,他才会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
现代社会的许多家庭,独生子女的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父母长辈全都捧在手掌心里。得到万千宠爱的孩子,自然很少需要去帮忙做家务或者哪怕一点点劳动。
在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难免会娇生惯养和吃不了苦,适当培养孩子做家务和参加劳动的能力,会对孩子的一生有益。
02 适当参加劳动,不仅培养孩子工作和生活技能,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小视频。
美国爱荷华州有这么一家小学,校长直接在操场旁边建起了一个农场,在农场里面,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穿上橡胶鞋在这里欢快的劳动。孩子们在这里饲养小家禽,搭建猪圈和鸡笼,做家务和零工等等,玩得不亦说乎。
校长说,这是出于培养孩子们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目的,别说,效果还真的不错。
不得不说,这位校长真的非常热爱且用心去教育孩子们。能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去教育孩子,学习生活经验和技能,让孩子们在合作和劳动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确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许多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大多数只负责写好作业和试卷,负责考试的分数就行。回到家,父母也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活动,甚至包揽了所有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
这样养大的孩子,长大了很容易变成"高分低能"的人,甚至除了学习和考试,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很难在社会上独立生活。
心理学教授肖少北曾经建议父母:
首先,要让孩子经受磨难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从精神上尽早"断奶";
其次,要减少对孩子的事情的干涉,让他们自主成长;
最后,要让年轻人不能自视清高,要抱着一种务实的态度去工作、生活。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将孩子从身边"赶"走,让他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尽快地学会自立。
让孩子学会成长和自立,有责任有担当能够独立生活,是父母们对孩子最殷切的期盼。但是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去引导去慢慢培养。
心理学家李维蓉曾说:真正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教育,而是环境。
诚然如此,只有当孩子处于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时,孩子才有可能不会事事依赖父母,才会更加明白父母的辛苦付出,懂得适当参与家庭生活,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和角色。
家庭教育专家杨建峰在《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一书中,在谈到关于孩子的责任感时,他说:"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不仅能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可见,责任感对于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家庭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想要培养出一个健康优质的孩子,父母需要在孩子从小时候就开始重视。而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开始做起:
首先,尊重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有时候,父母比较忙没有能够及时全面顾得上孩子,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在父母有时间的情况下,尽量多和自己的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想法。如果实在太忙,也尽量多抽时间陪下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被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说过的话和需要做的事,尽可能说到做到,给孩子立榜样,让孩子知道,自己许下的诺言,答应别人的事,有责任说到做到,在家里尽一份力。孩子做对的要表扬赞美一下,做错了的让孩子知道哪里错,怎么改正过来,才能有进步。
然后,适当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参加家庭活动。家庭生活中,家务大大小小,有轻有重,父母的做家务的同时,不妨让孩子也在旁边跟着学习动手锻炼一下,哪怕是洗个碗,收下自己的玩具等等,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不仅锻炼他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还能让他慢慢明白,家务是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
然后,父母多鼓励孩子,可以偶尔和孩子"互换角色"。父母可以偶尔和孩子互换角色,父母适当示弱。比如下班回来累了,让孩子给自己换鞋子,倒开水,洗洗菜,之类的,让孩子懂得父母不易,父母也是需要被照顾,照顾父母是应该的。
最后,不要给孩子贴上"不负责任"等各种负面标签。这种负面的标签,被说得多了,大人难免都会有心里阴影,孩子也更加容易有心理作用。如果孩子没有能够很好做完一件事,父母可以在旁边提醒和监督,比如孩子经常忘了东西,父母就温馨善意提醒,而不是一味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都是需要多次重复和学习才能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关注和陪伴孩子,孩子会更感激你。
正如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陪伴循循善诱的成长过程,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重视。越是得到父母用心培养和指导的孩子,长大会更独立,更有主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面对生活的底气。
作者介绍:实实在在的职场父母,专注家庭教育和育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