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气海穴正确位置 中医减肥都用哪几个穴位?

谁能给出人体所有穴位的准确位置描述?要文字的不要图片。

中医经络共十四条,300多个穴位,其中记住100个就能治疗一般的疾病,下面是我整理的。还没整理完。你先看下吧。

  ­

  任脉经络分寸口诀 ­

  任脉中行走腹胸,会阴正当两阴中;曲骨耻骨上缘取,中极脐下四寸容;脐下三寸关元穴,脐下两寸石门封;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逢;肚脐中间即神阙,脐上一寸水分洪;脐上两寸是下脘,脐上三寸建里通;脐上四寸定中脘,脐上五寸上脘同;巨阙肚脐上六寸,鸠尾剑下一寸雄;中庭平对五肋间,两乳之中膻中连;玉堂紫宫华盖穴,每隔一肋向上冲;璇玑天突下一寸,天突胸骨上窝弓;廉泉颌下结喉上,承浆下唇沟正中。­

  ­

  脉督经络分寸口诀­

  督脉中行走脊梁,尾骨尖端是长强;五骶椎下取腰俞,四骶椎下阳关详;二腰命门一悬枢,十一胸椎脊中藏;第十中枢九劲缩,第七椎下有至阳;第六灵台五灵道,身柱第三椎下方;第一椎下陶道穴。大椎突起平肩上;哑门发髻上五分,发髻一寸风府长;枕骨粗隆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定百会后寸半,百会两耳正中央;会前寸半是前顶,会前三寸囟会当;发髻一寸定上星,发髻五分神庭堂;印堂原是经外穴,归经转正理应当;素髎正当鼻间断,人中沟中水沟淌;兑端上唇正中取,龈交唇内系带藏。­

  手太阴经分寸口诀­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行;云门锁骨下窝取,中府窝下一寸停;天府肘上六寸取,侠白肘上五寸迎;尺泽曲肘大筋外,孔最肘下五寸定;列缺虎口叉处,经渠寸口动脉应;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赤白肉际寻;少商拇指内侧端,去指甲角一分明。 手阳明经分寸口诀 ­

  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外前缘细审详。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指掌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正中央。阳溪腕侧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去五寸,肘下四寸下廉乡。肘下三寸上廉穴,肘下两寸三里场。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髂肱骨外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臂儒三角肌下方。肩髃抬肩凹陷处,巨骨肩上叉骨藏。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喉结三寸旁。禾髂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

  足阳明经分寸口诀­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目下眶上缘,四白眶下孔中明。巨髂目下平鼻孔,地仓口角旁四分;大迎曲颊前三寸,颊车颌前咬肌停;­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头角上5分;人迎喉结旁寸半,水突迎下筋前平;气舍直下平天突,锁骨上窝是缺盆;气户锁骨下正中,以下诸穴肋间行;库房屋翳接膺窗,再下一肋乳中临;乳根正在乳房下,胸部穴位已分明;不容巨阙两寸旁,再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去两寸;外陵大巨和水道,归来气冲耻骨临;不容开始至气冲,每穴间隔一寸匀;髀关股上平耻骨,伏兔膝上六寸停;阴市膝外上一夫,梁丘膝上两寸寻;犊鼻即是外膝眼,三里膝下三寸迎;膝下六寸上巨虚,条口膝下八寸定;膝下九寸下巨虚,条口穴外丰隆平;解溪足踝筋正中,冲阳足背动脉应;陷谷节后一寸半,二三指间取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

  足太阴经分寸口诀 四足太阴属脾经,隐白大趾内角寻;大都节前凹陷处,太白趾跖节后临;公孙本节后一寸,商丘踝前下凹停;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明;膝下三寸迎地机,内辅骨下去阴陵;膝上两寸定血海,海上六寸过箕门;耻骨外端冲穴门,府舍冲门上七分;舍上三寸有腹结,脐旁四寸是大横;横上三寸有腹结,食窦向上平乳根;天溪乳头两寸旁,胸乡溪上一肋平;周容再上一肋间,大包腋下六寸定。

