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爸爸妈妈是做生意的,平时总是早出晚归,陪在圆圆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跟别提平时监督和教育圆圆学习了,圆圆平时就由爷爷奶奶来带,因为爷爷奶奶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不会教导圆圆写作业,所以圆圆的爸爸妈妈就给圆圆请了家教,圆圆的爸爸妈妈也为了弥补自己没有陪在圆圆身边,平时圆圆只要有什么好事就会奖励圆圆。

刚开始圆圆还会因为奖励而努力,但慢慢的,圆圆的爸爸妈妈就发现,圆圆的成绩开始退步了,奖励也从考一百分奖励玩具到考及格就奖励玩具。爸爸妈妈有些生气,找了某一天比较不忙的时间教育孩子,直言圆圆再不好好学习,就不再给圆圆奖励了。
那么,这个奖励制度的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呢?明明一开始的效果是相当的显著的啊?为什么后面会变成那样,完全就是出现反效果啦。难道是圆圆爸妈奖励的方式除了问题?
一味地奖励反而使得孩子更加退步相信现在很多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面对孩子总是喜欢应用奖励制度”,因为这个制度的效果是真的非常显著的,第一次奖励孩子之后,孩子第二次总会非常的努力用功,父母和老师也会因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开心。奖励制度”瞬间受到万千家长和老师的欢迎。比如:这次孩子进步很大,就带他去动物园玩;这次孩子听话没有乱跑,就奖励一个玩具小汽车等等。

可是一次一次的应用奖励制度”之后,家长就会发现,这个制度在慢慢的失效,不仅孩子慢慢的没有了动力,也慢慢的对奖励失去了兴趣,结果到最后要么对奖励的要求变本加厉,要么就对奖励本身失去了动力,这时候也是家长更加发愁的时候。
尤其是当孩子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时候在孩子的眼里,对这件事物的兴趣是大于这件事之后的奖励的,而父母却利用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进行加持的奖励,孩子到底是孩子,他们很容易被一件奖励,一件想要的物品,和虚荣的父母老师的夸奖而转移注意力,即使是大人都没办法抗拒奖励本身带来的快感,更何况是小孩子呢?由内因主动发展”转向外因被动刺激”,显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在他们的眼里,父母老师给的奖励是现成的,马上就能得到的东西,他们怎么会不被吸引呢?

曾经有一本书《奖励的惩罚》中是这么说的:奖励会将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乏味,产生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是孩子对奖励产生乏味”的心态那么,到底什么是边际效应”呢?相信很多家长也是非常的疑惑。
边际效应是指,当我们对于我们向往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东西投入的情绪越多,第一次接触到这件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体验也是越加强烈的,而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就会变得淡一点,第三次会更加的淡,多次接触之后,我们的情感体验会越来越淡漠,最后一步步趋向乏味。

举个例子吧,就比如我们拥有第一双耐克鞋的时候,相信很多人的心态是和我一样的,当我第一次拥有一双耐克鞋,我会非常非常非常的珍惜它,我这里用了三个非常”,说明我有多珍惜它,平时穿着耐克鞋出门都是看着脚下走路的,小小的踢到小石子,我都会蹲下来擦一下,如果有人敢踩到我的鞋子,我可能会和他拼命。
但是当我穿了这双鞋子一个月两个月之后,或者我有了第二双第三双第四双之后,这双鞋子在我眼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也不会再像一开始那么过分的小心翼翼的对待它了。
而父母和老师对待孩子的奖励就像我穿这双鞋子一样,奖励”随着时间的增加,随着数量的变多,慢慢的在孩子的眼里,这个犒赏已经不是什么多好,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曾经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里面有一位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是这么说过的,他说:教育真正的艺术其实不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孩子,唤醒孩子和鼓舞孩子。
首先,父母应该知道奖励孩子只是一种对付他能变乖,变得更加努力,能使他变得更趋向于成功人士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去奖励,父母不能把奖励当成一种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要让孩子混淆两者的区别,以为自己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一个玩具,或者一项活动。
举个例子,有一次图图放假在家玩积木,看到奶奶要打扫卫生,听话懂事的他便拿了抹布说要帮奶奶擦桌子,奶奶瞬间乐开了花,直夸图图懂事了,还给了图图五块钱让他去买零食吃。图图开心的不得了。
但是这次的事情之后,图图好像样成了习惯,平时动不动就要帮忙做事,做完事就伸手要奖励,有一次奶奶身上没有零钱,便没有给他,没想到图图竟然大哭大闹起来,说奶奶不讲信用,不再帮奶奶做事了。

本来孩子就是出于懂事,出于孝心想帮奶奶做事,可是却因为奶奶一个无心的奖励,反而造成了孩子撒泼打滚要奖励的场面,这时候孩子已经不是出于帮助奶奶而去做事,而是出于,奶奶会给我钱而去做事,没钱他就不做了,他已经忘了一开始自己帮奶奶的初衷了。
聪明的家长知道怎么去利用这个奖励制度”,将这个制度转化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这是一把对付孩子及其有效的利剑”。
那么有了奖励制度”,父母是不是应该也要想想同时使用一下惩罚制度”呢?
有的父母对孩子奖励起来,毫不手软,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到应该惩罚孩子的时候,却慌了手脚,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要孩子一哭就没辙了。这样的行为只会使得孩子变本加厉,以后还很有可能走上不良之路。

父母一定要赏罚分明,该奖赏的时候奖赏,但是该惩罚的时候,也不能犹豫,让孩子知道,你做了乖了我会给你糖,但是你要是犯错,我也不会纵容你的。
奖励可以,但是父母一定要重视的是,不要暴力犒赏”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吧,对孩子只不过是一味地表扬,夸孩子好,夸孩子棒的,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是非常的重要的,孩子的三观是否正确,是否能受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个很难培养,但是有必须培养的一个关键点。

最后,父母表扬孩子不要一直处于一个方式的表扬,要换着花样,换着角度,引起孩子不同的刺激感。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要过多的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孩子不懂,他们只相信父母给的,这时候正是孩子定型的时候,父母一直给孩子物质上的刺激,慢慢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物质化,也会越来越奢侈,这样很容易使得孩子被奖励的物品或者金钱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更高层次的东西。
在此希望父母都能更加优秀,对于教育孩子更加精明!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