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公众号 | 阅读供氧站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曹文轩
不阅读的人永远体会不到阅读人脑中的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这里讲的阅读是持续的自发的阅读习惯。习惯就要从小养成,越早越好。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孩子在学习能力方面就会有明显的优势。因为从小聆听过大量的绘本故事,在语言理解力和专注力上有很好的基础。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从精神到行动的基本原则你可别错过:
精神方面
让孩子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自己主动去找书。
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有一句话: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起初的阅读启蒙只需要迎合孩子当时的兴趣点就好。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自然就能从科学的选出来的书里领悟到或者学到一些知识了。期初切勿急于求成,让孩子失去对书的原始阅读冲动。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之后,再去培养读书的习惯那真是事半功倍的。
图片来自网络
原名刘镛 号梦然 。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教育家、演讲家 ,1949年2月生于台北,现居美国。
例如我的第一本开蒙书《做个快乐读书人》,台湾作家刘墉的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开蒙书,不是因为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书,而是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由于喜欢里面的内容,自己主动去把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找来读。
一个从来没有读书习惯的我,从那时起爱上了阅读,并形成了读书的习惯。
时隔多年,《做个快乐读书人》中的字眼和故事早就忘的十之八九,但当时阅读这本书的愉悦感和兴奋感始终延续至今。我一直认为在此之后发生的阅读行为,90%都源于我贪恋当时那种阅读的愉悦感。
选书与阅读中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经常有家长选书时,认为这本书是某某大师的作品,是某某大奖金奖,选他准没错,如获至宝的买回家,发现孩子并不喜欢。
于是就不停地把想跑开的孩子拉回来,拼命向他展示这本书的优势,这会激发孩子的抵抗情绪,对阅读产生反感。
但要知道好书一定有他的道理,并非你这本书选的不好,可能只是你的孩子还没有到读这本书的阶段。放在书架上,过段时间再试试看,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自己会去主动拿起它。
儿童阅读,有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
0~3 岁主要以绘本为主
3~6 岁从绘本逐渐过渡到桥梁书
6~9 岁从桥梁书逐渐过渡到儿童文学
9~12 岁加入科普类,历史地理类书籍
例如今年比较火的《神奇校车》,朋友给他3岁的孩子看,不但孩子对他兴趣不大。他讲起来也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这时候就不是书不好,而是你超界了!于是我推荐他买《神奇校车》的桥梁书版。里面的内容相比之下就简单易懂得多,孩子不但很快接受了,而且非常喜欢!
关注阅读供氧站,我们除了会按年龄段,还会按图书类别,定期为你推送精选图书。让你能轻松找到孩子兴趣点内的优质童书。
除了选书中父母可能无意识的给孩子阅读压力外,在亲子阅读时家长也会无形中给孩子压力,这种压力就是来自父母频繁的提问。
适当的提问确实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阅读中,但过度或者不恰当的提问,一是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会让孩子不专心。二是提的问题如果孩子答不出,有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所以请家长控制住你自己的提问欲望,切勿急于求成。
行动方面
亲子阅读是最简单的高质量陪伴
现在常说的父母需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多父母都很懵,到底怎样的陪伴算高质量陪伴呢?实际上亲子阅读就是最简单,最易学的高质量陪伴。
曾有研究表明,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读同一本书时,双方的脑电波是几乎重合的。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现象。瞬间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心照不宣”。我觉得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绝不会差。
在陪伴幼儿阅读时,可以让孩子坐在你怀里阅读,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与爱。时间久了,这种读书时所感受到来自亲情的温暖就会映射到书上。每次拿起书时就是重拾被宠爱的感觉。
生活处处都是书
对于阅读空间的布置,孩子小的时候,买那种安全、造型颜色可爱一点的书架即可。高度不能太高,方便小朋友拿取。随着小朋友的成长,阅读量上来了,书架也可以随着改变为立插书式的书架。
阅读的地点,让每个房间都有固定的放书的位置,增加书本在孩子眼中的出现频率。厨房除外,卧室、客厅、厕所都可以放置图书。这里只是说让书出现,具体每个位置书本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摆放。
有家长会问,为了保持家里的整洁,只单独为孩子做个读书角好不好?之前的我也曾这么做过,因为孩子一直有睡前读书的习惯,所以把书架固定在了卧室。但是后来发现,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她很少来卧室读书,阅读的频率与兴趣较之前相比在慢慢降低。
孩子阅读的热情也在减弱。后来我在客厅架设了一个简单的盒子,里面放了一些她感兴趣的书。她放学看到也会翻阅。
从书中走出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对他产生诱惑的事物就会越多。为了能维持他对书的热情,就需要从书中走出来!
之前曾看一篇文章里讲到:他在给孩子读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那一段儿,就开着车带着孩子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看了看。读民国时期的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时候,他也带孩子去了沈阳的大帅府,九一八纪念馆等地方看了看。
让孩子结合书里看到的,再身临其境的来感受学习。会让孩子更有感兴趣,并且有成就感。他会指着他眼前的事物说,看这就是XXXX~。
同样的道理,当他看到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再去看这方面的书。我们不能带孩子去更远的地方,但书可以。
另外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增加阅读行为在孩子眼中的展示也是不错的方法。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有儿童阅读区,以及专业的儿童阅读图书馆。多带孩子去,让孩子感受阅读的气氛。
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图书活动,例如儿童图书作者签售活动,和图书有关的舞台剧,以及城市定期举办的书市等活动。
榜样的力量
能让孩子持续热爱阅读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榜样。你让孩子爱阅读,但他眼里的父母从没有阅读习惯,你嘴里说出的阅读之美就很难有说服力的。
现在电子阅读设备很多,如果你正在有手机阅读文章,那么请展示并告诉你正在一旁读书的孩子,爸爸(妈妈)在和你一起阅读。甚至在读到很美的段落时还可以互相分享,阅读不能孤读”。
文章选自:公众号 | 阅读供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