  手少阴经分寸口诀 五是心经小指边,腋窝正中取极泉;青灵肘上三寸找,少海肘内横纹尖;灵道腕上一寸半,通里腕上一寸连;腕上五分阴郄穴,神门豌豆骨后缘;少府小指曲指处,少冲小指内角牵。手太阳经穴分寸口诀 六手太阳是小肠,臂外后缘肩胛详;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指掌节前方;后溪握拳节后取,腕前骨陷腕骨藏;阳谷尺腕骨间取,养老转手在腕上;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肘部沟中央;肩贞腋后上一寸,孺俞肩胛冈下方;天宗肩胛正中取 ,秉风越过肩胛冈;曲垣冈上内侧端,外俞一椎三寸旁;中俞大椎旁两寸,天窗平喉筋后量;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髂颧骨下陷镶;听宫学在耳屏前,张口有孔陷中央。

  祝您快乐。

气海穴正确位置

怎样早晚收集丹田气海?

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丹田的作用,认为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在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丹田之气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纯属夸张。气功中所谓“气降丹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实就是腹式呼吸,将所吸入的氧气运至丹田深处并逐渐下降到小腹脐下,这时会感到有一团热气汇聚在丹田处,热气再往下沉至会阴间,这样的呼吸能使全身血液鼓荡,加速流通。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症、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有奇效。我曾见一个老人每天早上坚持用手掌揉气海,其实手掌那么大,岂止是气海啊,连关元、肚脐还有下面的几个挨着的穴位都一块儿揉了。老人告诉我,效果太好了。
刺激此穴除了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达到保健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胸式呼吸,靠胸廓的起伏达到呼吸的目的,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气功中的吐纳一般都要求腹式呼吸,以达到深、匀、缓的效果。呼吸规律是人类自然的动律,调之使气息细长乃是顺其机能而延伸之,以达到强健人体、延年益寿之功。
怎么让气海充实呢?正确的腹式呼吸是怎样的呢?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精力必然日增。

气海穴正确位置

中医减肥都用哪几个穴位?

塑身万用穴道   合谷 位置:拇指与食指界凹陷处。多从手背方向取穴。    效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神醒脑,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 瘦脸    四白 位置:眼睛正中央往下延伸,与鼻梁正中央往旁延伸的交叉点的凹陷处。    效果:消除脂肪,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近视。    迎香    位置:鼻翼两侧。 效果:消浮肿、改善鼻炎、流鼻水、鼻塞等症状。    承浆    位置:嘴唇中间往下延伸,下巴正中央凹陷处。 效果:改善脸部浮肿,防止牙龈肿胀发炎。    太阳    位置:眼尾与眉毛中间,往后一寸的凹陷处。    效果:消除脂肪,改善浮肿、减缓头痛。 颊车(牙关) 位置:脸颊咬牙时会隆起处,放松时凹陷处。    效果:消除双下巴脂肪、改善浮肿、减缓颈部和牙齿疼痛。    瘦手臂    曲池 位置:弯曲手肘,肘纹外侧凹陷处。    效果:促进局部脂肪分解,帮助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外关 位置:前臂上,手腕往上二寸(约三根手指)凹陷处。    效果:促进水分代谢、消除浮肿。    肱中 位置:上臂内侧,腋下和手肘中间凹陷处。 效果:消除上臂赘肉,改善蝴蝶袖。    尺泽    位置:手肘朝上稍微弯曲,中央凹陷处,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大筋外侧即为尺泽穴。 效果:消除手臂脂肪。    瘦腰/瘦小腹    天枢 位置:肚脐两侧两寸(约三指宽)处。    效果:促进腹部代谢,帮助消化,进而帮助小腹平坦。 水分    位置:肚脐正上方一寸(拇指关节宽度)。    效果:排除多于水分,改善水肿。    气海(丹田) 位置:肚脐正下方一寸半(约食指和中指合并的指幅宽度)处。    效果:帮助消化,改善腹部肿胀,可以预防小腹突出。    关元 位置:肚脐正下方三寸(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降低食欲,促进消化。    肾俞 位置:背部正对肚脐后方,腰椎两侧一寸半(约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美化腰部曲线。   三阴交 位置:脚踝内侧,上方寸(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消水肿,改善生理痛。    瘦臀/瘦大腿/瘦小腿    环跳 位置:两侧臀部正中央。    效果:提臀、预防臀部下垂。    承扶    位置:两侧臀部横纹正中央下方。 效果:预防臀部下垂、刺激臀部肌肉收缩、瘦大腿。    殷门    位置:大腿后侧,承扶穴往下六寸。    效果:消除赘肉,雕塑大腿曲线。    委中 位置:膝盖后方正中央的膝窝处。    效果:改善大腿、小腿肿胀,促进血液循环,美化腿部线条。    承筋    位置:小腿后方(小腿肚)最胖的地方。 效果:消除小腿肿胀,美化小腿线条。    血海    位置:膝盖后方(膝窝)往上约三指,有个凹陷处。    效果:消除水肿,雕塑大腿、小腿曲线。 承山    位置:踮起脚,可以看到小腿肚有一块肌肉隆起,在肌肉正下方的凹陷处就是承山穴。 效果:消除水肿,排除体内的废物、美化小腿曲线,减缓腿部疼痛。    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凹洞,往下三寸(约四指并拢宽度),靠近小腿骨外侧的凹陷处,即为足三里。    效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赘肉问题。

