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子
01
你有什么脸好哭的!”
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有人在吵架。可事实是,这出自一位母亲的嘴,恶语相向的,是她两岁的女儿。
2岁,明明正是需要父母关心和呵护的年纪,却被父母逼着去参加比赛去赢。这也就算了,输了比赛,还被妈妈直接从赛场拉到边上,当着路人的面训斥。
拍打,推搡,持续了将近十分钟,然后将孩子晾在一旁,不管不顾。这哪是教育孩子,这分明像是在报复仇人”啊!连路人都觉得心疼,上前安慰泣不成声的小女孩。
而最让我心疼的,是面对妈妈的指责,小女孩委屈地说:我下次好好跑!”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指责自己。
可是,孩子,你真的不用背负这么多!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一百多年前的纪伯伦,已经将这一真理告诫于天下父母,可到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懂。
身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没有错。可是孩子应该在自己的意愿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气喘吁吁地跑完人生之路,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更没有义务为了父母的面子和虚荣心,万事求第一。
你越是逼迫孩子去赢,他们越是失败。
试想一下,那些在指责、压迫和否定下长大的孩子,从哪里来的自信,从哪里建立自我价值感啊! 而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注定不会成功。
有心理学家指出: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感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自我价值感,是人立于世上,且有动力活下去的根本。而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动力。
02
价值感缺失,用一辈子也补不回来新闻上,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离家出走,和父母吵架大打出手甚至更恶劣的事件发生。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身边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种种叛逆行为。
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长大,和自己不再亲昵。孩子的叛逆期,是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
但其实,很多青少年叛逆,往往源自于内心自我价值不足。有调查表示: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通过种种方法去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明星、标奇立异、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这些征象往往持续到成年。
在青少年心理分析案例中,有一个案例特别经典。
小晴在初三的时候,被父母送去某所管教学校去了,因为她三番五次离家出走,家长根本管不住。
但谈及把女儿送去那种学校,父母也是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而且反复强调,孩子明明小的时候听话懂事,成绩也非常好,怎么上了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早恋、离家出走呢?
虽然父母怎么也想不通,但是心理学家却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一直以来,小晴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小晴,而唯一关心的,就是小晴的成绩。他们给予厚望在小晴身上,每次成绩稍有差错,就是批评甚至打骂。
面对心理学家的引导和安慰,一开始拒绝配合的小晴,泣不成声地告诉心理学家:我爸妈根本不爱我,他们只需要我的成绩。那我就不学了给他们看!
《重塑心灵》一书中 ,分析得出自我价值感不足的人的一种行为模式就是:故意做显示他力量强大的事情。
小晴一切的行为,只不过是想尽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向父母招手呐喊:我在这里,你看看我!因为自我价值感不足,她只能用不乖”来证明,父母还是关心我的,我的存在还有别的意义!
孩子的问题,往往能从童年找到原因,就像李玫瑾老师所说:孩子很多行为和心理问题,和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关。
小时候价值感的缺失,可能用一辈子,也填补不回来。
03
奥南朵是英国优秀的心灵治疗师,有一个病人来找她,说自己因为配偶的离开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在分析了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她说到:别人离开自己,让你觉得自我价值感低,这不是源自你成人的内心,而是你孩童时的感觉。
她认为,如果我们很小的时候,接受了自己不值得”的想法,当我们形成认知时,这就成了我们无意识中自己的一部分,伴随我们的一生。
相反地,那些自我价值感比较强烈的孩子,在其一生中,会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追求目标且不惧失败。
海清是大家熟悉喜爱的女演员,《小欢喜》《小别离》让她为人母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在生活中,海清可以称得上一位战绩优秀的老母亲。
他的儿子蛋妞,可是优秀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书法登上杂志封面,亚洲游泳锦标赛得三金一银,会拉大提琴,会画画,学习好,甚至开始写科幻小说。这可比别人家的孩子”还优秀啊!
