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教育孩子如何以身作则?

所谓的好父母,不是指责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严格要求孩子。优秀的父母要求的都是自己,为孩子以身作则,提高孩子的认知和格局。这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而且还可以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昨天和一个高中时候的学姐一起聊天,聊到了育儿这一块的问题,她不是育儿专家,但是育儿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之所以会问学姐的育儿方式,是因为她的女儿从小开始都很优秀,现在在我们当地的一中的初中部读书,成绩一直处于年段前十名。像我们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最迫切的就是想要知道育儿知识,尤其是对比较成功的人。


我总结了一下她的话,她和她的丈夫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努力的,学姐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当时一家有名的上市公司,负责的是市场部的,因为对技术和产品不太了解,所以期间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后来她开始自己学习自己钻研,开始能够看得懂一点技术代码了,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是分管技术部门和市场的副总了。


每天下班以后,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也会定期拿出时间和女儿一起分享她的成就和收货。她的女儿都是自觉地完成作业,不用家长去催,实在遇到不懂的时候才会问一问一旁在看书的父母。有的时候,生活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我们中的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的XXX,人家都可以自己做作业,自己上学,学习成绩那么好,再看看你,就知道玩,我怎么生了个你这样的孩子。冒昧的问一句这些家长,请问您取得别人父母的那些成就了吗?别人可以创办上市公司......,为何总是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呢?我个人感觉这是最无能的做法。


而且经常拿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进行对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优秀的父母是通过自己来改变孩子,无能的父母是通过别人来改变孩子的。也只能父母的积极行为可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改变很简单,以前如何要求孩子,现在就如何要求自己。
我曾今读过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中看到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只要读懂、读透这句话,完善自我,你的孩子将会一生受益。


希望你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起努力吧。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关于孩子的教育,可能一直是父母头痛的问题。教育孩子,父母和社会都有责任,但是,现在教育的主要症结在于,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模式去发展而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潜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教育?大量的专家学者给了我们无数答案。其实,孩子除了温饱外,最要紧的莫过于以下的教育需要。

  第一,孩子需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孩子一出生,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正常的孩子,不到七八岁,就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精通外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越早学习,效果越好。

  第二,孩子需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环境教育。

  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如果想要深入认识就需要读书。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会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是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的。

  第四,孩子需学习做人做事,这是品德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尤其是和自己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许多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讨厌自己。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随着年龄的增加,做人做事的问题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及早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

  第五,孩子需认识人生,这是生活教育。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孩子向往的目标模糊地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千百条,每一条路上都有许多动人之处。

  第六,孩子需培养智能,这是能力教育。

  智能,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和语言能力一样,培养孩子的智能,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时,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等。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实上,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下种子的往往是大人,看看眼下有些孩子慵懒和忧郁的形象,再想想孩子的将来,反躬自问,就看你眼下播下的是哪一类种子了,是聪明是自私还是狭隘,说到底,这都是大人的选择!

祝你好运~!!!祝孩子健康快乐~!!!祝你一家幸福安乐~!!!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孩子都是很爱面子的。如果发现他有些什么不好,最好私下里暗示他或者善言相劝、千万不要当着陌生人面大声责骂。 

  不要吹毛求疵。他毕竟还是孩子,如果要求过高,未必能做到成人完善的程度。因此不可用成人的尺度来衡量,当你发现未达到你的目标时,必须稍加赞许和鼓励他以后做得更好些,不可随便批评指责,使他气馁灰心。

  不要过份猜疑,像防贼一样防着孩子。这样会使他丧失信心,或因争取自由而反抗你。

  不要强迫他做任何事。要劝导和诱发他自愿去做和乐意去做,否则一味强迫,如果不引起他的反抗,就会加深他的依赖性,丧失独立能力。

  不要过份溺爱。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必须立刻予以纠正,切不可向他投降,否则他的取闹将变成一种敲诈的惯技。因为最初他只不过试探而已。如果一次如愿,以后便变本加厉,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说一下关键的吧,父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许多坏毛病,都是家长在一种无意识中惯得。所以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在孩子面前,从不撒谎,不发牢骚,不偷懒,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事情,即使那天自己也不小心犯了错,也要告诉孩子,要以坚定的决心去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处优秀的孩子,这是没有捷径的!

怎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宝宝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告诉宝宝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看小朋友们放风筝,看爷爷奶奶打太极拳……参加一些年轻妈妈的俱乐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带宝宝去参加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赛,让宝宝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宝宝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 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一个害羞的宝宝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个怪物,不受欢迎,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说话,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循序渐进的表扬 每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进步时,父母都应当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应当注意的是:表扬应该循序渐进,言语要尽量自然亲切。过多重的表扬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使他忌讳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与他人相处的,社交经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当孩子不再拒绝和他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应该进一步鼓励孩子,并告诉他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时声音要清晰,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礼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开始孩子可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有利缓解他的羞涩。 7. 和孩子沟通害羞的原因 有时大人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欢被大人们亲来亲去,父母却认为这是亲戚朋友对自己孩子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孩子拒绝接受这种亲吻,并不代表他害羞,仅仅是他不喜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出门就变得很害羞,这往往是因为面对社交场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现出害羞的行为,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9.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有时候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他与社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也无大碍。因此在引导害羞孩子时,父母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那是不太现实的。只要父母用正确引导方式,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_^祝您好运健康快乐如意吉祥^_^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_^

如何教育孩子勤俭节约?

我们不少家庭,现在并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只要求孩子一心学习,学习好几乎就是一切。在这种家庭教育中,孩子很难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也就很容易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消费起来也就大手大脚。所以,当他们看到父母那么“节约”时,不会有震撼,反而觉得不可思议。

  而他们所身处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一些家境富裕的未成年学生认为,有“身份”的人就应该“大方”,他们还把节约和大方对立起来。于是,当他们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就很容易成为“月光族”。对此,他们会埋怨生活成本太高,却忘记了自己的大手大脚。

信息来自博奥论坛,查看更多请访问博奥论坛!

面对现实社会,你该如何教育孩子

如今,家里的条件是越来越好,大多数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吃好穿好这无可非议。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清是非,一味溺爱和护短,没有正义感,自我意识严重,不顾别人的感受,也不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这是最严重的缺失。当然,父母的言行也可以直接影响孩子,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如果克服了以上问题,我相信孩子会健康的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很难形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规则 首先家长本身要有规则,再给孩子定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家长要有帮孩子定规则的意识,比如说,早晨要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与人交往时主动打招呼等。大班孩子面临升入小学,到学校后要遵守纪律。纪律是什么?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规则,给孩子定规则,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二、规则表述要清楚明确,易于理解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三、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规则 家长要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吃饭时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带着情绪说反话。倘若家长说反话,告诉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当真慢慢吃,并且振振有词地说,“不是你让我慢慢吃吗?”其实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听懂反话,但他就和家长对着干,所以,家长最好用积极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定规则。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出门,让孩子当导游,领着家长过马路,启发孩子说出:红绿灯要遵守,要走斑马线。让孩子身体力行,他接受起来会很容易。这样,让孩子觉得这个要求不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别人,孩子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鼓励 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家长应给孩子表扬或鼓励,这种表扬或鼓励不一定是买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个拥抱或口头上的鼓励,都会使孩子非常愉快,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及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看完书后放回原处,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孩子终归是孩子,规则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但家长的要求要始终如一。比如,定在每天6点起床,家长就必须6点起床,每天都这样做,这对孩子是一种带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规则怎么合理,讲得怎么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在这里给家长朋友提个醒,当我们决定做这样的事情,孩子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