气海穴正确位置

“丹田”的具体位置在哪?如何运用自如?

丹田有很多种说法,有“上丹田”,“中丹田”及“下丹田”,而这些又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下丹田是“气海”,即脐下三寸,上丹田是“百会”,中丹田是“膻中”

糖尿病人经常按摩哪个穴位对病情有帮助?

首先,要想自我按摩,除了穴位准确以外,还要自己锻炼一下。锻炼自己的手指,让手指更有劲一点,这样点穴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在做糖尿病的时候跟其他的按摩一样,屋子里保持比较温暖的环境,一般就是二十五六度。
  第三个一定要持之以恒。
第一手法叫抱颤腹部(大横穴,关元穴)。

  这个是从一个振腹法改变而来的。先把手抱成一个球状,两个小指冲下,两个拇指冲上,两个掌根冲里,这样两个掌根放在大横穴上。这个穴位很好找,先找肚脐,肚脐两侧一个横掌处就是了。把两个掌根放在大横穴上,小指放在关元穴。那怎么找呢?是在肚脐下四个手指处。另外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中脘穴在肚脐上方一横掌处。另外这个穴位你不一定找的非常准确,大体位置对了就可以。把手放在这个地方微微的往下一压,然后上下快速的颤动,这个动作应该至少每分钟超过150次。应该在饭后半个小时,或者睡前半个小时做,一般做三到五分钟。这个手法不但可以降糖,还能降压,还可以治疗便秘,非常好。

第二个方法就是紧扣左季肋部。

  咱们大家摸肋骨这一块和上腹部这一块,然后轻轻的扣击两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个是光扣击左侧的,右侧不做。

  第三个动作,我今天带来一条毛巾,这个动作是这样的,右手在上擦右侧,左手在上擦左侧。擦到什么程度呢?擦到后背发热,每天擦一次到两次就可以。每次一边一分钟到两分钟。

  第四个动作就是按摩三阴交。

  这个动作咱们坐下来以后,把二郎腿一翘,这是两个腿都要做的。大家找到内踝,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用拇指揉撵,大约做两三分钟,做完左侧再做右侧。
第五个动作就是点揉中脘穴
  点揉中脘穴,中脘穴的位置在肚脐上房一横掌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揉中脘穴一分钟左右。

  第六个动作就是点揉气海穴,气海穴在肚脐下方两个手指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揉气海穴一分钟左右。

  第七个动作就是点揉天枢纽穴,天枢穴的位置在肚脐两旁两个手指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揉双侧天枢穴各一分钟左右。

如何气守丹田?