谈及育儿观,海清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控制孩子”,孩子有很多种可能,我们不能做他们的主,也不能强求孩子成功。
她在《金星秀》中分享过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趣事:她逗孩子说,你游泳一点都不好,这才得第十名。蛋妞欣然接受,是啊,我游得不好。
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教授布琳布朗在TED演讲《脆弱的力量》中提到,在他采访过成千上万的人后,将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自我价值感的人,另一种则是为之苦苦挣扎的人。 而具有自我价值感的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爱自己,然后爱别人,坦然面对真正的自己。
很明显,蛋妞就是自我价值感很强的孩子。没有因为妈妈一个人的否定”而怀疑自己,而是坦然接受自己还不够好的事实,并且努力去完善这种不完美。从他日后的游泳佳绩就能看出来。
海清注重陪伴孩子,有意减少自己的工作量。翻看她的微博,关于蛋妞的有很多,而只要是关于蛋妞的,都藏不住她的夸奖之意。而她也曾分享过,家里人总是对蛋妞各种夸。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当然对自己充满信心,会勇敢尝试各种,不惧怕失败,人生之路必然精彩。
04
有心理学家表示:自我价值是在人之初是通过父母的接纳、肯定、承认、赞美、表扬、鼓励等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自尊。
所以,为了孩子能更出色地过好这一生,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会比较孩子,炫耀孩子,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却忘了小小的孩子也需要面子”。
有人说,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反应,决定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给孩子尊重,世界也必会给孩子尊重。因为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父母的尊重,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这是孩子尊重自己的第一步。不当众批评孩子,不逼迫孩子表演,都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意大利高中生将自己的母亲告上法庭,原因是母亲没经过自己同意将他的照片发在脸书上,最后母亲被判罚金17万。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父母该不该在朋友圈晒娃也成了热门话题。
答案很明显是不应该的。换位思考一下,有人将你的糗事公开,你也会不开心。将孩子看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私有品,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万事换位思考,保留孩子的面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
2、 给孩子地位”给孩子地位”,其实就是认可孩子。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很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大都是因为CNE,也就是童年期情感忽视。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被父母重视,孩子就会觉得最真实的自己,没有得到确认。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否定自己。
我大学的舍友,四年得国奖,成绩保持专业前三,但总在我们夸奖她时说自己没那么优秀,一开始以为她是谦虚。
但是,有些她完全可以胜任的职位,她不敢去争取;一些她本可以获奖的比赛,她不敢参赛,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后来才了解到,小时候父母奔波于生活不在她身边,为了不给父母造麻烦,她总是告诉自己要懂事,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消失。
小时候没有得到重视的她,长大后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视。想想看,这种性格将阻碍她人生多少种可能性啊!
多去拥抱孩子,多去鼓励孩子,多听孩子说什么,培养一个张牙舞爪”的孩子吧。
3、 让孩子帮忙让孩子担负起某些责任,无形中让孩子内心肯定了自己的价值。
最近因为综艺节目大火的徐锦江老师,深谙其中的道理。节目中的他,妥妥像一个婴儿”,生活无法独立,每日三餐都要问儿子,被儿子照顾。
表面上是因为徐锦江老师沉迷于艺术,对生活琐事不屑,其实他透露,他是故意的。自己扮演弱”的角色,给孩子强大的理由,故意依靠孩子,那份被依靠感会让孩子多一份成就感。
所以,我们看到,身为00后的儿子,成熟有担当,有耐心且懂感恩,表现出超于他年龄的稳重。能培育出这样的的孩子,当然算是成功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可以故意减弱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帮助自己完成某些任务,给予奖励。这些小小的成就感,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也是自我价值的来源。
养育孩子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单单让一个躯壳长大,而是对心灵的培养。心灵的成长,是强大的力量。
如果说孩子的心灵是小火星,那么成长的作用就是让他发出燎原之势。
而自我价值感,是这颗心灵得以跳动的缘由。
作者简介:包子,爱读书爱跑步,望有一天笔下生花。