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你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
你会带孩子去上早教课吗?
据调查显示:每三个家长中就有两个想着为孩子选择早期教育,而其中一位已经行动了!

确实,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育儿观念的逐渐提高。新生代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上也越来越重视。
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爸爸妈妈就开始去了解各个早教机构,为孩子的早教做准备。
很多妈妈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带孩子去上早教课了。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早教课上孩子的表现都代表着什么?
是否孩子哭闹就是不适应早教?
孩子在上早教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情况一:
孩子在课上不哭不闹,而且还能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有效互动……
情况二:
一进教室就哭,别人与他打招呼哭,别人碰一下哭,关上门大声哭,爸妈走开狂哭……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要在早课上玩得很开心,才能继续报早教。
孩子一但有哭闹情绪,妈妈们就不淡定了,认为这个早教不好,孩子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孩子上。
这种逻辑虽然看似没有问题,但其实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如果孩子一开始在早教课上哭,不但不能说这个早教不好,反而是说明孩子更应该去早教班上课!
因为早教课是锻炼孩子发展情况的重要场景之一,也是孩子独立适应社会团体生活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早教课对孩子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帮助!
一、听觉能力、音乐感受力、模仿力

音乐响起,孩子会跟着音乐自由摆动,这是在模仿老师,锻炼孩子的音乐感和模仿力;
也许一开始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有的孩子会慢半拍;
有点孩子会坐着不动,有对孩子一开始坐着不动然后又起来跟随着……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学习,最终都会跟着老师的节奏,整齐的律动着
每一节早教课都是精心为孩子的发展进行规划,既能锻炼宝宝听觉能力、音乐感受力及模仿力,以及肢体的协调能力,也是对孩子的气质状态的了解……
二、视觉、触觉

五彩斑斓的游戏,
不管是 彩虹伞 还是积木,还是画画
精心规划的课堂内容,
为宝宝进行一次次视觉和触觉的锻炼。
老师放一把米在孩子手里:
他是抓起来让米从手指缝里漏下去,还是抛洒出去
还是把掉在外面的米一粒粒的捡起来,还是不想碰……
这是对孩子的触觉、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测试。
简简单单的游戏,内容变换多样,经过一节节课的积累,量变引发质变。
三、前庭觉、本体觉

不同形状的教具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
让孩子坐上转盘,轻微缓慢的转动,是对孩子的前庭和本体觉的锻炼。
让孩子自己喝水,主动收拾散落的玩具;
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建立规矩意识。
让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互动
这是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

早教课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每一个游戏,每一节课堂背后都有一个针对孩子能力的考察与锻炼。
再简单的动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锻炼,也能带来无穷的变化。
水滴石穿,量变引起质变
在早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以及各类互动游戏,加强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秩序感,自理能力,以及社会认知能力,在量变引发的质变中,智力体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开发。
爱哭爱闹没有纪律的孩子,更应该去上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