气功可以不气沉丹田,但一般要求意守丹田。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参考资料:气功人网

身体有哪些部位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足三里在哪个位置?它与身体哪个部分有直接联系?

教您如何不生病之气虚质:足三里穴,医生说选择这个穴位的作用相当于吃老母鸡,我们知道母鸡能够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足三里这个穴位就有着同样的作用。准确寻找足三里的方法,把腿屈曲过来,在膝关节外侧有一个小窝,即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胫骨前脊外侧旁开一指,这个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顺时针按摩,每一次按摩一百下,要是感觉到酸胀这就是最好的。足三里和脾胃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足三里是胃经要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所以足三里又被称为强壮要穴。不光是气虚体质的人适合用这个穴位来进行保健,平时没事的时候多拍打拍打足三里,一样是可以强身健体,消除疲劳,延年益寿,防患于未然的。教您如何不生病之气郁质:阳陵泉穴,这个能让您不生气,舒肝解郁的神奇穴位在哪儿呢?这个穴位在这儿,它在我们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这个地方就是阳陵泉穴,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降肝火,肝火小了,您自然就不生气了,心情身体都会好起来的。教您如何不生病之痰湿质:丰隆穴,这个可以祛湿,还能减肥,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这个穴位可以这样找,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就对了,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3分钟,坚持按摩,祛除体内的湿气,您会越来越精神的。教您如何不生病之阳虚质:两个穴位:一个叫神阙,一个叫关元,这两个穴位都是温中回阳的。还有一个穴位的名字叫气海,“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穴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要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揉的力量要适中,每天揉一次,每次1到3分钟。您如果不是阳虚体质同样可以经常按摩这个气海穴,它可以强壮全身。教您如何不生病之阴虚质:太冲穴,每晚临睡前一定要花10分钟来按摩,一段时间肯定对睡眠有帮助,太冲穴的位置在这儿,脚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可以这样找,用大拇指对着大脚趾和二趾之间这条缝往上移,能感觉到有脉搏跳动的地方就是太冲穴,按准了会明显有酸、麻、胀、痛的感觉。那些平时容易发急,火气特旺的人,常常点点这个穴,就能消火儿,尤其是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按一按太冲穴,几分钟后人就会心情舒畅一些,也就能安然入睡了。教您如何不生病之湿热体质:曲池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那这个曲池穴该怎么找呢?这么找,您先把肘部弯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个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这就是曲池穴,按压它的时候有一种酸痛感,按压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教您如何不生病之瘀血质: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个“通”字,经络血脉要通达;运化排泄要通顺;心情气志要通畅。一个通决定了我们的健康。改善瘀血体质,打通瘀阻的穴位,名字叫三阴交,这个穴位在我们的足内踝上3寸,可以这么找,先找到足内踝,就是这个鼓起来的骨头,然后紧贴这个骨头往上移出您的四个手指头的距离,四个手指另一侧对应的点就是三阴交。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到3分钟。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几乎所有的妇科疾病,比如说,痛经,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等,都可以来按摩三阴交穴,来进行辅助治疗,没病的人,您也可以经常按摩三阴交穴,久而久之,整个人也会变得精神漂亮起来的。教您如何不生病之特禀质(过敏体质):迎香穴,常言道“不闻香臭取迎香”意思就是说鼻子不通气,鼻塞,分辨不出气味的时候,您首先就要想到这个跟鼻子有关的穴位----迎香穴。迎香穴在哪呢?它在鼻翼外侧,旁开5分,大约1指宽的地方,这就是迎香穴。每次按揉100下,您会明显地感觉到鼻腔通畅多了,经常按摩迎香穴还可以预防感冒,非常有效的。 附:人体的9种体质8种亚健康体质人体的体质就像土壤一样,不同的土壤长出不同的庄稼,我们的身体处于不同的体质,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症。所以了解自己的体质对治疗预防疾病有很好的帮助,特别是慢性病。看看你是哪种体质?  九种体质的常见表现主要从面色、眼目、口鼻 请采纳评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