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慧谈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hello~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育儿,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相信爸妈们对于如何陪孩子都有自己的计划,所以小编觉得跟大家聊聊玩耍”这件小”事应该非常应景。
首先要考考各位爸妈: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什么?
不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是为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不是做一个听话”宝宝;
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并且可能出乎大家的预料,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玩耍(play),学术一点的说法是游戏”。
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用来打发时间而做的事情,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认知与身体发展均有很大帮助。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跨时间、跨地域、跨文化的儿童都热衷于各种游戏,不得不说,游戏才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

一游戏的意义
由于儿童参与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有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就游戏的原因、意义及种类进行了探讨。例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儿童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体验快乐,也可以修复自己的创伤;而行为主义流派的桑戴克则认为游戏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儿童可以学习社会文化与成人行为的规范。
认知流派的皮亚杰可能是爸妈们最为熟悉的心理学家了,他认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儿童的世界是简单、直接、浅显易懂的,而成人的世界则是复杂、委婉、曲折深奥的,成人时刻通过各种方式在影响着儿童的小世界,有些内容是儿童无法理解的,因此儿童就通过游戏(例如过家家)这种方式,去理解成人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智慧、运动能力与社会属性。

可以看到,对于思维还不够发达、想象力却很发达的幼儿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往、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因此爸妈千万不要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洗脑,让学拼音、算算数、背古诗这些事情挤占了应该让孩子充分玩耍的短暂学龄前时光。甚至对于学龄期儿童,APA(美国心理学会)也建议应该让他们有充分使用想象力的游戏时间,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有帮助的。
二游戏的作用
众多专家将游戏判断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并非是仅凭理论假想的。在婴儿期,家庭能为孩子提供它所需的一切:食物、住所、保护、与家人的互动。并且,不到3岁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的社交能力,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家长常常会因此头疼为何孩子不合群、不爱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须知这是随着年龄增加即可迎刃而解的问题。而到了3岁左右,儿童就会逐渐发现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的快乐,这个时期的儿童,对同伴关系的需求多是陪伴、游戏和乐趣。
3岁也是中国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年龄,在这个幼年早期的阶段,儿童的游戏多是功能性游戏。这类游戏的特点是涉及较多简单、重复性的活动,例如一直抱着布娃娃哼歌,只会用来回推动小汽车模型的方式来玩,单纯的蹦、跳,或是反复用手摊开又揉笼一块橡皮泥,这一类的游戏不进行创造,只是让儿童保持活跃。而在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儿童玩得就要高级不少,他们一般进行的是建构性游戏。这类游戏中儿童需要操控物体来生成或建造一些东西,例如儿童用积木建造一幢房子,或者完成一幅拼图。建构性游戏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与经验,并且能够充分锻炼儿童的精细动作,学习物体结合的顺序与方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合作。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行为也增加了,从独自游戏、旁观游戏、到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儿童会通过游戏获得朋友,形成固定的小团体,并影响其各种偏好的形成。

三游戏的作用
游戏对儿童而言如此重要,那父母该如何加入呢?共同玩游戏不仅能使父母在玩耍过程中及时引导孩子,还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一起玩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D!担心不会陪孩子玩的爸妈们,来看看小编总结的这样几个专家建议。
第一,学龄前儿童开始学着分享与轮流玩耍,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能够获得更多乐趣,但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监护。因此与自家孩子小伙伴的父母们结为同盟是个不错的方式,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爸妈们可以轮流监护,也可以互相交流感兴趣的话题;这既能减少独自看娃的负担,还能获得不少信息哟。
第二,学龄前儿童喜欢那些能够让他们成为运动小能手的活动,例如跑步、攀爬、轮滑之类。多陪孩子在户外玩耍,能够促进孩子的肢体协调与动作发展,适合的游戏有:接抛球、玩砂或泥土、共同探索家附近的场所、到近郊的山上郊游。
第三,学龄前儿童喜欢需要想象力的游戏,例如将一个空箱子当做收音机,并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演绎剧情;同时他们也喜欢那些有想象力的故事。

由于学龄前儿童热衷于需要想象力的游戏(学术上称为:假装游戏),因此在一起玩耍时,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主题(交出主动权),爸妈们需要走进孩子的想象力世界,而不是为孩子指定一个主题。在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决定剧情应该如何推动,爸妈们进行提问,并且按照剧情玩下去。跟孩子玩游戏不要考虑太多,也不要关心剧情是否合理,只需进入角色并且享受游戏即可。不过爸妈们需要掌握游戏结束的时间,并且避免在游戏中过度煽动孩子。
除了扮演类游戏外,爸妈们也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书,科学故事绘本,童话故事绘本等少字的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一起听音乐、做手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问题(例如,与小伙伴起了争执;拼图游戏卡在某一环节等)向爸妈求助时,可以在耐心、问题解决、社交技能、创造力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他有更多收获。
当然,爸爸和妈妈陪孩子玩耍时会各有侧重,爸爸更倾向于参与身体活动的游戏,而妈妈们更擅长说明与言语类游戏,因此陪孩子玩耍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全家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发展得更均衡。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不妨与孩子商量好,设立一个玩耍之夜”,固定一段完整的时间能充分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这比每天匆匆陪玩更好,当然每天的陪伴还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玩耍的内容可以让孩子自行选择,让孩子体会到控制感。

最后,小编特意推荐一个详细的陪玩清单,供新手爸妈们凭喜好选择: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儿童博物馆,波士顿儿童博物馆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今年博物馆方特意推出了100 ways to play的专题,给出了100项亲子课共同参与的游戏项目,鼓励父母与孩子共同玩耍。其中不乏日常生活场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咦!还可以这样一起玩!”,小编在此摘录了10条供大家参考:
1、下完雨之后,脱掉你们的鞋子,一起来踩踩积水的小水坑;
2、一起做饭,但不要看菜谱!看看能否大家一起做出美味的食物;
3、当在餐馆等菜上齐时,试试用餐巾纸叠一个手风琴;
4、把吃完水果后剩下的种子播种,看看能否长大,并照顾好它们;
5、用报纸、杂志、信件、地图等等内容,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剪报;
6、互相挠痒痒;
7、选一首歌,重新填词之后大家一起唱出来;
8、来一场怪物比赛”吧!大家要轮流扮成不同的怪物;
9、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影片段,试着凭记忆表演出来给大家看;
10、在排队时,让孩子猜猜有多少人排在前面,然后一起数一数看看猜对了没有。
……

今天就说到这了啦,想知道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
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关注鸭。(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