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这首古诗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夸张说法,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 (深厚的友谊)。
赠汪伦的古诗有哪些?
唐朝李白写给赠汪伦的古诗是: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什么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整首诗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古诗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江南春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赠别诗。
全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
全诗如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南春》是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
全诗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赠汪伦》一诗的来历
《赠汪伦》一诗的来历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
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几天下来,恋恋不舍,临走时,汪伦唱着歌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到,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写下这首著名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赠汪伦》描写什么情景?
《赠汪伦》描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赠汪伦》原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作者:
唐代李白
赏析: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赠汪伦》的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编辑本段]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